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孝
最近略空重新翻书,偶然间看到对孝的解释,是我以前没有见过也没有思考过的,颇为新奇,遂记录之。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核心的精神之一,古时候不仅把孝顺作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还将孝引入了国家治理之中,认为大孝之人必然是大忠之人。在某些朝代,国家选拔官吏,也主要是考察这个人是否孝顺。所谓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论语·为政》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里,四个人问孔子孝,孔子每次给的回答都不一样。“无违”好理解,在儒家思想里,父母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孔子要求凡事不要违背父母,要求侍奉父母生死都按照礼法,遵守礼法规矩。而孟武伯是个官二代,可能还是个劣迹斑斑的富二代,孔子告诉他,你要是孝顺,你就做好你自己,让你的父母除了你生病会忧虑之外,别的都不用牵挂你。子游子夏是孔子的高徒,孔子对其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孔子告诉子游,真正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发自内心地敬父母。如果没有内心的真诚,我们抚养父母,和养小狗、小猫等宠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孔子告诉子夏,真正的大孝,不是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而是要让他们内心高兴。如何高兴呢?就是要每天给父母好心情好脸色。所以孔子说“色难”。孔子点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死穴。我们往往把最温暖的微笑给了陌生人,但对我们最亲近的人,却吝啬那一点微笑。当我们每天疲惫地回到家里的时候,当我们内心忧郁不快乐的时候,你往往在外面隐藏的很好,但是回到家里,你脸上阴云密布,一万个不高兴。我们的父母看到这些,他们的心情也不高兴。
总结起来,孔子认为的孝大致有四个方面:1、不要顶撞父母,对父母要礼貌;2、做好自己;3、心存敬与爱;4、和颜悦色的面对父母。
无独有偶,庄子对孝也是极其认同的,作为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睿智洒脱的庄子认为孝还可以有更高的境界,“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这里庄子谈了孝顺的六个层次:
第一种境界是尊敬双亲:早晚请安,嘘寒问暖。 第二种境界是爱心行孝:眷恋双亲,发自内心。
第三种境界是忘亲忘爱:虚静恬淡,习惯自然。 第四种境界是使亲忘我:亦亲亦友,乐享天伦。
第五种境界是兼忘天下:行孝之时,忘记人言。第六种境界是天下忘我:出于天性,忘记孝顺。
儒家文化谈孝顺,只谈到第一、第二种境界。但庄子的表达却谈到了六个层次,六种境界,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更难做到。最后达到了孝顺父母忘记人言,忘记社会评判,完全保持本真的天性,自然而然,达到大道至德的境界。也就是孝顺最高的境界,是自然而然,随天性而为,相忘于江湖。
我一直对养儿育女没什么兴趣却对照顾好父母颇有情结,乌鸦反哺,雏羊跪乳,浸养在父母无私的爱和付出里,时刻铭感于心。孝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被我接受和认同,但近年来,却颇多疑惑。
我记得小时候,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边走边闲聊,我说:你别什么都管着我,要是你能什么都管着,那你老了也别指望我了,没啥出息嘛!要是你管不住我了,那你老了不用担心养老了,说明我可以了。(小小的脑袋里怎么会有这么大大的智慧呢?!太佩服小时候的自己了!)父母和儿女的关系真是一场微妙的战争,在管控和反管控中,彼此成就,没有经历过斗智斗勇的儿女不会长成机灵勇敢的模样,没有努力修剪过儿女的父母最终往往也要接受溺爱或任性的总之不怎么好的儿女。顺似乎已经是个伪命题,也许在成长的某些阶段里,顺是对的,但拉长了看,顺的涵义似乎在悄然改变着。
稍微上点学的的人都接触了不少西方文化,别的学没学得到不好说,但是家庭关系里的平等,做人要追求自由,却深入人心。我也是。在长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孝就是寒暑假回家时刷碗,拖地,洗衣服,而且,我以为,这就够了。
后来,我发现小时候无所不能的父母原来有那么多的问题,脾气倔强,思虑不周,观念迂腐……我知道我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我认为这么美好的世界不应该与他们隔绝,所以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我有责任也有必要给他们多讲讲外面的世界,所幸,父母对新事物也很好奇,接受度也不错,每每进益。转头,还能在他们的伙伴群里扮演先知,获得别人的信赖和羡慕。有意或无意,我开始扮演一个教育者的角色,不知不觉间也有了些说一不二的威严,母亲时常在我的“教育”下乖巧的说“知道了,记住了,下次注意”。看着她撅起的嘴巴,虽心有不安,但我以为,这也是孝。
及至今日,许是经历了些世事,开始明白人至一定的年纪,可塑性变差是天性,观念虽不是一定不可更改,但上点年纪后改起来确实难。我希望给父母更好的晚年生活,却似乎很少坐下来谈一谈他们想要怎么样的生活,凭借着“先进”的优越感,甚至打内心里看不上他们想要的生活。
与生活握手言和,与父母温柔和解,道阻且长。
青天之下无新事,儒道对孝的理解至今读来颇有意蕴,与君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