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冯唐的中文比王小波好-五月读书记
5月因为疫情的关系(加班加不动了,不能出去旅游,又在家休假的),看书的数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看了眼豆瓣的记录,华丽丽的9本,应该是一个高峰了。
扎米亚京的《我们》是五月读完的最后一本,下雨的周五休假在家,还有隔夜酒没有完全醒,一天的时间就陆续读完了。
对于这本书有很多的争议和讨论,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奠基之作,脑洞够大,以日记手稿为载体,所以章节的隔断上没有很好的连续性,更像是想哪写哪的意识流。
在《我们》中,所有的感情都是野蛮时代,只有代码的我们不能拥有心灵,最终接受幻想切除手术。不知道是不会因为翻译的文字的流畅感也不足,可读性远不如同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最出名的《1984》。
一个D503一个温斯顿,一个一统国,一个大洋国,一个全能的大恩主,一个在黑暗中的老大哥,最终人人的意识都失败的反抗。我相信前者是开河之作,意义非凡,但从推荐阅读的角度,后者完胜。从阅读的角度不推荐《我们》。
【补:继续写完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已经是6月,补完了三部曲中的 另外 一步《美丽新世界》,故事的架构和叙述要优于《我们》但不及《1984》,这也许是1984还是最负盛名的原因吧,读完一年了,读的时候那种震撼还记忆犹新。
《美丽新世界》中对伯纳德的描写相当的精妙,一个因为身高缺陷自卑,因而对“下等人”故意显示出不屑,红起来又自己重重的摔落在泡沫中的。对于“野人”约翰的人物设定,过于的强调冲突,看完只觉得约翰只有莎士比亚,并没有真的理解所谓的自由(这本书读完我都在想是不是要去努力的读一遍莎士比亚)。主宰者和赫姆霍兹过于单薄,总觉的这两个角色应该是“很有故事的人”。P.S. 后半部分《重返美丽新世界》没看完,翻了一下,都是作者絮叨和解释,但我总认为,小说作者应该讲所有想说的,都用小说的情景和人物展现,哪怕是时候的解释介绍,也是断臂后的假肢了……】
说到小说的描写,这个月刷的书单里还有《漫长的告别》,这号称村上村树读了12遍的小说,读起来赏心悦目的多。
“一束阳光挠着我的一只脚腕。我睁开眼睛,看见一棵树的树顶在朦胧的蓝天下轻轻摇曳。我翻个身,皮革碰到我的面颊。一把斧头劈开我的脑袋”
这段酒醉之后的第二天的描写,多么贴切的描写。躺着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仿佛阳光挠到了自己的脚踝,抬头便是主人公所住的小楼,窗外有草木郁郁,街上有车驶过,鸟叫声声入耳。
关于描写阳光,再引用一句《鼠疫》中的描写:
“太阳在街道各个角落追逐我们的同胞,他们一停下来,就遭受光鞭的抽打。”盛夏的太阳,晒得人疼,似乎透过文字可以打在阅读者的脸上身上。
因为今年新冠疫情的关系,相信很多人都读了加缪的《鼠疫》和《异乡人》
特别是《鼠疫》,在疫情最严重的那两个月,没时间看也没敢去读这本书,在五一假期时终于找来读,让我想起多年前读柴静的《看见》时说非典的那一章。
历史会和现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我们会读史以明鉴。而小说也可以是现实的映射,在现实生活中的无能为力,我们在小说中走入主人公的世界,探究人性的秘密,没有好坏对错。
“全城尽是醒着的睡眠者,他们难得有真正逃脱自己命运的时刻,只是寥寥数次,他们看似愈合的伤口,在夜间突然又开裂”伤心失眠过的人都能懂。
同样是加缪的著作《异乡人》,有两个版本的书名翻译,但我更喜欢《局外人》这个名字,是对于小说主人公更精确的描写。看完不禁想问不符合礼俗,但也不给大家添麻烦有错么?也值得推荐。
《小妇人》看完,才意识到这本书真的是出现在各种剧中。从经典的friends老友记 到最近高分大火的《我的天才女友》,在剧情中都有提到这本书。感叹乔最后没有和大家的“劳里”在一起,而是一个异国的穷教授,过于不符合主角光环,但符合乔有才华爱自由的人设。想想路都是自己选的,都有代价和成本,自己能明白自己开心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也算女性励志名著了,要有房间要有500磅,“物质基础决定心智的自由,心智的自由决定诗歌的诞生”。但我似乎没有习惯阅读意识流的作品,感觉是看作者的内心戏,敏感而 丰富,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也是读了一半停了,准备最近在拿起来重读下。
《沉默的大多数》和《昨日的世界》,这两本我是夹杂着看的,《沉》看到一半的时候弃了一下,然后看完《昨》再把剩下的半本看完。初看《沉》时满脑子都是 冯唐 那句“我的中文比王小波好”,这句话是大实话,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黄金时代》真是好看,杂文的文字功力不如他的小说,但会有让人看的会心一笑的时候。
王小波的书里也在提各种大师,提到了茨威格,所以和《昨》夹杂着看的,有种两人隔空对话的感觉。对于《昨》中对战争对生活带来的影响,人群亢奋的描写,那种“每一个人都是这种巨大转变的见证人,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见证人。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不存在逃避,不存在如从前那样的置身事外”,希望这次的疫情,是我所遇到的最大的见证。至于书中晒各种茨威格的朋友圈,真的只能说宝藏男孩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寻路中国》原本是我看了标题都不像打开的书,因为还有后半句是:从乡村到工厂 的自家之旅….然后被朋友安利下去看 ,读完不得不说是一本真的很推荐的书,作者描写了世纪之交的十年他所看到的中国,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小镇的腾飞,有血有肉,至于那个吊诡的标题,想想原著是英文这是翻译也就安了。顺便吐槽下很火的《激荡十年》,前几个月看完,um….大概只能算个编年新闻记录吧。
-
一条小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04 15: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