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refugees数字难民
疫情期在贵州出差,我多次看到一个场景,看着心里还挺不是滋味,不赶时间,就帮忙处理下。一些上了年纪的本地人,带着小孩去扫码坐车,因为扫不了健康码,被迫下车。他们或是年纪偏大,不会使用;或是使用老年机,非智能手机无法扫描;或是随行小孩太小,也不会使用。
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在我生活的地方,大部分中老年都换上了智能手机,连我姥姥这种90岁的老人家也是可以使用基础操作,打视频,语音什么的;小孩就更不需得说了,看我哥家那个侄儿,才几岁大,天天玩iPad比我还溜。
数字革命的开始,让国内的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捷度与效率真的要摔国外好多国家好几条街。所以的互联网公司与科技公司,大家都说的以人为本,打造产品服务,但其实数字革命对很大一部分人,并非那般的友好,甚至可以说是抛弃了他们。当然,资本市场,大家永远都是以利益说话的,作为一个互联网民工,我更是不会相信什么造福大众的口号,哈哈哈哈。
可是,ZHENGFU不应该是这样,以这个健康码而言;从推行开始,就没有考虑过非智能手机的群众以及没有使用手机的人嘛?且上公交扫健康码这个行为,我多少是有点保留的,健康码最大的功效就是基于大数据知晓你是否去过高危地区。每个区域出入口把好关,更为重要,城区内的人,没有出入史并不能说明就是健康的,不存在传播源。
再反观下我们这些数字原住民们,也不排除年过半百的时候,迎来新一轮的人工智能革命的淘汰。与时俱进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普罗大众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那那些滞后的人,就活该被抛弃?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