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记》读书笔记
一、主要内容
全书讲述了一个全世界失明后每个人如何生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未知年份和未知地点,一个人在驾车时突然失明,且不同寻常的是失明的症状是眼前一片白色而不是黑色,更可怕的是这一白色眼疾会通过目光传染。患者被政府统一收入精神病院进行隔离,但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变成了盲人(除了故事中医生的妻子),许多人也因疾病带来的各种困难而死去。失明后的人类展现出了自私、贪婪、冷漠、卑鄙的一面,生活仿佛回到了原始时代,城市也如同世界末日一般如同废墟。故事的最后人们的视力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二、整体架构
本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白色眼疾如何发生并蔓延开来;第二部分讲述失明症患者在精神病院内的生活;第三部分讲述被收进精神病院的患者逃出收治营后在城市内的生活。
三、印象最深的部分
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在收治院中持枪的盲人威胁其他女盲人服淫役。
首先,持枪的盲人带领其他数位盲人组成一个垄断食物供应的帮派,威胁其他盲人上交所有贵重物品否则不得吃饭。其他盲人服从以后持枪歹徒更为嚣张,要求“送女人来”,否则不给吃饭。最开始其他盲人表示抗议,但随后进入了争论,最后因为选择生存而选择了服从。盲人歹徒对女人们进行了轮流奸淫并施加肢体暴力,唯一能看见的女主人公携带了剪刀但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杀死歹徒。长时间的奸淫和暴力结束后一位伤痕累累的女盲人死在了返回宿舍的路上。当盲人歹徒第二次对另一批女盲人实施奸淫时,女主人公潜入现场持刀杀死了歹徒首领,人群陷入慌乱,女人们也随之逃出。
印象深刻的原因如下:
第一,这部分情节展现了生存危机下盲人内部的分裂,具体而言是少部分人利用暴力优势实施压迫统治,实施对弱势群体的剥削(生存机会、人格尊严)。如果说暴力是自然生存法则所迫,那么残忍和虐待则是人类的发明。
第二,首次奸淫后其他盲人尤其是男性盲人似乎已经抛弃了最轻微的羞耻心和同理心,更不用说最初为女盲人们争论的决心,这里可以看出人们生活的常态也可以是底线突破之后的常态,而常态使人们失去反思的动力和能力。
第三,受到直接躯体和心理伤害的是女性,但最后有勇气终结局面的人也是女性,男性盲人自始至终没有提出帮助女性的想法,而选择忍耐这一局面,这是值得反思的。因为这不仅局限于性别话题,更可以拓展到优势群体和(正在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关系当中。小布什尽管可能为黑人群体发声,但改变历史局面的一定是马丁路德金。这和所受压迫下所产生的变革动力是有关系的。当然这可能不是绝对的,比如历史上领导巴西独立的人是殖民宗主国葡萄牙的王子,但是动机一定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四、有道理或值得商榷的部分
有道理的部分: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小说中的白色眼疾与普通的失明症状不同,且最后所有人都自动恢复,这一虚构的疾病和故事就显然在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理智失明”。人们会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视而不见:尤其是道德上和义务上的、对维系人类文明最基本的、应当得到坚持的东西视而不见。这是萨拉马戈对造成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是糟糕的)的原因的思考。
有待商榷的部分:医生的妻子(唯一能看的见的人)看到丈夫走到戴墨镜的姑娘床边并发生关系却没有阻止甚至任何反应,反而思考“人类世界就是这么开始的”;戴墨镜的姑娘在故事末尾爱上了戴眼罩的老人,即使在恢复视力看到老人的衰颓模样时也没有改变她和老人在一起的决定(两人是在一次近乎吵架的争论中做出的决定),而故事中并没有展现出两人的心灵相通(只有一次肢体交流)。我认为这些部分有作者的男性幻想成分,并非因为其不切实际而匪夷所思,而是这些情节背后隐含的性别价值让人略感不适。
五、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小说中流行病和收治隔离的元素和现在的新冠疫情是相呼应的,但其实小说中人们所展现的各种行为与疾病的真正关系不大(而且疾病本身也是虚构的)。当然也不否认疾病可能构成一种压力因素而激发出人类的阴暗面。
小说中有一处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惯性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在公共决策当中的重要性:
“第一次出现正在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因为司机失明而造 成惨祸的时候虽然有许多人死亡或受伤人们还没有太注意由于同样的原因即习惯的力量交通运输企业的公共关系部主任仅仅宣布这场灾难 是人为失误造成的无疑令人痛心但仔细想一想这和从来没有患过心脏病的人突发致命的心肌梗塞一样不可预见”。
公共决策的合理性是值得讨论的,所有人都希望公权力机关始终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一定要注意惯性的影响。这里的惯性可以是社会习惯,可以是历史习惯,可以是国际关系习惯等。需要注意的是,惯性绝对不是借口而是一种反思的工具,就好比刹车时因为惯性而没有办法立刻停止但是刹车是一定要刹的否则会造成灾难。这里可以结合疫情初期的公共决策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