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书店,开在医院里
2017/08/19 shine
让我诞生开书店这一想法,要从每天下班都习惯性去1200bookshop天河北店那段日子说起。

我从事医疗行业,每天面对不同的病人,大脑一整天都处于紧绷的状态,经常下班后有种想摊在地板上直接睡的冲动,但自己偏偏就是那种不出去走走就浑身不舒服的人。于是每天下班都去1200成了最能让我兴奋的事。
从佛山搭地铁到体育中心,加上步行到书店,一共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虽说1200bookshop的阅读氛围好,但我不会选择在工作日来这里看书,毕竟,书店的夜有比书里更美的风景啊。
由于经常下了班就往1200跑,地铁末班车的时间我最熟悉不过,总能掐着点搭上最后一班车。
会有书友与我相视一笑,或是递上一根烟;
沙发客房间又多了谁的留言;
拿铁又淘气地咬松了我的鞋带;
沃凯街旁边的写字楼每层依然亮着几盏灯;
夜风有些凉,撕裂了天空的云。
走过去吧台问到:“你好,小燕在吗?”
答曰:“她已经下班了,你找她有什么事吗?”
“没事儿,来到这都习惯调戏她。”
这是真正属于我的时间,尽管在这儿啥也没做,把时间充实的浪费在这里,心里也是踏实的满足,它会为我完全卸下一天的疲惫。
那时候,我老是在说一句话,没什么大不了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随时都能来到1200bookshop,在这待上几个小时,或一整夜。
我尽情享受这一切,像拥有着全世界。
陶醉其中我看了看手表――
“诶,该赶末班车了,明天你还得上班。”
摸摸拿铁的头,一万个不愿意地走出了书店的门,虽说是末班车地铁,但也全靠挤才能抢到站的位置,我永远记得脸被挤在一个人的腋下,把头转向另一边又是另一个人的腋下的情景,味道也是各有千秋。
在项背相望的地铁车厢里,我不时会想“来回车程占外出时间的三分之二点五,特么是不是傻。”
那一刻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我有一个自己的书店,就再也不用来回跑那么远。
从2014年与1200bookshop相识到现在,依旧是习惯每天下班去看看它,看看去往书店路上的风景,我知道我需要它,同时自己也非常矛盾,因为它离我住所实在太远,每次挤地铁有情绪的时候,自己想要开书店的这个声音在心里便愈来愈大,现在只要自己一闲下来,脑子里就会开始构思自己书店的样子。
我不擅长记忆,于是我把我每次想到的书店的样子记录在朋友圈里,就像在和自己玩拼图,每想到一点便记录一点,一块一块地把我的书店的样子在脑海里拼凑起来。






有的书店开在民宿里,让每一位入住的房客都能体验旅居的书房;有的书店开在偏僻的巷子里,有着静谧的时光和岁月的沉淀;越来越多的书店进驻大型购物中心,例如方所、西西弗书店和在保利中环广场刚开业不久的扶光书店。
最近我总在问自己,书店的雏形已经有了,那么我应该把书店开在哪里?它的价值意义在哪里?
我给自己的回答是:要把它开在医院里。
得从我两年前在医院实习那段日子开始说起。我读的专业是康复技术,实习的时候接触得最多的是中风后功能障碍的患者,而我的工作职责则是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实习中我观察到,有些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容易自暴自弃,对后期的康复治疗没信心,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
所以治疗最重要的一步是家属配合治疗师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那么家属可以在书店里借走一本励志书,把书中的例子读给患者听,或是陪伴患者一起看,纠正心态,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医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这点我深有体会,每个人都需要与自己独处的时间,午饭后或下班后,可以来书店小歇作为一个驿站,深吸一口气,把心情放轻松,带上耳机听听歌刷个新闻,总结自己的一天。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把书店开在医院的意义,我先把它记下,欢迎留言区补充。
生活中的事物总能给我启发,让我构思,那就让这个构思继续沉淀,机缘成熟的时候把它实现,不管有没有人比我先做,反正我先记下。
这里是一个由书店爱好者成立的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记录独立书店,为独立书店发声,此外还有关于读书分享,如果你也是同道中人,欢迎加入我们,记录独立书店,守护地球和平!
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独立书店走访”,留下微信号以及联系方式,即可拉你进独立书店走访群。进群后,欢迎参与话题讨论、参加我们的书店走访、城市探索活动,也期待你与书店的故事!
·END·
*图文Shine
编辑 / 余嘉禾
记录独立书店 为独立书店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