儒家实乃弱民之术
儒家实乃弱民之术,历代统治阶级一直在利用儒家控制人民思想,压抑创造力。中国文化的精髓绝不是儒术!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一谈复兴传统文化就只能想到儒家。谈君子六艺,就以为是儒家独有的,却不知那是周朝贵族必学的。
儒家尊的《六经》并非儒家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籍:《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儒家的很多精华,其实都不是儒家创造的,而是华夏的传统,儒家只是继承罢了。而且儒家继承之后,往往会走向极端。比如华夏讲孝道,儒家就说“事死如事生”,人死了之后,要厚葬,导致普通百姓家卖田来筹措资金,最后只能给人家当佃户。这样的做法加剧土地兼并,使动乱年代早日到来。
晏子说过: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