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之舞》笔记3——与农民结合
一、民粹主义与知识分子
如伯林言,民粹主义并非“某一连贯学说之号,而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一股广泛的激进运动称呼。”它诞生于尼古拉一世驾崩与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之间。彼时,帝国权力出现短暂真空,而长期处于被警察监视的社会开始出现思想的松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本已骚动的社会变得更加混乱。
民粹主义思想的肇始可以追溯到赫尔岑,它由空想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巴枯宁、别林斯基的思想都对民粹主义起到重要影响。
从社会层面来看,赫尔岑以反对沙皇专制闻名,他早年遭受过沙皇流放,之后又常年流亡国外,一生与沙皇专制做斗争。但同时它也反对资本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肮脏、贪婪的,资本驱使人们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并不想借助资本主义力量来反对沙皇专制。于是他把目光转向斯拉夫主义者所赞扬的人民。
从自我身份来看,作为贵族的知识分子赫尔岑觉得对人民负有罪恶感,这是起源于卫国战争胜利后产生的民族意识与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精神的结合,他们认为自身有责任去解救生活在底层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民。这些知识分子的罪恶感越深,对人民赋有的责任意识就越大,进而把道德责任情感化,俄罗斯人民成了这种情感化身。
二、民粹主义的特点
彼时,俄罗斯的乡村是以农民公社的形式组成的小共同体,土地为大家共有,农民彼此间互相帮助。民粹主义正是将目光投入到农民所生活下的村社,希望通过在村社——小共同体中拥有的平等与集体观念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进而扩展到整个社会。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为民粹主义者提供了灵感来源,民粹主义者相信俄罗斯的村社按此路线发展可以实现他们的最终设想。
民粹主义者并非如斯拉夫主义者相信俄罗斯民族作为第三罗马帝国所肩负着的特殊使命,也非民族主义者那样带有强烈的排外情绪,他们只认可人民。尽管他们所信仰的人民被理想化,抽象化,但是这些人民依然是平等的。这和现代社会中被称为“过度的民主”或“直接的民主”有些相似,人民获得无上的地位与权利;同时,这种平等观念也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做了思想铺垫,尤其是一些怀有理性精神的激进派民粹主义者,他们认可马克思主义拥有的道德正当性、理论的科学化与的激进倾向,两者不谋和。
在民粹主义者内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纲领,有希望把国家社会化的无政府倾向的民粹派,也有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国家主义下的民粹派,还有秉承激进革命理论的民粹派。但是无论民粹主义内部分歧都么多,他们的行动却都是冠以人民的名义,但是到底由哪一种理论引导农民走向正义则是总说纷纭。
民粹派的革命气质,当现实的独裁、不公被消灭后,社会将变成一个有序、和谐的状态,民粹主义的行动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乐观的基础上,他们思想的根源依然是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追求,是被道德情感理想化后的激情所控制。所以民粹派对现实的沙皇专制制度予以否定态度,所以其实在温和的民粹派中也蕴含了革命倾向。
三、民粹主义运动
现实给了民粹主义者们当头一棒。当1861年农奴制度被废除后,农奴并未因此获得自由,他们只是获得了没有土地的解放,如果想要拥有土地需要向国家借贷来购买地主与贵族所拥有的土地,这可能要付出超过十年的辛苦劳动,很多农民为此不满,社会骚乱频有发生,这个时期农民反对的多为地主阶级,对沙皇还存有情感,很多农民为其辩解。
而此时西方科学所取得的成绩助长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这使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变得更加松动,俄罗斯的虚无主义者在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奉行科学至上主义,对传统的一切予以反对,这成为民粹主义与激进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来源。与此同时,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也是影响俄罗斯的重要革命团体,在1869年发生的涅恰耶夫事件的主角即奉巴枯宁为导师。
这种虚无的个人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在俄罗斯的60年代影响甚大(现实中的民粹主义者的来源,而非所说的赫尔岑影响的民粹主义思想),当一些人把视线转向俄罗斯的村社时,他们发现了新的信念——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运动高潮发生在1873年与1874年,一大批俄罗斯的知识分子来到农村,由此开展一次“到人民中去”的社会运动。
但是结构并不如人意,显然这些青年知识分子与农民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没有共鸣。当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学着农民的讲话,站在乡村给农民教课时,看起来多少有些滑稽,农民不懂得他们说什么,他们也并未获得农民的好感,有些青年被农民告发,尽管这些知识分子宣称是为了人民。
农民讨厌这些城里来的知识分子的做派,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毫无兴趣。当有人给农民讲社会主义是没有剥削,人民可以平分土地时,一个农民的回答:“简直太好了!我们可以把地分了!然后我就可以找两个雇工来干活,那日子得多舒服啊!”
民粹主义者对农民的过渡理想化只带来了短暂的美好幻象,残酷的现实打击让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感到绝望,他们以为在人民那里可以寻找到正直与纯洁,但是显然这并不存在,人民在民粹主义者看来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抽象概念,并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民。当虚幻的谎言被现实错破后,一些极端的民粹主义者陷入困境,他们发疯、酗酒、逃避现实。
轰轰烈烈的民粹主义运动在知识分子与农民的隔阂中渐渐归于沉寂,而激进的革命派更是以恐怖手段对社会秩序进行破坏,这让民粹主义备受道德指责。但同时,民粹主义者也凸显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推动了接下来的马克思主义运动。
民粹派的核心:想要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反对专制、反对资本主义、颂扬人民(非民族亦非斯拉夫),有理想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