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恋爱教育?
查看话题 >浅析恋爱必经的四个阶段
从心理学角度,恋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存(甜蜜期)
恋爱的高光时刻,一个字“黏”:在荷尔蒙的调动下,自带360度无死角滤镜,对方每个缺点都显得可爱。
此时,彼此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关TA的一切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和对方分享。即使每天聊到半夜,也能保持打了鸡血般的兴奋度,反复回味咀嚼每一句废话,都觉得透着甜,看到对方的信息会不自觉嘴角上扬。
这种随时随地,被关注、呵护,所有情绪需求都能立刻得到满足的感觉,让我们内心溢满愉悦感。
这个时间一般是1—3个月,是最容易陷进去,却最没有参考价值的阶段。
请记住,这段不是恋爱关系的常态,而是非常态,千万不要走极端,把这段当成日后的参照标准,生活不是偶像剧。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矛盾潜伏期)
过了恋爱高峰期,体内荷尔蒙慢慢回落,关系逐步稳固,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彼此的缺点开始显现,双方磨合时也有了矛盾。
一是心理上的落差:通常男方的重点不再是“取悦”对方,开始追求独立,希望能有私人空间,而不是整天腻在一起或时刻信息交流;女方则明显感觉被冷落了,安全感欠缺的甚至开始患得患失,怀疑对方是不是变心了。
二是细节的磨合:各种琐碎的生活细节和行为模式的差异,让两个本身就不一样的人产生了摩擦。此时有的不愿将就,一拍而散;有的一方隐忍,避免事态扩大;有的沟通解决,互相包容。
第三个阶段:独立(矛盾突发期)
如果反依赖阶段问题没有解决好,根基不牢固,这个时候隐藏或刻意忍耐的冲突,会激烈爆发。
原本,在“反依赖”阶段即使不认可,也可能还愿意哄着对方;可这个阶段,看似“百依百顺”的一方,开始反抗,导致隐藏在冰山下的冲突显现出来。
彼此日益积累的不满会达到临界值,美好慢慢消逝,转而变成激烈的争吵或者冷漠的忽视。
这两个阶段既不要放大细节、过于苛刻;也不能一再隐忍、忽略自我感受。
1、爱不是无条件的“索取”,不要指望对方拯救隐藏在自己潜意识中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每个人都有需要被疗愈的创伤,两个不完美的人组合在一起,请接受这段关系必然的不完美;
2、保持沟通,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合理需求,而不是胡乱猜疑、无端指责或者冷战回避;越早正视并解决问题,爱情的根基就越稳固;
3、要理解热恋期的“黏度”是特例,并非常态,需要平常心接受爱情的平淡;
4、把关注点收回到自身成长上,学会换位思考,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和包容;
5、寻找双方的共同爱好,适当给对方一些小惊喜,制造约会、旅游等,注重生活的仪式感;
6、经过多次沟通,三观及行为模式等仍然完全无法磨合;或者自我感受越来越失控,内耗严重,认真考虑是否继续这段关系,不合适当断则断;
7、有触及底线的行为,如家暴、赌博等,及时止损。
第四个阶段:共生(稳定期)
经过了前面三个阶段,彼此会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寻找到一个中间模式平静地和对方相处。
作为“共生”的个体,既可以保持独立的行为和思想,也愿意相互扶持,共同履行责任和义务,爱情里逐渐有了亲情的羁绊。
一段关系自此会保持很长一段的稳定期,或许日后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变动,但牢固的根基肯定有助于抵挡风雨。
如果需要满足更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在我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可以托住对方的黑暗面:对方愿意告知你他内心深处的阴暗,你也愿意接纳并理解人性的多样和复杂。这需要很大的接纳和共情、倾听能力;也势必需要一直有良好的双向互动。如同潺潺溪水,保持流动;又如大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自净能力。
恋爱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准备越充分,彼此越了解,婚姻就越不容易成为坟墓。 总之,切忌操之过急,尤其是最初热恋期,不要随意脑热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