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点妈妈育儿频道:妈妈最应知道的那些心理学规律—超限效应
我今天借用一下薇娅那句开场:我来啦!
我是沈一点妈妈,欢迎来到“杭州亲子活动圈”,“沈一点妈妈的亲子圈”,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妈妈最应知道的那些心理学规律—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的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什么是超限效应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这个超限效应有时候还是挺可怕的。孩子不吃饭,孩子作业不做,孩子犯了各种错误,很多妈妈会唠唠叨叨讲多遍,很多时候孩子甚至都听的繁琐了。这个体会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有吧!很多事情你跟他讲一遍,他反而会乖乖的去做到,甚至自己会给自己做安排,做打算,我今天应该做什么,明天应该做什么。你要天天重复一样的话,天天教训一顿,孩子都会有逆反的心理,本来还想去做的事情反而不想做了,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有时候孩子都不愿意跟大人沟通了。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孩子的感受领悟也是会完全不一样的。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作为妈妈,我们都要掌握好这个度,不要超出了孩子的忍耐度。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就跟我们过工作中领导遍又一遍的跟你重复一个事儿,一个道理,你也会有逆反心理。所以我们无论是作为家长,作为领导,掌握好这个度,掌握好这个火候,多加以引导,相信你的孩子,你的下属一定会把事情做的更好。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给我点赞,记得分享给你身边同样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