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资助183人,受助者全成白眼狼,丛飞37岁病逝,妻子被砸身亡

丛飞是深圳著名歌唱家,8年“义演”300多场次,义务服务时间超过3600多个小时,捐款捐物300多万元,11年资助183名贫困孩子,被评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的应该被人记住,他本人值得受人尊敬,然而他的这么多受助者,却是一群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在丛飞患病期间,没有一个受助者前来探病,甚至在丛飞治疗期间,催促他出来赚钱,再来兑现承诺,继续资助。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好人不易,做公益慈善不容易。

丛飞,原名张崇,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一个贫困家庭里。一家八口,就靠父亲每个月30多块钱的工资来养活。
家里实在也穷得吃不起饭,丛飞初二就辍学打工。
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音乐,考进了沈阳音乐学院。
从学校毕业以后,他来到广州闯荡,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因为没有工作,丛飞那时只能每天睡天桥底。
直到有一次,一个女孩听到了他唱的《乌苏里船歌》,被深深打动,于是资助了丛飞600块钱,让他参加歌唱比赛。

丛飞因此顺利走上了歌手这一条路,开始了自己的演唱事业。
从那一次开始,他深深地感受到慈善公益的力量。帮助他人,成为了他一生的愿望。
丛飞在一次校园义演时,台下坐着几百位孩子。

那一次,他捐了身上的全部现金——2400元。
那是所有捐款最多的一笔,可以使20个贫困小学生完成2年的学业。
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资助的力量,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后来,他陆陆续续资助更多的人,不惜一切把自己的收入,甚至借债去帮助别人。

丛飞的第一位妻子,因为忍受不了他毫无保留的奉献,不愿意过清贫的生活,不理解也不支持他的慈善事业,最后提出了离婚,留下了2岁的女儿。
后来,丛飞认识了24岁的邢丹。
邢丹是一名空姐,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里,欣赏丛飞的爱心与责任感,支持他的公益事业。
两人不谋而合,逐渐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他们生活甜蜜。
可惜好景不长,丛飞不久就被确诊为胃癌。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刚怀孕。
这样大悲大喜交织的消息,让他们彻底陷入了哀伤之中。
丛飞希望妻子能把孩子给打掉,这样就不会拖累她后来未来的人生。
邢丹不舍得,因为孩子是丛飞留给他的牵挂。

丛飞患病期间,停止了工作,也减少了公益资助。
受助者打电话过来不是关心丛飞的身体状况,而是质问他:
为什么这么久都还没有把钱汇过来,答应要资助的,中途又停止了,这不是坑人吗?
有一个受助的学生因为不满意,丛飞介绍的音乐老师工作岗位,于是与丛飞断绝了联系。
记者问他为什么过来探病,他说:
所有人做事都肯定有目的,他是为了什么,他自己心里有数。
丛飞的一片好心,都被这些不懂感恩的白眼狼一一糟蹋了。
这时候,他深深地感受到公益慈善的孤独。

幸好还有他的爱妻对他好,陪伴他治疗,由始至终不离不弃。
37岁的丛飞去世时,留下了刚出生的女儿和24岁的妻子。

邢丹非常难过,但她依然继承了丛飞的公益号,继续他的公益事业。
因为生活难以为继,资助孩子这件事就难以兼顾了,后来邢丹的捐助便不了了之。
2011年4月13日,邢丹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被3名贪玩的无业少年,用石头砸中左额动脉,经医院救治无效,不幸身亡。

当时,他们的女儿只有5岁。

好人不应该落得这样的下场,可恨的是那些受助者不懂感恩。
如果要做慈善,我们可以选择量力而行。在让自己生活得比较宽裕的前提下,有余力再去帮助别人。
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匿名资助,还可以改捐款、赠送为借贷,让受众者认为自己是在借钱,就不会理所应当地向捐助者无底洞索取。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别人,传递爱心,但我们在积德行善的时候,并不清楚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将来会成长的人。
愿好人有福报,愿每一个得到帮助的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