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也许是太过软弱
你觉得自己活得真实吗? 你有真切的存在感吗? 你会常常体验到自在吗? 你能充分享受与人的相处吗? 你能自如地谈判吗?你能直接与人谈利益吗? ……
如果这些问题,你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原因很可能是,你没有活出攻击性,你的攻击性被压抑了。而你的攻击性被压抑后,你可能呈现出一种瘫软的好人状态,没有活力,也没有创造力。
在他人看起来很善良、很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同样是一种软弱。

一 攻击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温尼科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就要扩张气泡的大小。所谓“攻击性”,就是气泡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你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生命不断萎缩。并且,你很容易成为滥好人,努力压制,拼命付出。
然而,你会悲哀地看到,你的好并不能换来认可,特别是不能换来亲密,甚至会被辜负和背叛。
真爱,必然要从真实开始。如果你失去了攻击性,也就失去了真实。然后,真正的爱与亲密,你也一并失去了。
当然,谈攻击性,我从来不是说,你要直接去伤害他人。那样意味着,攻击性变成了破坏性。攻击性,是中性的、原初的生命力,它可以被祝福,也可以被诅咒。
我经常地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过得不快乐。而这样的人,多数内心都很善良,不会甚至也不忍心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尽职尽责,甚至过度付出。
但是,他们没有因此感觉到力量和富足,反而感到越来越孤单。发生了什么?当你那样去呈现你自己时,其实,你没有照顾好自己。

二 也许,不会拒绝的背后是恐惧被报复、内疚。这里面藏有巨大的软弱。人们总是不愿意让这软弱见到光。这背后,或许是更深的羞耻。这一环扣一环的痛苦,使人们必须穿上保护的衣衫。比如善良,又或者,我们用另一个更精确的词来说——“好人”。
这件衣服穿上后会带来某种安全感,但这是虚假的安全,内心的匮乏没有停止过。真正的力量来自我们直面内心的软弱、人性的暗黑,并从中成长。你是否也会逃避这些软弱?
你是否在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的时候,说过“不”?你是否想过你自己的愿望,可以不再羞耻,而是理直气壮地去追求?

三 我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人,他们热烈地活着,他们勇敢地去爱,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他们勇敢地去做,不管别人怎样反对。他们可能碰得头破血流,也会沮丧、感到挫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眼神总能看到希望和快乐。
在关系里呈现的攻击性,如果能够被接纳、理解和消化,便会呈现如水一样流动的质感,让人感到通畅。你会发现,两个人打闹一场后,关系反而更加亲近了。
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说她的妈妈曾经跟她的婆婆大吵了一架,还大打出手。不过神奇的是,自这次打闹之后,她们竟然成了闺密。开始是吵架,接着发现吵不过瘾,就开始打。打着打着,两个人都哭了起来。
前一秒还是一对前世的冤家,下一秒眼泪和鼻涕流着流着就变成了患难与共的姐妹。就这样把“千年的委屈、怨恨”哭出来之后,彼此开始惺惺相惜,相互安慰:原来我受过的苦你也明白,原来我经过的难你也经历过。
网友看得都傻眼了,这也太戏剧化了!我看到时也觉得不可思议,但细细一想,逻辑是通的。无论是打、是吵,还是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攻击性被人看见了、理解了、陪伴了,人就是会变得柔软一些,会更容易看见彼此真正的样子。
当你想攻击性的时候,你要去感觉,去寻找那个能够承托你的情绪,让你有一些安全感的人,然后表达你的攻击性。
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能够承接你情绪的人,那么你需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冒这个险。这个表达过程也考验着关系的牢固性。有一些人担心表达攻击性会导致关系断裂,所以不敢表达。如果说出来之后,关系仍然是稳定的、安全的,攻击性就能被接纳。

当我们有一些不舒服的感受,跟这些感受在一起,允许些不舒服的情感流过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每一部分,中间会经历各种情绪,比如想逃开,或者恐惧得快要死掉,等等。当这些情绪慢慢地消散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快乐和平静。没有外在照顾者,只有内在照顾者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当负面情绪存在的时候,允许它们流动起来,经历险滩、旋涡,就会体验水一般的柔美和平静。
攻击性在表达的时候,会呈现一种张力,让你感觉随时都在被扰动,有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让人舒服,但是这种张力很迷人。可以吵闹,可以狂欢,是一种迷人的关系。
四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家里的独子,他们家在当地算是富庶之家。在他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的父母物色了一个貌美如花、品性温良的姑娘来做他们的儿媳妇。老两口对儿媳妇甚是满意,但是他不喜欢,只是勉强娶回了家。他说:“实在是对这个女人没有兴趣,因为她什么事情都听我的,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两个人艰难地离婚后,他找了个女朋友,跟前妻完全是相反的样子。从外貌上看,皮肤黑,眼睛小,身材偏瘦,看不出特别之处。我们就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她呢?”他说:“她敢跟我吵、跟我闹啊!我跟她在一起很有意思啊。”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都是亮的。
这表明,他跟这个女人在一起是真的很快乐。如今,这个女朋友早已成为他的妻子,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人既吵吵闹闹,又和和美美。很多人不能理解:一个温良恭顺的妻子不是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吗?但是,他就是不喜欢。他说:“我觉得跟她(前妻)在一起,整个人像是要死了一样,特别压抑。”

我们说“特别压抑”的时候,压抑的是什么呢?是攻击性。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隐藏着的攻击性小精灵。从内在动力的角度来看,当事情不能如人所愿时,活力便会受阻,整个人呈现出比较凝固的状态。
我的这位朋友对他前妻的态度就是这样:不满被父母安排的婚姻,不得已娶对方回家,任她貌美如花,压根儿不想理。对他来说,找到一个可以激发内心的攻击性、可以吵、可以闹的伴侣才是真正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关系有活力。
他前妻的听话让他无从安放自己的攻击性:她那么美好,看起来没什么可以挑剔。但这样的生活,仿佛一潭死水,让他窒息。他和前妻之间没有交集,或者说他不想与她有交集,因此他们的关系没有进入亲密关系的阶段,只是表面上的婚姻维系。但他和现在妻子的关系就明显不一样了,他们可以打闹、可以狂欢。这种有活力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滋养,整个关系所呈现的是一种力量的美感。
我向这个世界发出我的攻击性——我的愿望时,你们呼应了我。 我们说攻击性是一个人生命发展的动力,你必须主动有“我想要”这样的概念,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当你想向这个世界表达你的意见想法、你的意志、你的感受时,你是在尝试表达内在的攻击性。
同时,因为你的表达,我感觉到了你与我的互动,攻击性就这样流动起来了。当你愿意真实地面对自己时,无论你在表达什么,都能让人感觉到你内心的热情和期待。
我有自己的考虑,我也相信,每个人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都是很珍贵的。于我而言,这些觉察和反思带给我更多的变化和成长。当这个世界正好满足了你的期待,你的自尊被完美地实现时,你便会感觉满足、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