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杂忆:阿布扎比
和迪拜比起来,阿布扎比不是个很出名的城市。不过对于阿联酋而言,阿布扎比是首都,显然政治地位更高。阿布扎比和迪拜的关系有点类似北京和上海,当然也不尽相同,因为阿联酋本身也是个很奇特的国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是由阿布扎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哈伊马角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制君主国。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舰队摧毁了哈伊马角、沙迦、迪拜等地的海岸要塞,以保障印度至埃及的航线通畅。波斯湾边上的部落则与英国签约,让其管理防御和外交事务。1820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68年1月,英国宣布撤军,2月,巴林、卡塔尔、阿布扎比、沙迦、迪拜、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九国埃米尔在迪拜举行会议,同意建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后因种种原因,巴林和卡塔尔先后退出,哈伊马角也未同意加入。 1971年7月,在迪拜会议上,其余六国制定临时宪法,决定建立阿联酋,以阿布扎比为临时首都。12月2日,阿联酋宣布成立。次年2月,哈伊马角加入阿联酋。1996年,临时宪法被通过为永久宪法,阿布扎比也成为正式首都。
自阿联酋成立以来,共有3个总统,目前为止,都是由阿布扎比酋长国酋长担任。迪拜的酋长则一直是阿联酋的副总统兼总理。
这次到阿布扎比是在六月底,基本属于进入每年的酷热阶段。嗯,那几天的天气预报就是这样的,看上去就觉得想冒汗。

事实上,开会很忙,天气又热,这次到阿布扎比基本路线就是机场-酒店-会场-酒店-机场,没专门去看任何的景致。
不过从住的酒店望出去,风景还不错。远处那个白色的建筑就是阿联酋的总统府,非常气派。那时候总统府已经开始对公众开放了,很遗憾,离这么近也没去成。

总统府旁边的那个建筑是号称全世界唯一的一座八星级酒店——酋长宫殿酒店(Emirates Palace)。这算是这次唯一游览的景点,因为会场就设在这个酒店里。
酋长宫殿称耗资30亿美元(30亿美元的造价也仅是保守估计),号称世界上最豪华,最昂贵酒店。酋长宫殿向公众开放,入住一晚1.3万美元。酋长宫殿首要功能是让阿联酋政府在此召开会议,然后再向外开放成为一座营业性酒店,所以它原来就是为来自波斯湾国家的领导人或者王室成员预备的。酋长宫殿总共的房间还不到400间,配备有128个厨房和餐具室,1002盏水晶装饰灯(需要10名服务员专门清洁)。
酋长宫殿的日常经营由德国凯宾斯基酒店打理。房间一晚的入住价格高达1.3万美元,还不包括给服务生的小费。房间灯光色彩的灵感来自室外的沙漠,让客人进入房间后的感觉和室外一样。目前,酋长宫殿的入住率并不高,人们在走廊里看到的大多数人都是服务人员。在这里,平均每6名服务人员照顾一位客人。
在里边开了三天会,但实际上对于其如何奢华也没什么具体印象了。只是记得超级大,是一个单独的一大片,即算是有指示图也经常迷路。


中间有一天说无论如何总得到海边看看,一出门便是滚滚的热浪来袭。

从这角度看,的确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但感觉不到那个宏大的气势。

隔海相望的那个建筑倒是很宏伟,想起了迪拜棕榈岛上的亚特兰蒂斯酒店。

从酒店门口望出去,对面的酒店群倒还是满气派的,几个著名的连锁酒店都在那里,大部分开会的人都住在那边。看上去很近可以走过去,可很走起来就像在沙漠里徒步,而且要绕上一大圈才能穿过马路。

远处就是总统府。

其实阿布扎比还有很多值得去看的地方,扎伊德大清真寺,阿布扎比卢浮宫,Masdar城等等。这可惜又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这是第一次坐Etihad Airways的航班,以前只知道有阿联酋航空公司,其实Erihad也是一样的奢华,原来他们也算是德比竞争对手,一家是迪拜酋长投资,一家是阿布扎比酋长投资。所以基地也分别是迪拜和阿布扎比。



虽然没有机会多看看,但是对阿布扎比的印象还是比较好一些。虽然延续了一贯的阿拉伯土豪的风格,阿布扎比给人印象还是格调更高一些。这可能有首都的缘故,也可能是要和迪拜做定位的区别。但的确这些年阿布扎比做了很多致力于在国际上提升阿联酋甚至整个中东产油国形象的事情,包括每年在阿布扎比举办的可持续发展周,投资兴建零排放零污染的“乌托邦”——Mardas City和作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东道城市等等。
希望有机会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