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新藏(十四)
早晨,将车子推出院子靠在大门边的围墙上。我走下墙边的一个缓坡,脚踩着黑色的干燥的泥土,发出泥块碎裂的咯咯声。缓坡下有一条小溪,细流分分合合,水流清净冰凉,缓缓地流。溪水从远处洁白的雪山而来。雪山的滴滴融水汇成小溪,小溪顺势而下,汇入佩枯错。湖水与雪山跨越空间距离,在光影中交相辉映,形成令人赞叹的绝美的景色。这是一件多么神奇又伟大的事情!我捧起溪水,洗了一把脸,透凉的溪水让我瞬间精神。
那天的目的地是130公里外的岗嘎镇。一路上的乡镇比之前的多了不少,路途平坦,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轻松骑完。路上没有太多的风景,不过有趣的是,我第一次见到了“西藏一大怪,牛粪墙上晒”。比手掌略大的“牛粪饼”被密密麻麻地贴在墙上,牛粪上还留有清晰的掌印。我没有亲眼见过当地人是如何把牛粪贴上去的,只好盯着墙上的牛粪饼想象。要贴上去应该需要一定的力度去拍吧?那样会不会造成牛粪向四周飞溅的景象呢?想到那场景,我突然觉得有点好笑又好玩。但回头设身处地地想,也不觉得怪或者好笑了。高原地区燃料稀缺,用牛粪当作燃料其实是一种很智慧的做法。或许是高原地区温差大,气候干燥,紫外线强,微生物不容易生存,所以那些牛粪并不像平原地区那么臭,面对牛粪墙,我闻不到任何异味。
到达岗嘎镇已是黄昏,那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在街道尽头的山坡上缓缓升起,清晰、硕大。
老涂提前找到住处,是藏民开的家庭旅馆。旅馆沿街的门面是茶馆,茶馆旁边有个大铁门通向后面的院子。院子四周的成排平房是游客的住房。在旅馆安顿好之后,我和老涂在街边的一家川菜馆吃晚饭。因为那天是中秋节,加上前一天没吃好,而且接下来的一天不知道能不能吃到好吃的。我们超标地点了四个菜,结果吃撑了也没有吃完,很是浪费。
我们对从岗嘎镇到珠峰大本营的路况心里很没有底。小李他们说路很不好走,他们路上差点翻车了。把手机地图放到最大能够看到一条通往珠峰的小路,但导航的时候,软件并没有走那条小路,而是绕道更远处的扎西宗乡。这说明那条小路确实很偏僻,导航也不愿推荐。网上查找到的骑行攻略都是三四年前的,看图片和描述,当时的情况确实很恶劣,作者还提醒说小心有狼。我们到茶馆问老板娘,老板娘也措辞含糊。虽然离珠峰越来越近了,但第二天的路似乎充满了各种不确定。
在离开岗嘎的那天早晨,我又见到了西藏另一怪——“厕所随身带”。前一天吃得太多太油腻,我成功地拉肚子。我问老涂知不知道厕所在哪里,我要解决大问题。老涂说:“你昨天不是去过了吗?就在院子后面。”我前一天确实在院子后面的空地解决了小便,但是并没有看到解决大问题的厕所。老涂神秘地说:“你沿着墙脚走就知道了。”我肚子疼得不行,顾不了那么多就往院子后面奔去。一路骑行,在野外解决排泄问题很正常的,甚至我是很有经验地。但是,在小镇上随意解决似乎有失文明,然而那天我确实以极其返璞归真地方式解决了。我沿着后院的墙脚走,地上的斑斑劣迹告诉我那墙脚确实就是“厕所“,五十米外能看到一个”同伴“,不辨男女。一百多米远的草地上有人在放牧,我和他们中间隔着一个水塘和一片草地,水塘和草地上冒着薄薄的雾气,我爱那些雾气,希望他们不要散。
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已经放弃了解路况,沿着岗嘎镇的街道往东走。在一个丁字路口,我们看到一张珠峰的指示牌,指向一条土路,就是地图上的那条偏僻小路。那条路确实很烂,路上先是一小段盖着厚厚的尘土的土路,然后是轮廓都不清楚的鹅卵石路,不停颠簸。
在小路骑了十多分钟,我们来到一个小村庄。突然有一群小孩朝我们冲过来,要翻我们的驮包。老涂呵斥了一声,他们愣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在后面追,等我们骑出了村子他们才没有继续追来。不少自由行的驴友提到过这样的现象,有些恶劣的小孩甚至会扔石头攻击那些没有停下来给他们“小礼物“的游客。我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小孩不懂事,也可能是游客”培养“出来的。就我而言,遇到一窝蜂上来要强行翻行李的小孩,我没有任何分享”小礼物“的想法。
