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梦境去旅行
查看话题 >巴塞罗那 Part 2 百花深处



在一个拥有高迪惊世骇俗的建筑杰作的城市里,还有另一位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建筑师,路易·多梅内克·蒙塔内尔。然而,在建立加泰罗尼亚的现代风格方面,他也许具有同等的影响力。
上一篇文章好像有些太干了,可能是我垂死的学术之魂回光返照了。这篇就会轻松一些,毕竟相比在后期负重前行的高迪,蒙塔内尔是一位更加八面玲珑,享受生活的建筑师。
蒙塔内尔—建筑、艺术与政治
"“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是平衡的典范,同时也是建筑和城镇的设计师。他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荣耀之一。” —— Josep Puig i Cadafalch
蒙塔内尔于1850年出生在巴塞罗那,是著名出版商Pere Domènechi Saló的次子。在大学期间,他最初学习物理和自然科学,但很快转向建筑。他在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校友包括达利和毕加索)的建筑学院就读,并于1873年毕业。完成学业后,他游历欧洲,以紧跟当时的建筑潮流。同年,他在巴塞罗那注册成为一名建筑师。1875年开始,他在巴塞罗那建筑学院担任了45年的教授和主任,并在技术书籍、报纸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建筑的文章。
在蒙塔内尔的职业生涯中,他将结构合理性与非凡的装饰融合在一起,并从摩尔式建筑中汲取了灵感。同时,他还是字体和装订设计师以及插画家。
此外,蒙塔内尔对政治的兴趣与高迪对宗教的狂热可以相提并论,在加泰罗尼亚自治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是加泰罗尼亚地区联盟(1901年)的成员,且是竞选“四分之一总统”的候选人之一。尽管他于1903年当选,但由于与政治领导人Francesc Cambó的分歧,他于1904年放弃了政治事业,全心投入考古学和建筑学研究。1923年,在生命最后几天,他还致力于研究历史和纹章学。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建于1905年到1908年,新艺术运动风格,但为了符合教科文的官方定义,之后会用现代风格(Modernisme)替代。(不同于现代主义!有疑惑欢迎查看上篇:巴塞罗那 Part 1 高迪之城)。
音乐宫设计者是蒙塔内尔。业主是1891年创办的加泰罗尼亚合唱团(Orfeó Català),这支乐团是加泰罗尼亚文化运动的领导力量。1908年2月9日,音乐宫开幕。1997年,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和圣保罗医院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每年有超过50万人出席在此举办的各种音乐表演,从交响乐、室内乐到爵士乐和坎索(加泰罗尼亚语歌曲)。
加泰罗尼亚在19世纪后期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兴的富裕资产阶级,他们寻求新的自我表现形式,而现代风格已成为这一阶级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但是,现代风格又不完全顺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反而采取了一些波西米亚式的态度——它们的形状更自由,更少约束,探索和想象力至关重要。此风格的核心是各种工艺形式的结合,例如雕塑、金属锻造、陶瓷和玻璃艺术,以及不同的建筑流派。
在音乐宫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艺术形式的混合。

外立面
外墙有马赛克装饰的圆柱,每根圆柱都有不同的花卉图案。柱头上贝多芬,巴赫和瓦格纳等音乐大师的胸像见证了音乐的光辉历史。哥特式和摩尔式建筑元素也被纳入立面的设计中。在拐角处,有一组献给加泰罗尼亚民歌的雕塑,主要人物是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圣乔治(Sant Jordi),他是基督教的屠龙勇士。在圣乔治日当天,当地人会赠送书本给孩子,赠送鲜花给女性,而且当日书店售书附赠玫瑰。
和其它显赫的地标不同的是,音乐宫坐落于狭窄的街道中。虽然立面丰富,但很难找到一个机位拍全它的外观。设计师提出的巧妙设计似乎在色彩上与这种幽闭感作斗争。沿红砖立面树立了数十个拱形和立柱,其灵感来自阿拉伯建筑。


柱廊阳台内乱花渐欲迷人眼,非常能代表新艺术运动的价值观。尽管它们在户外被风吹雨打了一百多年,但仍然充满生机。


公共区域
参观音乐宫是必须跟着导览的,普通成人票20欧,学生和失业者11欧元。这是我在巴塞享受的最大学生折扣,想到我以后不是学生了就很悲伤,ε=(´ο`*)))唉。如果时间或预算有限也可以参观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包括门厅和咖啡厅,也很精美。




