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的周末时光
查看话题 >读书 |《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日】松浦弥太郎
说是一本断舍离的书籍,作者是老牌生活杂志的总编辑。本书写的一般,当作饭后读物还是可以的。虽然鸡汤了一些,里面倒是有一些情真意切的感悟和生活经历的。
作者用自己的经历说明诚实、认真、热情是会让别人更认可你的一些好品质。而自己,也要学会去相信别人,去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
摘录比较打动我的几个点:
1.热情——打招呼
P47 打招呼的力量 越是理所当然的事,越要彻底贯彻。打招呼就是其中之一。
回想起别人跟自己打招呼的经历,那些陌生人见面颔首、微笑并发出问候的时候,是不是给了你莫大的力量,无形的温暖以及充满活力的一天。
既然我们知道了打招呼的力量。何不把这种力量传递给他人?一句招呼,可以让你成为陌生人眼中的好人。
每次都大声地说“非常感谢您!”,“您好”,“谢谢你,辛苦了。”
能够面带笑容打招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所向无敌”,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在营造好心情的同时,打招呼也可以成为人际关系的起点。希望大家相信面带笑容打招呼的力量,亲身实践。
行动:给自己一个目标,每天要向30个人打招呼、问好、称赞。
2.秩序——自律方得自由
P68 找到自己生活节奏的好本事
遵守自己的秩序,
充分做好自我管理。
这是成年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之道,
被人管理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事。
作者到了孤独的美国,没有人束缚。一整天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几点起床都无所谓。如果说,不受束缚就是自由,那当时他比任何人更自由。可是他并不感到开心。
“无论怎么寻找自由,都无法得到自由。”自由不在某个遥远的地方,而是在身边的某处。
3.思维——P87 当对方说“NO”时机会就来了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象,往往可以了解如何解决问题。
我很乐意听到别人说“NO”。当对方严词拒绝时,我会觉得“现在、这里才是真正的起点”。真正的沟通最好从“NO”开始。假设一分钟前我对认识的女生说:“我喜欢你,请你和我交往。”当她皱起眉头,用不悦的声音说:“NO”,我就有机会说接下来的这句话。“请你先了解我,再决定要不要和我交往。我们来聊一聊吧。”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说的话。因为我觉得对方了解我之后,再和我交往比较理想。
肤浅的“YES”其实阻碍了进一步深入交流的机会。除了说“NO”,还要有进一步倾听的雅量,才能打开深入沟通的大门。
总结:分享,让对方喜欢自己,再去sale。所以的销售其实首先是“销售自己”。
4.规划——40岁前“储蓄”自己,40岁后“投资”自己
投资就是将自己拥有的资产给予他人、和他人分享。必须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在未来的人生中增加自己的资产,就必须进一步增进自己的强项,也就是自己擅长的事,如此便能提高投资效率。
相反地,即使把焦点集中在自己的弱点上,努力想要客服自己不擅长的事,恐怕也很难产生利润。在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事上投入时间、意识和人生的能量,才是能够创造利润的最佳投资方法。
5.思考习惯——P87 当对方说“NO”时机会就来了
P178 有时候别人一句无心的话或许伤害了你,你可以去问问他/她的真正意图。而不是自己扮演深受伤害的悲剧主角。有时候其实是你自己在“故意”扮演这样的角色,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当你可怜自己的时候,或许连自己也信以为真。
其实你希望对方了解你,想要他对你说,你是正确的。于是,就用了这种方式向对方撒娇。我为什么不惜用这种手法确认对方的想法?答案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发自内心地相信别人。
这才是自己身上关键性的缺失。选择去相信别人,并不断练习接受他人、相信他人。至少自己会因此而改变。
最后,我们的人生面临很多的选择,也有许多的欲望充次其间。需要我们智慧地取舍。
“严格挑选,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好好加以珍惜。”
作者的体验和感悟,他的诚实和亲切就是他最大的资产。“把你的资产分享出去”,作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