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
住在大山里人,看厌了山,住在海边的人,看腻了海。
如果问你,你更喜欢山还是更喜欢海,你会怎么回答?
列维·斯特劳斯写道:“从孩提时候开始,海洋即令我兴起复杂的感想……海洋每隔一段时间所退让出来的那片额外的空间,海潮与人类不停地争着要控制它……海滩,一度是海洋向我们提供其年代久远的大变动的产物之地,向我们提供一大堆令人惊异的事物用以显示大自然界永远是前卫的;现在却被成群结队的人们所践踏,只成为展示摆设一大堆奇丑无比的垃圾的地方。因此我就比较喜欢山,而不那么喜欢海。”促使列维从海转为山的喜爱的,当然是一种更像是现代性的现象,当海岸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挤满,似乎也昭示着人类与浪潮的争斗占了上风。
诚然,海的性质似乎随着时代的推移改变了,但是还却永远是诗人永争的诗意,洛尔迦《海水谣》:“在远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齿/天是嘴唇……先生,我卖的是/大海的水。”海的儿女永远知道海水的味道,而大山的孩子只能舀一瓢水,撒一把盐,才能体会这杯苦水的意向有多深沉。我13年左右去过一次北戴河,那是我第一次看海,在无数的消费主义的入侵中,唯一原始的味道恐怕也只剩下那几口苦咸了。
海子之后,似乎所有的海边的房子都变成了诗意的栖居,但是他们都能够“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吗?他们何曾想象过有一个少年曾沿着水坝骑行,然后在视网膜里将水的尽头一遍又一遍地延伸?当他注视着无尽的群山的时候,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
人对海洋的渴求,源自对头顶上的星空的渴求;人对海洋的渴求,也是对永恒存在的渴求。惯常我们喜欢怎么形容海?这片辽阔的海,那片深邃的海。其实“片”这个量词就来得奇怪,我们是在什么情况用“片”,这片云,这片面包,这片树叶,但是我们都知道云朵和面包都有边界,那么“那片海”的边界在哪呢?大部分的海都是彼此相连,它们好像浑然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说这片海,与那片海,是不是其实同一片海,就像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同一颗月亮。我觉得,到了大海的身上,那个所谓的边界就变成了视界——horizon,我们所谓之的那片海与这片海,往往被局限在了我们的视界内,我们或许都能够认知我们所未见的部分海,因为海与海的性质是那么相同:辽阔而深邃。但是当我们说这片海与那片海,其实往往指的是我们所看到的海洋。就像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的眼中也不可能映出同一片海,每一片海都因为一个自由的存在者而存在。
米什莱曾经在《海》的首篇指出,东方人认为海只是苦涩的漩涡,黑夜的深渊,在所有印度或是爱尔兰的古代语言中,海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是沙漠与黑夜。英文的Sea,除了大海,还有大量、茫茫一片的意思。同时我们似乎可以用“海”搭配很多事物:学海、书海、苦海,每一个都给人一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诗意一点说,沙漠和星空,不就是沙海和星海。诚然,海和星空都有类似的性质,它们总是给人无限延伸的感觉,想象自己沉浸在海中,迷失在宇宙的真空中,它们的延伸不仅是水平的,同时也是纵向的,适应的人能够陷入沉思,不适的人只会感到恐惧。海是无限的水,沙漠是无限的沙,宇宙是无限的粒子,按理说应该是和虚无截然对立的事物,但是它们都能给人虚无感,我想,绝对的充盈可能就是绝对的虚无,正是因为海洋和星空过于充盈,所以不可避免地走向虚无。
但是不是所有东方人都觉得海洋代表了意义的阙失,而且也显然不是。我特别喜欢纪伯伦在《沙与沫》里的一句话:“而我在梦中对他们说:‘我是无限的海,所有的世界不过是我岸上的许多粒沙’。”将自我比作无限的海洋,和那个说“我的心略大于宇宙”的佩索阿已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了。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其实就是对海的认知,“百川东到海”、“海内存知己”、“遨游四海求其凰”,四海,就是天下,世界之尽头就是海的尽头,海的彼端可望而不可及。但是问题在于,海岸究竟是海之尽头,还是陆地的尽头呢?当你踏在沙滩上,潮水冲刷着你的脚裸,当你一步一步深入,海水逐渐没过你的膝盖,你该说你是踩在岸上,还是踩在大海上呢?或者说,大海永远在涌动,人们真的可以找寻那个,海洋与陆地的界限——海岸吗?如果海岸是流动的,那么被浪潮包裹的那个平台算是什么呢?
《海上钢琴师》把音乐和大海两种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对于1900来说,他的世界并不是往返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海洋,而只是那艘船。他说:“Land,is a ship too big for me.”他在船上度过了一生,船只是一块不安分的大陆托着他。我没法说一个一辈子生活在海上的人不了解海洋,但我相信一个不知陆地为何物的人的海洋也一定是不完整的,1900也承认,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大海的呼唤。海的呼唤只留给那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海会在一个人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
山和海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们总是让人经验不到其所止。就像是我们经验不到我们的未来,所以人生才充满了魅力。如果我们看不到山和海的尽头,那么我们就走过去,直至望眼欲穿;如果我们看不到我们的未来,那么我们就走下去,为了我们连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