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向往的生活》,幸福感来自于安全感



文/夏嘉忆 最近《向往的生活》第四季开播了,还没有看节目,就被花絮和剪辑吸引了。 第一期节目我就看到了郭麒麟,这个说相声的九零后男孩身上,好似带着魔力,让人一看到就觉得开心,幸福。

01.郭麒麟的幸福感
来源于家庭
花絮里看着郭麒麟拉着一个大行李箱,嘴里一路碎碎念,好笑又温馨。节目里自己畅想着,怎么着得有女儿,还要如何的教,不能让人骗走,还觉得没有人能配得上自己“女儿”。

网友们纷纷调侃,你自己先骗一个姑娘再说吧。郭麒麟就是有魔力让人看着就觉得开心,不紧因为他是个相声演员,说话幽默,还有他身上自带的幸福感。
人说,如果一个人自己幸福了,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感。一个人自己快乐了,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众所周知,郭麒麟生长在一个重组家庭里,但是他幸运的遇到了一对好的父母。继母对他很好,为了给他安全感,继母一直到他长大了才要孩子,所以才有了比郭麒麟小19岁的弟弟。
他父亲郭德纲,除了是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也是一个好父亲。因为他父亲会尊重并支持他的选择,小时候想让他学相声,但看他实在不想学就不再逼迫他。

初三没毕业,郭麒麟又想学相声了,就退了学回家学相声去了。那时候郭德纲也是一个有点名气的人了,按一般家长来说,都会逼着孩子挣个气,什么读个好学校,不能丢你爹的脸之类的。
但是郭德纲却选择支持郭麒麟,还尽可能的帮助自己儿子。正是有了父亲的尊重支持,才有了郭麒麟后来的相声之路。

当然他的成就还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他之所以有勇气说退学就退学,说学相声就学相声,就是来自家庭给他的安全感,因为知道有父母的支持。
正是父母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给了他尊重,支持,和爱,所以郭麒麟才成为了现在幽默风趣,才华横溢又幸福乐观的他。

书上说,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一个人只有拥有安全感后,才能放松下来,体验到轻松快乐,自在等更多美好的情绪,才能建立自信坚强的性格。
而人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幼儿时期,年龄越小,安全感越重要。对孩子来说,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父母。

02.没有对比
就没有伤害
前段时间,南京13岁的小男孩天天(化名)给父亲留字条出走了。他说,“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后来孩子爸爸报警后,民警赶忙寻找,后来在外面的街上找到了孩子。
在民警叔叔的询问下,天天说出,“他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他不喜欢我,我就走。”
孩子的话有多无奈,这个父亲就该有多少反思。家和父母是港湾,是最该让孩子有安全感,能接纳他一切的地方。 可天天却说,他不喜欢我。一句不喜欢背后包含了多少次父亲对自己伤害,因为父亲总是拿他和别人对比,就会让他心里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否定自己。 如果他一旦觉得自己不能满足爸爸的要求,就会失去安全感,觉得父亲不喜欢自己,这个家也不想要自己,才会出现离家出走的事情。 天天给父亲留书说,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 在天天心里父亲就需要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的儿子,而自己做不到,所以选择离开,是对自己的极度失望,也是对父亲的极度控诉。



经常性的拿孩子跟别的孩子做对比来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心里产生自卑感,时间长了就觉得你想要的不是我,进而产生被抛弃的思想。 当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思想时,内心就会没有安全感。小的时候可能会害怕懦弱,长大了可能就会像天天一样,觉得既然你不喜欢我,不想要我,那我走就好了。 所以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乱了章法。 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让他知道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抛弃他。 其次还要注意情绪和方法,不能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孩子,在你总是不满意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自己很没用的想法,觉得自责和愧疚,从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粗暴的以偏概全。别的孩子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别人考100分,你为什么不及格? 这些质问并不能让孩子一下子改变坏习惯,一下子爱上学习,只会给他们内心带来伤害,还有敌意和反抗。 当他小小的心里装满敌意和反抗时,就会像你伤害他一样,也去伤害别人甚至自己。

03.比较孩子之前,
你应该先比较一下自己
事情无独有偶,天下的家长一般模样。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最棒,可是根本就没有所谓别人家的孩子。 我堂哥今年快奔四的人了,家里儿女双全,儿子刚上幼儿园,女儿三年级了。 在我的印象里,大家对小侄女简直羡慕嫉妒恨。从一年级学习成绩就是拔尖的,考试从来没有下过95分,而且孩子白白净净,性格沉稳。 我嫂子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才上三年级读过的课外书有一柜子那么多。学校举行写作比赛什么的,都能给拿个奖状回来。 我每次看都羡慕的不行,我女儿要是安安静静读完一本书,我都能开心的跳起来。 课外还报了古筝兴趣班,一学就是三年。每次带着孩子去她家玩,看到侄女自觉的安安静静练琴,我都想把孩子偷回去。 可是就这么优秀的孩子,我跟嫂子谈话的时候发现,我哥居然对女儿不满意。哪里不满意呢?他觉得这孩子读书读傻了,就知道学习,不会说话,就是除了读书,啥都不行。 我听了简直想吐血,恨不得跟他吵一架,来替侄女抱不平。孩子才九岁的年纪,而且学习成绩好,会弹琴,能写作,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是做父母的就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俗话说,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变得更好。 可是,更有一个说法:这世间最大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父母总是以自己的角度,想着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殊不知,在这更好的路上都是对孩子的比较和伤害。 看到别的孩子调皮可爱,觉得自己孩子不爱说话,性格沉闷。看到别的孩子多才多艺,觉得自己孩子只会死读书。
我想说的是,在你对孩子一通比较,想让TA更好的时候,为什么不先比较一下自己呢?
你比别的父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吗?你比别的父母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吗?你比别的父母更多拥抱亲吻孩子吗? 你一切都做到比别的父母好的时候,再来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吧。我想如果孩子也对父母进行比较,可能对父母失望的孩子会更多吧。
但是不管父母怎样,孩子们总是充满了信任和爱,他们接受自己父母的不完美,给予父母充足的安全感。
它是一种心灵感受,或许对安全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所有人都需要它。
希望每个父母在享受孩子带给你的美好情感之外,也宽容的对待自己的孩子,接纳他的不完美,给足他安全感,说不定会得到超出预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