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或是做微商,这些消费者知识你得懂!
地摊经济火了!
朋友圈做微商的也越来越多了!

这个疫情,让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比如我,虽然从来不屏蔽做微商的朋友,但也从来没有买过微商产品,现在,也开始试着去尝试。
我试着发了条去疤痕产品的朋友圈,我圈里的大佬——芷蓝老师给我回“最好引导用户能快速和你对话”同时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华杉华楠写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这本书涉及了产品开发、命名、包装和品牌的传播、战略以及企业的战略等方方面面。我主要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个章节“重新认识消费者:消费者的四个角色”。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也不管是地摊经济还是微商经济,消费者都是我们完成经营活动的重要角色,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是促成商品销售和口碑传播的基本前提。
根据消费阶段(购买前、购买中、使用中、使用后)不同,消费者也对应不同的角色:受众、购买者、体验者和传播者。研究消费者心理应是针对不同角色的分别研究,不能一以概之。
一、受众就是购买前的消费者
这时候的消费者可能是没有明确购买需求的消费者
摆地摊,无非吃穿住用行,产品也没很大的区别,怎么让“受众”穿过众多摊位走到你的那里呢?做微商,你的朋友圈发了一条又一条,怎么吸引浏览的“受众”向你咨询呢?
这里要注意受众的两个特征“茫然”和“遗忘”。
想把受众从“茫然”中唤醒,就要激发受众的本能反射,让他/她发现,你卖的东西和他/她有关。就像芷蓝老师给我说的“引导用户快速和你对话”,比如摆地摊的大声吆喝,发朋友圈的对话式文案。都是激发受众能快速被你唤醒的一个方式。比如感冒药的广告语“白加黑治感冒……”,胃药的广告语“胃痛胃酸胃胀……”,再比如卖空调的广告语“好空调……”等等。这样受到感冒、胃病困扰的受众,想要买空调的受众,就会一下子从周遭的环境中被你唤醒,期待你的产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而想要消费者记住你,不“遗忘”你,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重复,不断的重复!所以微商朋友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在别人心里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你只有不断的重复,才会让消费者在有相关产品需求的时候,能够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想到你。
二、购买者就是购买中的消费者
这个时候的消费者是已置身于购买环境中的信息搜寻者,是已经有明确的购买需求,比如要在地摊或者朋友圈里买一个防晒霜,那这个时候作为你要注意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购买率呢?
有几点需要注意:
挖掘你的产品包装亮点:购买者第一个视觉感受便是产品包装,因此发掘产品包装的亮点并且对其放大宣传,这样可以让购买者一下就被你的亮点吸引到,达成交易;
把你的地摊位当成广告位用,形成你的产品和你个人的特色风格;
让产品自己会说话,让包装成为导购员:因为我们大多都是批发和加盟市面上已经存在的产品,所以我建议大家想一些比较会心的文案,做一些贴纸,贴到自己的产品上,让产品帮你重复宣传。
三、 体验者就是使用商品中的消费者
我很喜欢的一款牙膏是中华的魔力迅白牙膏。
它的膏体是透明晶体包裹着蓝色晶体,使用感很好,很清爽,而且刷牙过程中看着蓝色的膏体慢慢变成浅蓝色的泡沫,真的就感觉自己的牙齿在变白。这膏体真的就是美白啫喱吗?不一定,但是牙膏里加的有吗?肯定有。它的这种直观的体验就让我很相信。


所以在给产品做包装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些这样的表达方式。
四、传播者就是使用商品后的消费者
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每一个人都有强大的宣传力量。因此,对于使用后的消费者,你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他成为你产品的传播者?
我哥老家房子要装修,想让我帮他网购几台空调,我问他有没有自己意向的牌子,美的、格力或者其他什么牌子?他说格力吧,因为“好空调,格力造”。
格力空调没有残次品吗?肯定有,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买空调的时候,还是优先选择它呢?因为它的广告语深入人心,已经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买空调的下意识选择。
你也需要给自己的产品或你自己的摊位起一个朗朗上口的标志性的广告语,这样你的消费者在使用你的产品后可以更好地帮你宣传,口耳相传,吸引更多的客户。像我近期入手了一个纸尿裤项目,在厂家给的宣传语之外,我又给产品起了条宣传语“最具性价比的纸尿裤”。
以上是我关于摆摊和微商的一个消费者心理的解读,也是我看完《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的个人感受,期待与你深入沟通,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