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步(9)——宫崎骏动漫感集
看完宫崎骏的 《千与千寻》,太多的感动、深思。个人觉得像是以九十年代的日本社会为背景,呈现一种经济泡沫破裂下的现状。动漫中,千寻的父母变成了猪,应该是一种人性贪婪的象征,而千寻则是从孩童本能执着、善良的角度来审视社会与整个成人世界。当然,或许此时更应体味到的是幸福吧,而不是更多的沉重。这部动漫,不错。
2013年11月29日
《哈尔的移动城堡》——刚开始的镜头好似日本明治后进入的蒸气时代,火车的滚滚烟尘与哈尔的城堡所到的美丽地方形成巨大反差,政府一味的发动战争与人们的反战心理形成巨大反差,政府施加的魔法使自己城堡免受敌方袭击与其相应代价是平民城镇会受袭击形成巨大反差。当然,还有一段虽凄美但终归完美的爱情。出人意料的是,正义的苏与邪恶魔女能相处融洽。我想宫崎骏这部动漫更多的是在控诉战争所带来的残酷现实 ,政治家的欲望游戏让平民来买单,即对和平美好的憧憬。
2013年11月30日
《天空之城》——让我想起了《海贼王》,各方势力都有同一个目标。在动漫中,巴鲁与希达同海盗生活在一起是那么和谐,代表所谓正义一方军方政府却成了大盗。天空之城代象征着桃花源,一切都是美好平和的,当被人类各种私利趋使到达后,其后果当然也将不复存在。我想宫崎骏特意反思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背后隐藏的危害是巨大的,那爆炸的一瞬如“蘑菇云”。正如斯塔芙里阿诺斯所担忧的“我们运用知识的智慧无法赶上人类日益增长的知识而显得更为频繁和迫切”。最终的结局似乎是违背常规的,所谓的正义毁灭,与其相对的海盗与主人公们幸福的在一起活着。我想,我国的动漫能有所发展,思想观念的突破尤为重要,不再受意识形态限制。
2013年12月1日
看宫崎骏的第四部动漫《龙猫》,故事情节虽简单,没那么沉重,但算是迄今对我最有意义的动漫。小梅与小月的童真、活泼、调皮、好奇心,让人难忘。反思自己,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实在没多少深刻的印象,现在有时也会有些孩子气,但毕竟是刻意的。龙猫,灰尘精灵,只有孩子能看见,正是因孩子们有对任何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而成人受外界世俗化的影响已渐渐麻木了,对很多事物已失去敏感心与好奇心。正如泰戈尔所说“我十分羡慕孩子们,他们从来不会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得见天堂”。在最后姐妹俩的哭鼻子,想起了《人狗奇缘》中那兄妹俩,十分相像,哈哈。这部动漫的插曲音乐也挺好听,不错。
2013年12月1日
《魔女宅急便》——主人公琪琪13岁开始就要独立生活,离开家庭。尽管稚气未脱,做事也慌慌张张,但那即使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勇气值得称赞。对于我们13岁是什么概念呢?作为父母是否应懂的放手?13岁,无聊空虚,青春期的懵懂,异性的吸引,我想本正常的心理也应给予理解,何况青春不狂枉少年。琪琪的魔力最后消失了,给她留下“何为魔力?”思考的空间。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多情况下,只知为做事而做事,身边习以为常以致漠视的小事何其多,却不去深究。就像只知因活着而活,却不深思为何而活。知其然,还应知所以然!
2013年12月3日
《风之谷》看得感动流泪了,不想发表太多的意见,感动胜过了去理性反思有时愚昧短浅、充满私欲的自己,不想说太多,心知即可。这是看宫崎骏最后一部动漫,看多了也无益,好似自己真的那么……已经看了六部,都挺好的,有着深刻的主题。就此打住!
2013年12月3日
本计划不再看,但听说是宫崎骏最后一部动漫,还是抵不住好奇心与诱惑的驱使。《起风了》与之前看过的相比,个人认为并无新意。之所以能在中国内地受到如此重视,我想也正恰巧迎合了当时中日紧张的政治氛围。说起来,这不像是一部反战的题材,更像是一部以主人公崛越二郎为中心的追梦故事。没像之前特别强烈的感受,但实在的收获要比之前多是些情绪的触动好的多,了解了零式战机之父是崛越二郎。
零式战机,二战时日本海战最引以为豪的战机,为日本带来了战争胜利的荣耀,同时过分的自信也葬送在了太平洋的汪洋大海。动漫里,崛越二郎是一个有抱负、爱国的青年人。当他所制造的飞机成为征服者利用的工具,现实中的他会有怎样的心态?是否有如爱因斯坦、罗素在原子弹真正爆炸时那一刻深深的沉默与自责?不得而知!
2014年2月15日
总评:看宫崎骏动漫多给人一种正义、温暖的力量,有时也不乏深刻尖锐的主题。由“暖男”一词想到,宫崎骏的作品偏向“暖漫”风格,宫崎骏无愧于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最近听说宫崎骏又欲复出,看到一网友评论“让宫崎骏远离动漫制作,就像强迫已经有二十年烟龄的男人戒烟一样难。”,无论报道是否真实,漫迷们始终对你心怀敬意。于2014年11月25日整理!
假期在家无聊,总得打发时间。《幽灵公主》与《风之谷》有着类似的主题。观者认为,二者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不同之处就在于《幽灵公主》表现的主体性不再是以人为主,或说主体性不再显得单一。人与自然的对立,到最后也没化解。黑帽大人说:山兽神与散兵相比并不可怕,最难对付的是人”。冯骥才说:“作家的天性是批判”,我想这里并不只限于作家。一般批判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如鲁迅式批判,老宫给我们的是暖色批判……额,老宫……
2015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