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第一次对微型杂草入迷约是在四年前。学校宿舍楼前有一块百来平方的草坪,中间被来来往往的学生走出了一条路来。我记得是有一天晨跑走过那条路,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株紫花地丁。当时还不知道它的名字,它从草坪边上的石头裂缝中长出来,矮矮地一丛丛,约10厘米高,叶细长的,花是深紫色的。那是我第一年满上海找紫花地丁,却没有什么收获。


第二年元旦开始在张江高科这边实习,临时住在师姐的房子里。住房离公司很近,过高架后笔直走几个路口就到了。过了3月,我开始在路边的草坪上寻找紫花地丁,有幸在一小片草地上找到零零散散的几株。这几株我只见过一次,夏天草坪翻修,第二年春天就影子都找不到了,非常可惜。
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极为相似,同为堇菜科和堇菜属。网络上都是以它们的叶片来区分:早开堇菜叶片为长圆卵形;紫花地丁叶片狭披针形或是卵状披针形。长圆卵形很好想象,但是披针形我表示不是很好理解。故而查询了披针形的定义:叶片线形,由下至先端渐次狭尖,叶片长度一般为宽度的3-4倍,较为典型的有柳叶和桃叶。此外,植物智上描述二者的萼片:早开堇菜萼片末端呈齿形;紫花地丁末端则为圆形或截形。若是到了花盛期,这一点应较好区分。今年拍的照片都没有注意适用分类,这一点明年需要改进。

今年还拍到了另一种堇菜,当时没有仔细做分辨,现在整理照片的时候大约能辨出来是:白花堇菜。它与紫花地丁类似,但白花堇菜花色几乎为白,叶片三角形或长三角形,无毛,叶柄无翅;而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叶柄均有翅,前者为狭翅,后者为宽翅。白花堇菜今年的照片拍得甚为梦幻,这一点明年开春应会补上更为清晰的照片。

今年最为欣喜的是拍到了七星莲。去年收到【城市荒野工作室】的福利:《上海野花观察入门指南(春夏版)》,内页首先就是七星莲。其貌美在我心里瞬间与紫花地丁平起平坐。今年开春回沪后,除了按照往年的流程继续寻找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外,也期待能拍到七星莲,果真不负众望。
七星莲的叶片与早开堇菜更为相似,均为卵形或长圆卵形,但其圆润程度更甚于早开堇菜。七星莲的叶片边缘是钝齿且有明显的缘毛,而早开堇菜的叶片边缘是稀疏细齿且一般无毛。此外,七星莲的叶柄有明显的翅,这使得它更能较好地区分于其他堇菜。七星莲的花色带一点点紫,花型较小,花芯带一点点嫩绿色,特别好看。

堇菜后续,我开始拍路边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学着分类,记录它们的学名和生长期,特别是花型很小的野花。翻过冬天,最早出现的是阿拉伯婆婆纳和繁缕。婆婆纳在老家和上海都很常见,在老家菜地上,繁缕挨着阿拉伯婆婆纳,成片地生长。荠菜也在差不多时期出现,而这个时候的鼠曲草却慢慢变老开花,不能吃了。

阿拉伯婆婆纳和直立婆婆纳在花型上很难区分,都是用蓝色点缀。但它们在植株上很容易就区分开来,前者是铺散多分枝草本植物,其根茎匍匐生长;后者的茎直立生长,一眼就能区分出来。此外,阿拉伯婆婆纳的花冠略宽于直立婆婆纳,前者约4-6mm,后者约为一半宽。而且直立婆婆纳比阿拉伯婆婆纳晚一些出现,这一点还需要明年再细细观察。
第二期微型杂草为:天葵和绶草。
注:感恩指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