音乐厅
这栋建筑的最大亮点是核心的音乐厅。大厅与舞台形成了和谐的统一。使用了不寻常的建筑材料:大量的玻璃使这座音乐殿堂非常敞亮,成为欧洲唯一白天完全使用自然光照明的音乐厅。光线透过色彩斑斓的玻璃窗和玻璃天顶,更使室内有独特的氛围。玻璃天顶由Antoni Rigalt Blanch设计,从冷色渐变到暖色,形态也从平面隆起成水滴状,如海上初升的太阳。




支撑天花板的立柱模仿了棕榈树,扩张开的曲线让我想起发源于英格兰的哥特扇形拱顶。扇形拱顶的肋具有相同的曲率,并绕着中心轴以相等的距离旋转,从而形成了圆锥形。


而环绕柱子的吊灯则是模仿棕榈的花朵和果实。之所以这些可爱的花环吊灯会成一定倾斜,是因为大自然的花草生长不是笔直的,而是会本能地朝向阳光。而玻璃天顶在这个空间中扮演着太阳的角色,所以植物也向它聚拢。

之前恒大的莲花足球场计划被大家唾弃,就是因为落入了过度具象的审美黑洞。新艺术作为一百年前追求自然意象的代表流派,也不会直接照搬某一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不加整合。这些立柱模拟棕榈树,但不是真长成树一样,它的扇形拱顶也像孔雀,吊灯也像王冠......有这些模糊性能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学习自然不是抄袭自然,不然就会出现白洋淀大鳖、大闸蟹生态馆这类魔幻现实主义的建筑。

在舞台后的墙上,有18位缪斯女神的雕塑,它们演奏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乐器。这些雕塑象征着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体现了加泰罗尼亚音乐宫的精神——此场所应该接纳每个音乐流派。
参观时恰逢一个唱诗班来提前彩排,导游让我们坐下来听他们唱歌,这算是额外的幸运。纯净的童声在空间内非常嘹亮,确实是顶级的声音环境。

在舞台的左右,还有另外两组气势恢宏的雕塑,象征着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右边半身像是贝多芬好猜。导游问我们左边是谁,没人回答,于是他开玩笑说这是斯大林,大家就满脸问号地看着他......这其实是加泰罗尼亚作曲家Josep AnselmClavé。他的半身像下有一群女性聚集在一起,她们正在演唱著名的加泰罗尼亚语歌曲Les Flors de Maig。

音乐厅内分布着2,000多朵玫瑰。玫瑰是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圣乔治的象征,据说龙死后的鲜血幻化成娇艳的玫瑰。而顶上的玫瑰雕塑周围有像纽扣的小孔,寓意玫瑰是被“绣”在天花板上的。红白两种颜色的玫瑰代表圣乔治的旗帜是红白两色构成。

圣保罗医院
圣保罗医院全称Hospital of the Holy Cross and Saint Paul,建于1901年-1930年之间,是世界最宏大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群之一,被誉为“平民的宫殿”。1997年,医院和加泰罗尼亚音乐宫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九世纪末,卫生保健向现代医学迈进了一步,新的医学条件要求新的医院建筑。加上工业化发展和巴塞城区的大规模扩张,原有的医院已不能满足需求。
1902年,银行家Pau Gil的遗产支持了新医院建设。近三十年后的1930年1月16日,新医院移交给了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2009年,于北侧建造的现代化医院投入使用时,老医院关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工程。目前,经过艰巨的工作之后,其中的12个展馆已得到精心修复,圣保罗得以展现当年的华美风貌。
建筑师蒙塔内尔认为医院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条件,更要使患者身心愉悦,这体现在建筑群轻松活泼的氛围之中。同时,他不喜欢“两条分离的平行线的永恒单调性”,所以他设计的建筑充满了线条的交织。圣保罗医院的建筑汲取了哥特式和伊斯兰的特点,融合大量植物意象,使用绚丽的瓷砖拼贴,确实能使人心情明朗。这也是巴塞罗那最给我们惊喜的景点。


行政大楼门厅左侧有一个宽阔的阶梯伸向行政办公室,屋顶巨大的彩色玻璃天窗带来柔和的光线。之前有个好朋友去巴塞参观,拍了这个天顶的照片给我,并说这是医院。我当时非常无法理解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医院,毕竟医院建筑在我经验中都是冷峻或朴素的。


穿过走廊,走进了一个小礼拜堂,虽然头顶的瓷砖依旧繁复美丽,但我的目光完全被地上的一道彩虹吸引了,这是玻璃的直角色散了阳光,而且大概率是改造的设计师有意而为。于是我赶紧叫朋友们站过去拍人像,效果非常好。几个外国姑娘见状也开始捕捉彩虹,一位老人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





