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618活动大促销(木心特辑)



六月,夏天到了,2020年已然悄悄走了一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书籍却是我们生命和思想的延续。木心先生的一生可谓曲折且波澜,在今日的文学界,他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阅读的是木心的文字、欣赏的是木心的画作、感慨的是木心的思想,那么关于木心的人生经历、交友交游等可以更细致了解其人的书籍也在木心好友以及木心研究者们的努力下陆续面世了。 下面推荐几本与木心先生相关的书,涉及木心生活的各个时期以及他的作品,请各位收藏食用哦。如需购买,请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多数书是在别处买不到的哦!
NO1 《木心考索》夏春锦

本书为“蠹鱼文丛”之一种,是一本木心研究专著。本书对木心家族往事、求学生涯、初涉文学、办刊经历、当年留影、与茅盾和夏承焘等的关系,以及在沪遗踪等,从查阅文献档案、走访知情者到实地考察,钩稽搜求,充分考索。
本书侧重木心前期生活和文学活动史料的爬梳,对木心后期文学业绩和木心接受史也努力追踪,有所收获。
NO2《张岪与木心》张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作者回顾了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历程,追忆海外生活的点点滴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欧洲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
NO3《读木心》孙郁 李静(编)

越来越多的人在读木心,《读木心》是这个过程的集结。在这本书里,陈村、陈丹青、何立伟介绍了与木心的因缘际遇,童明认为木心以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了汉语文学,孙郁视木心为“游走世界的狂士”,李静读出“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李宗陶分析了木心的文体家特征,刘春、春阳、仲青、陇菲、徐志强、赵鲲等细读木心作品,网友也热情发言......
读木心如一番奇遇,木心文字太不像文学却真正的走进了文学。
这本书是一本读者对木心作品或生活的“读后感”合集,编者将其收集整理编成了这本《读木心》,编者无意将此标榜“客观”,而在表呈相契却未必相识的人们对一颗诗性心灵的惊奇与理解。
NO4《爱木心》梧桐阅社 (编)

《爱木心》一书与《读木心》一般,收录了木心先生故友、资深学者或对木心先生才华钦佩不已的青年人对木心先生作品品读的文章。 这本书是喜爱木心的读者一次自发的、公开的交流,也是木心先生同乡子弟对其的一次集体致敬。大家不分老幼亲疏,因为木心而再一次集结,用最真诚的文字或回顾过往,或品文论人,或钩沉探沂,各抒己见,各表心曲。
NO5《木心十七讲》杨大忠

《木心十七讲》是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倾情推荐的一部全面研究木心小说《温莎墓园日记》的著作。
这本书把木心放在时代命运的变换遭际间,解读他的文学主张和人文思想,勾连成一条变化的丰富的生命轨迹,并以木心的乌镇情结和木心的爱情观,探讨木心身后形成的传奇经历、浪漫情怀及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素养在当代的回响。
NO6《木心上海往事》

铁戈 木心一生中有两大主要时期,一是上海时期,木心从故乡乌镇走出,来到上海的这一阶段,直至1982年远去纽约,历时30余年之久。二是在纽约时期,直至2006年回到故乡乌镇定居,历时约24年。
木心曾称上海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上海时期的木心,是他一生中最为动荡起伏、历尽磨难的时期,也是他个人在精神上趋于完善、魂牵梦萦、居住最久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木心默默无闻,整个文学界没有他的片语只字,无人知晓木心的存在。当木心的作品“从天上掉下来”,他却人在纽约,读者几乎无人能见到。始终隔着。当他回到国内,幽居乌镇,见者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人们所熟悉的木心,大致是在纽约的木心,但对上海时期的木心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木心上海往事》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空缺。这本书记叙了木心在上海时期的轨迹,回忆作者同木心、木心同他的朋友们的交往,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木心。
NO7《木心论》李劼

《木心论》是李劼对于木心作品的赏析,就像是与木心在对话。
上篇《木心开屏,美在洞见》。木心讲学讲出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洞见,犹如一片片美丽的花瓣。静观如孔雀开屏,雍容华贵;动察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
下篇《遥应李耳,堪比但丁》。木心最出色的散文足以与《道德经》媲美,作为诗人的木心,乃中国的但丁,是一颗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启明星。
木心的文学审美,虽然缤纷绚丽,但并非了无脉络可寻。在西方文学是对基督的诗性解读,对拜伦的向往,引尼采为知己;在汉语文学是与老子的天然相通,与嵇康的兄弟认同,与陶潜的高山流水。这两条脉络,如天空中的两道彩虹一样,互相映照。借用王勃名句表达,基督与李耳齐飞,拜伦共嵇康一色;尼采似火,陶潜如水。这既是木心的灵气,也是木心的底气。
NO8《文学回忆录》陈丹青(编)

《文学回忆录》为在木心讲述下,由编者的笔记与回忆整理出来的木心的课堂。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NO9《木心作品全集》木心

《木心作品全集》收录了木心的十三部作品,分为一辑和二辑。一辑有8本,二辑有5本。分别为《温莎墓园日记》《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即兴判断》《艾默生家的恶客》《巴珑》《云雀叫了一整天》《我纷纷的情欲》《素履之往》《哥伦比亚的倒影》《鱼丽之宴》《伪所罗门书》《诗经演》。
以上是关于木心故友的回忆、文学家对木心作品的品读或木心作品合集的整理书单,希望可以为各位六月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沉潜在木心思想的海洋中,多有获益。

【关于声声曼】
为梦想而生,无文艺,不生活。
声声曼地处江南水乡城市苏州古城保护区,是集花园,书吧,咖啡,电台,酒馆,观景台,民宿,沙龙,活动空间于一身的特色综合性青年文化文艺社交空间,有中国首家客栈旅行电台,苏州第一家民间共建图书馆,苏州第一家纯文艺书店,苏州第一家文化民宿,国内首家实体木心读书会,声声曼书咖民宿被曾旅友评为“我眼里的苏州最美客栈”,声声曼的临水观景台被誉为苏州最美阳台。


声声曼
文艺.旅途.新知

声声曼青年书店 /声声曼书咖民宿
店址: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内下塘街(山塘街) 订房电话:181 1255 9556
订阅收听声声曼旅人电台
喜马拉雅,荔枝FM,搜索“声声曼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