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33卷 新旧后戚的权力之争
古人是认为“天人感应的”,如日食、月食、荧惑守心(也就是火星逆行),古人认为是上天的一种警示。皇帝是天子,上天在人间的代表,上天通过各种提示来警告人间的代理人,这很符合思维。在汉成帝期间,,二十年8次日食,两年半一次日食,古人认为上天“频繁示警”,必然是有大事反生,皇帝应当自我反省。所谓的大事情后来才知道是“王莽篡位”,不过从这时的情况来看,王氏的权力其实受到一定的抑制。

定陶王的后戚姓“傅”,汉哀帝上位之后,傅氏蠢蠢欲动,显示傅氏王太后要升级为皇太后,接着就是傅氏家人往上钻。因为当了汉朝的后戚就意味着要当大将军什么的,这成了惯例,让人怎么不会往这方面想。一次傅太后要与王太后“平起平坐”,结果王莽看不下去,义正辞严的予以斥责。

其实,王莽虽然出于儒家正统思想,对于傅太后不分大小、企图僭越予以阻止,但后面的本质,其实对于自身王氏家族的权力捍卫,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示,傅太后代表着新后戚,王太后代表着旧后戚,王莽是旧后戚此时的代表人物,其捍卫自身权力的诉求非常的明显。最终,胳膊扭不过大腿,王莽被新皇帝斥责并遣回诸侯国,王氏的权力被抑制,新后戚上位,在汉哀帝死之前,暂时只能保持这一状况。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