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人性的枷锁(作者毛姆)
关于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菲利普,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也养成了逻辑思考,不断求索的个性。因为父母早亡,且从小脚部残疾,一直被嘲弄,又在牧师家庭长大(叔叔和婶婶带大的),温情不够,小小的心灵扭曲着,期盼着翻身。于是探索人生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变成贯穿他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主旋律。
先是对宗教的反思。叔叔从事神职,天天跟上帝打交道。 菲利普也自然而然地寄托于上帝,希望他带来幸福。然而脚疾久久没有缓解,再加上观察到婶婶与叔叔之间的不和,叔叔的自私和婶婶的痛苦,他感觉到上帝的亲近者也不见得就得到解脱,即使天天祷告脚也没有好转。为此他质疑上帝的存在。
青年时期,菲利普到巴黎学画,到伦敦学医,德国求学,无非是想寻找人生真谛。他起初遇见几个他认为是好朋友,崇拜他们,认为能够带来人生的启发。例如巴黎画者克朗肖,穷困潦倒却常发出奇谈异论,被认为是怪才。有一天,菲利普问他人生的意义,他说,在波斯毯上面有答案。
克朗肖还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苦苦追求的就是享乐,在制定了道德要求的可怜奴隶眼中,享乐和满足是可鄙的事。菲利普大惑不解,因为这样的理论是违背他自幼经历的教育理论。
爱情,也是令菲利普的困惑。他疯狂追求米尔德里德并一再付出自己的金钱,时间,却总是遭遇背叛,他看不懂米尔德里德,更不明白自己。人性是如此的矛盾,他一再在她面前受虐,每次都发誓要断交,却一再要往自己身上套上这一段桎梏,即使遇到诺拉和萨利,也不能替代。人,或许是一种追逐痛苦的动物吧。
海沃德,是巴黎的画院同学,阳光而风趣博学。菲利普曾经认为他是偶像,对海沃德的一言一行崇拜至极。
当克朗肖,海沃德,叔叔婶婶离开人世,菲利普绝望地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混沌之世,“人生而受难,久难而终”,其实人生没有意义。失败和成功都一文不值。菲利普领悟到:编织波斯毯的人,或许只是凭借一种审美的感觉,而不是出于什么“目的”。生命中的每首插曲都使复杂的图案更加精密,当日子终了那一天,我们会因这毯子的完成而欣慰不已。这将是艺术品,是最最美丽的杰作。因为只有设计者本人知道它的存在,随着他的死去,图案将烟消云散。
既然人生没有意义,菲利普似乎卸掉了人生中重重的枷锁,鼓足勇气,大胆面对。做为小时候残疾的后患,又看到病人的人生百态,他发现,人人生来便带着瑕疵,或是身体,或是灵魂,或是头脑有病,我们都是可怜人儿,接受人心之善,宽容人性之恶吧。
菲利普曾经想看透生活的复杂与无为,勾勒一幅精美绝伦的人生图画。可他最终发现,最简单最完美的模样,是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向俗世的幸福投降,他认为是承认生命的失败。不过我认为,这样的失败,也是他波斯地毯上的一块图案。
其实我也一样,在教师家庭长大,总是在思考生活,以为有什么意义。全心投入生活,才是人生的幸福吧。回顾过往,我也和菲利普一样,总觉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能够会有一些值得我学习的一些同事朋友,看想到他们会觉得比较激动,时过境迁的,过一段时间回头看。们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他们都一个个从我的生活中渐渐远去。
还有一些当时你仰望的人,日后会对你诋毁或者冷漠,没有什么好失望,都是这样。人生还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的实力,自己的人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想,这些都值得珍视。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吧,看到我欣赏的人,说一个hello就好了。
之前母亲和同学的的突然离世,让我常常呆当下,不想过去,也不考虑将来。既然无意义,那就用力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