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简史 沉沦
沉沦
赵钦,刚刚被任命为益州刺史,一入成都,他就对幕僚说,蜀土四塞,可以自安。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当前形势,我准备自立皇帝,割据巴蜀。此时的西晋建国不到30年,灭吴国也就几年前的事,但朝内已乌烟瘴气,危机四伏。蜀地更是面目全非,为了牵制蜀地原有的政治势力,西晋中央从蜀地迁出了刘禅、廖化等大族三万余户,而蜀汉原有居民因为战乱南下的南下,北迁的北迁。赵钦此时接手的成都其实是一个烂摊子。但他没有着手改善成都的国计民生,反而起了异心。
李特,西晋关中流民的首领,此刻正在广汉与三个兄弟和他的儿子们商量如何应对朝廷回迁的政策。年前关中羌、氐民变,饥荒骤起,大片流民涌入巴蜀,李特一族在入蜀途中常营护拯救,广得人心,流民拥为领袖。李特又深怀武艺,家族人丁兴旺,干脆就利用当时流行的五米斗教组织了流民武装。流民入蜀,与当地蜀民矛盾日深,朝廷希望他们尽早返回原籍,而李特却再三推诿,想长期居住蜀地,生根发芽。
范长生,五米斗教的教主,正在青城山传道,手下信徒数万,以中下阶层居多。五米斗教自从张道陵开坛讲经之后在蜀地兴旺了一阵,但蜀汉之时被政府视为邪教组织备受打击,只有潜伏于地下,默默发展。西晋灭蜀,五米斗教又死灰复燃,而范长生就是当时教派的头领。此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还会占卜算卦,治病救人,被当地穷人视为异人,信徒众多。此时的他身在青城山,心却在成都。他敏锐地意识到,五米斗教即将迎来历史一刻。
一夜之间,野心在成都泛滥成灾,比岷江水还要猛烈。四种政治势力齐聚,展开了角逐。赵钦的反叛势力,李特的流民势力,范长生的民间势力,西晋政府的官僚势力。各种矛盾交织,蜀地民众与流民的矛盾,当地政府与五米斗教的矛盾,赵钦与西晋官僚的矛盾。一场血雨腥风就要刮来。
益州刺史,为成都首辅,手上却无兵权。赵钦借赈济流民之机收买了李特,招募壮勇万余名。李特与范长生也搭上了关系,奉为军师,以其名望广收资源。此等公然造反的行为被西晋官员密报朝廷。不日,调离成都的公文送到,赵钦知道自己的图谋已然暴露,一不做二不休,他举起了反叛大旗,利用李特势力迅速占据了成都。
赵钦本是一个庸才,和李特的联盟就是草台班子,他们乘西晋孱弱,方才得手,但他完全没有看清自己。在取得小小胜利后,他用计杀了李特的弟弟李庠和家族数10人。李特和赵钦反目为仇。此时西晋已派出援军和新的刺史罗尚,正赶往成都的路上。李特在罗尚未到前,就大败赵钦,传首京师。罗京一到成都,和李特缠斗,杀李特于成都,传首京师。李特的三儿子李雄与范长生不甘示弱,继续战斗,把罗尚的西晋势力彻底赶出了巴蜀地区。李雄在成都成立成汉政权,封范长生为国师,以五米斗教为国教。
本来赵钦做了一个割据成都的皇帝梦,最后被一个不相干的人的儿子李雄实现了。
如果这是一个当代古装连续剧,其反动特征必然会遭到观众的唾弃。作为历史,我更深表疼心,因为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家乡。它毫无建设性可言,充斥着尔虞我诈,阴谋诡计,血腥暴力,所有的势力在这里都是不人道的,非正义的,不正常的,反人性的。秦汉时期成都的壮丽品格被这些不入流的人渣糟蹋了,粉碎了。成都从此进入了长达300年的沉沦期。两晋南北朝,有所谓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一说,这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矫饰之言真是遗毒无穷。历史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成都自西晋到成汉政权结束,人口跌了九成,死亡人数数十万,外迁人口数百万,成都可谓凋敝四野,生灵涂炭。其后,成汉政权又搞了一个僚人入蜀的政策,从贵州山区移居了数十万少数族群进入四川。这些少数族裔生产方式还处于原始部落阶段,随着他们的进入,更多的蜀地汉族被迫转移到其他地区,一进一出,不单纯是人口的增减,地区组织和城市文化遭到了空前浩劫。而这一苦果直到唐初还在被蜀地民众消化和品尝。文明的交融,从来没有温情脉脉,而是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成都就像一个圣洁的少女,反复被北方和南方的暴力政权奸淫,野心家是这里的君主,暴民和匪帮是这里的居民。这里就是一个西部世界。那个繁花似锦的都城,那个人人向往的天府,那个奔放自由的国度,堕入了无尽的黑暗。
300年,是这场悲剧的时间长度,数代人的生命就在野心和贪欲中撕扯着消散了。悲哉成都,悲哉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