行政大楼后两边是病房,中间是手术室。医院近30栋建筑物分布在一个公园中。中央广场种有栗子、酸橙和橘子树,花坛里种着月桂、薰衣草、迷迭香等药用植物。

地下隧道系统连接各楼,方便迅速转移患者。这里还会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动态影像投在隧道的墙壁上,有些人好像还被吓到过。

参观路线其实是从圣萨尔瓦多楼的展览空间开始。在这里可见到圣保罗医院从1401年创建到21世纪的历史轨迹 。 最上边的楼层展示着一个象征龙的当代装置,表达对路易 斯·多梅内克·蒙塔内尔及其作品致敬。

展馆穹顶上重叠的瓷砖都是丰满的,装饰着有光泽的小叶片。

接下来参观的圣拉斐尔楼重现了二十世纪初期医院启用后的情景,包括当时的行医场所、使用的病床等。


患者病房的瓷砖以黄绿调主打,点缀玫瑰花纹,创造出清爽、温和、安眠的氛围。

蒙塔内尔将雕塑任务交给了两位著名的艺术家:Eusebi Arnau和Pau Gargallo,他们又雇用了许多助手。因此,医院里充斥着圣人,天使,慈善家,科学家,骑士和英雄的形象,甚至还有医生的塑像,如Arnau de Vilanova和巴塞罗那已故市长Dr. Bartolomeu Robert。

圣保罗医院和圣家堂其实就在一条街上 。这像一个隐喻:对于巴塞罗那,这两位建筑师缺一不可。或者说,要建造一座宏伟的城市,任何参与其中的劳动者都不可或缺。

伟大的灵魂在巴塞罗那交汇——蒙塔内尔成熟精致,高迪狂热大胆。 相比没有图纸、具体预算、时间规划的高迪来说,蒙塔内尔就要严谨很多,但这份严谨也使得他没有像高迪一样石破天惊。有些文章把他和高迪写成师生关系,但实际上高迪在读时,蒙塔内尔并没有在教建筑,而是材料,所以二人并无直接交集。但作为一位教授,看到自己学校的后浪青出于蓝,大概也是欣慰的吧。
巴塞罗那大教堂
如果说蒙塔内尔的风头被高迪抢去很多,那这两位建筑师一起给巴塞罗那大教堂带来的阴影就更大了——在其它欧洲古都,古代大教堂一般都是视觉的中心,旅程的主角;但在巴塞罗那,这座教堂反而显得格外清净。
巴塞罗那主座教堂,是巴塞罗那大主教的所在地,建于13世纪至15世纪,主要工程是在14世纪完成的。在19世纪晚期,繁复的新哥特式正立面被加建在加泰罗尼亚教堂常见的朴素外观之上。这座大教堂是为了纪念巴塞罗那的共同守护神欧拉利亚(Eulalia)而建造的,她是一位年轻的贵族之女,她于罗马时期在这座城市殉难。据说,她被迫在公共广场上一丝不挂,一场奇迹般的春雪遮盖了她的身体。被激怒的罗马人把她扔进一个插着刀子的桶里,然后把她滚到街上。圣欧拉利亚的遗体被埋葬在大教堂的地窖里。

1298年5月1日,新教堂在原有罗马式的大教堂的基础上破土动工,教堂从东端到西端建造,简单的西立面完成于1417年,修道院于1448年建成,总计历时150年。在19世纪后期,Miguel Girona i Agrafel提出完成新哥特式立面和中心塔楼,灵感来自于15世纪准备的原始设计,并由建筑师Josep O. Mestres重新安排和绘制。1913年,这项工程终于完成。
大教堂的外部尺寸:中殿中央长93米,宽40米,高28米。钟楼达到54米的高度。采光塔的外侧为70米,内侧为41米。









教堂内坐落着一处惊艳绝伦的庭院,里面长满了葱葱郁郁的植物。花园里面养着13只白鹅,代表了圣欧拉利亚受难时的年龄。庭院也是我在这座教堂中最喜欢的地方,哥特这一发源于北方,冷峻的建筑风格,遇上亚热带的植物和光影,有一种冲突又和谐的感觉。




从教堂后门出来就是主教街,这里有一座主教桥,1928年建造,连接着自治区首长官邸和加泰罗尼亚政府宫。这座桥也仿造威尼斯连结法院和监狱的叹息桥,是古典建造界常见的“致敬”,在牛剑的校园都有。但很少有致敬版真跟原版相像,主教桥一改威尼斯原版封闭式的巴洛克式桥体,而采用新哥特式风格。另外,建筑师是 Joan Rubió y Bellver,他是高迪的助手也是朋友,协助高迪设计建造桂尔公园、巴特罗之家、圣家堂等经典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