涉水经过一条小溪,沿着狭窄的石头路翻过几个小山包,周围再也看不到任何村庄,又有了与世隔绝之感。不过路上也并不是荒无人烟,中途遇到一行外国徒步队,十来个人,从日喀则徒步过来。虽然是徒步,但是他们的体验是很舒服的,因为前面有一辆后勤车,提前给他们准备好了午饭,多数行李也是由后勤车帮忙运输。在一个小山坡上,我们还遇到一个独行侠,准备骑往尼泊尔。听说我们是骑新藏线过来的,他连连赞叹,我们也佩服他敢一个人独行,于是商业互吹了一番。
下午五点,爬完最后一个山坡,我们顺着石头路往山下颠。临近山脚有一个小村庄,叫藏普村。我们顺势冲了一个小坡,来到村口。偶遇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骑着一架没有座包的自行车。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显得很兴奋,挥手跟我们打招呼,接着又跑进一间小房子,领着四五个年纪更小的小孩出来,好奇地看着我们。他们基本都会说普通话,交流无障碍。那间房子是一个小商店。我和老涂都觉得饿了,想看看商店里有什么东西卖,便让小孩带我们进去看。看商店的是一个八岁左右的小孩,家里的大人在外面放牧、务农,他留守在家。商店里的商品种类有限,主要是方便面、雪碧可乐和预包装的小面包一类的食品,商品陈列简单,都放在一个个硬纸箱里。
我们各买了一桶方便面。小孩领我们到隔壁的客厅,给我们倒热水泡面。小孩家的客厅和我之前见到的藏式民居不太一样,大厅中间是一堆篝火的灰烬,室内装饰也不艳丽,反而有一些昏暗,可能是常年被篝火熏黑的。房子建在一个像小悬崖的高台边上,靠近高台边缘的地方有一排长椅,长椅后面没有墙,只有护栏。坐在椅子上看着外面的灌木,有点侗家吊脚楼的感觉。
我们边吃边和几个小孩聊天。他们都在岗嘎镇读小学,年纪稍大的那个十三四岁小孩在更远的定日县城读中学。当时是国庆假期,他们都放假在家。我们闲聊的过程中,商店的“小老板”突然话锋一转,说那个大男孩喜欢打麻将,听他的口吻,能感觉到他认为打麻将是不好的。我当时心里想,他打的应该是川麻吧,毕竟西藏那么多四川老乡。
整理行李的时候,我送给他们剩下的半包大白兔奶糖,心里本来想说些什么,但又说不出口,只好作罢。那个大男孩看见我绑在后座的冲锋衣,很喜欢,问我能不能送给他。那是我唯一的一件冲锋衣,我说:“不行啊,等下天气冷了我还要穿的。”接着,一旁的“小老板”问我:“你还会回来这里吗?”我给了一个不确定的回答:“可能会吧,看情况咯。”从珠峰返回,会不会再经过那里,我确实不太确定。
从藏普村往下走,经过一条河流和一段鹅卵石路,我们终于回到柏油路上。那条柏油路是专门为珠峰旅游而修的,叫珠峰路。按理说,在柏油路上骑车会更轻松一些,但是我感觉轮胎像是被胶水粘在路上一样,骑得很费力。那种筋疲力尽的感觉很像之前爬达坂的感觉,气喘吁吁。回头往后看才发现,那条柏油路只是看起来平坦,其实是一条缓上坡的路,所以骑得很费力。
柏油路修在山谷中,太阳早早地就消失了,天很暗,气温降得厉害。深蓝的天空中,一朵云被染成金黄色,显得格外耀眼,好像那金光是它们自己发出的,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一丝温暖。远处的天边,已经能看到珠峰的山尖,也是金黄色的。因为离得太远,珠峰显得很渺小,周边的小土坡都比它高大,和雄伟毫不沾边。但这并不影响我想更进一步观望它的强烈愿望。
在藏普村给小李打电话,他说他们快到珠峰了,先进景区等我们。没想到,我们在骑往珠峰的路上竟然碰到他们往回骑。因为信号不好,他们无法用微信买门票,眼看天色渐晚,我们又迟迟未到,他们就想原路返回。当时看来,珠峰确实不过尔尔,门票又死贵,他们想干脆不进去了。还好我和老涂提前准备了现金,先帮垫付了门票,劝他们既然到了还是去看看吧,以后很难又机会再来了。
过了景区检票点,珠峰被周围的群山挡住,又消失在天边,但我知道,珠峰就在眼前了。











© 本文版权归 helloworl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