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先锋-10:控制论音乐的意外发现(Cybernetic Serendipity Music)

Cybernetic Serendipity的中文译名千奇百怪,直译的意思大概是“控制论的意外发现”。它是1968年8月2日~10月20日在伦敦举办的一次电脑艺术展,也是所谓“控制论艺术”的一次集中呈现,具有划时代意义。该展览主办方是伦敦当代艺术中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简称ICA)。
Studio International杂志专门为它发行了一本特刊Cybernetic serendipity: the computer and the arts,由策展人Jasia Reichardt编辑。
这次展览覆盖领域相当广泛,涉及音乐、绘画、雕塑、诗歌、电影、舞蹈等等,“Computer”是这一切的中心。其中音乐板块相对比较成熟,此前已有几位成名的先锋音乐家对电子音乐进行了大量探索。展会特刊中最开头几篇就是他们对计算机介入音乐创作的感悟。

Joseph Schillinger 1895年出生于俄罗斯,他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作曲家。他最有名的成果就是席林格作曲系统(Schillinger System of Musical Composition),用简单数字表示音高,半音为1,全音为2,小三度为3,大三度为4,等等。Joseph Schillinger的这个系统是基于数学过程的音乐创作体系。他还写过一本《艺术的数学基础》(The Mathematical Basis of the Arts),指出传统管弦乐器对声音的覆盖不够,设想以电子设备创造具有任何频率和音色的声音。他将数字术语应用于音程、节奏、和声等,使元素之间具有更强的统一性和凝聚力。
Joseph Schillinger让人们意识到,在相同的音阶范围内,还存在一个尚未被挖掘的声音宇宙。展会特刊中选取了《艺术的数学基础》中的几段文字,谈论的是对音乐家作品的还原统一。

John Robinson Pierce(1910~2002)被誉为通信卫星之父,身为工程师的他除了研究无线电通信、微波技术,也涉足心理声学和计算机音乐,他还写了一些科幻小说。“控制论的意外发现”聚集了不少这样的文艺工科男。

Pierce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离开后自1980年代开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音乐以及声学。
展会特刊收录了他1965年的一篇文章《计算机与音乐》(Computers and Music),当时他自己对音乐的研究显然还不充分,所以只能集中精力就基本技术问题进行说明。
音乐名家Karlheinz Stockhausen和John Cage严格地说都不是控制论艺术的典型代表,他们的音乐创作范围更宽广,当然其中也包括了电子手段及计算机作曲。
展会特刊中Karlheinz Stockhausen只贡献了半页文字,节选自他对自己作品的说明(Extract from notes on 'Mikrophonie I')。他并没有使用电子计算机作曲,而是在对各声部的结构构思方面有些类似计算机方法,比如重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而John Cage自1960年代后期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制作音乐,特刊节选的文章(Extract from 'A year from monday')开头第一句跟“控制论的意外发现”主题格外吻合:我们是计算机艺术的观众吗?答案不是“不”,而是“是”。显然它仍在普及控制论艺术的常识,更多篇幅是介绍自己面向听众观众的实验。


Herbert Brün(http://www.herbertbrun.org)比上面两位都更适合出现在“控制论的意外发现”。他不只将计算机应用于音乐领域,还喜欢用它画图,跨了两个板块。事实上他不仅是音乐家,也是画家、诗人、哲学家。


Herbert Brün在特刊上的文章题目简单直白,Composition With Computers。他讲的内容比较实在,总结了自己数年使用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的心得,概括成了几种模式。

他讲了两个具体例子,Sonoriferous Loops(1964)和Stalks and Trees and Drops and Clouds(1967),都使用了IBM 7094计算机。
据Herbert Brün介绍,他的IBM 7094系统中安装了专用符号库,并且在计算机科学家协助下,他们开发了一套适合作曲要求的音乐符号体系。


AnepigrapheHerbertBrün-ForbiddenPlanetsVolume2-MoreMusicFromThePioneersofElectronicSound
Herbert Brün当时已经在使用MUSICOMP。这是一种自动生成乐谱的专用程序,是以Fortran和Scatre语言编写的。后来出现了专门配套的计算机,键盘分为左右两组,左边设置音高,右边是字母和音符。
所以接下来就可以介绍一下MUSICOMP的开发者Lejaren Arthur Hiller Jr.了。

Lejaren Hiller起初学习的是化学专业,还在杜邦公司任职过一段时间。不过他同时也学习音乐,并且家庭艺术氛围浓郁,后来就成了一位作曲家。
1963年他在跟Robert Baker创作Computer Cantata时,两人一起开发了MUSICOMP。这个词是一个缩写,全称是模拟转译作曲程序(MUsic SImulator-Interpreter for COMpositional Procedures)。
Computer Cantata (1963)

Lejaren Hiller在展会特刊上的文章被冠以一个简单至极的标题,Computer Music。同样节选自他发表过的文章,主题是计算机作曲。它的内容并不简单,文中透露了很多创作细节,也包括Computer Cantata的技术问题。
美国作曲家Gerald Strang认为,计算机既快速准确,又极其笨拙。
Gerald Strang不能算多出名,但对控制论音乐有部分涉足。他认为,计算机在作曲实验中主要起两个(互不相干的)作用,一是辅助作曲家输出乐谱,一是直接生成声音。前一个相对简单,特别是有了MUSICOMP以后。(图源:composers.com)

Gerald Strang的文章The Computer in Musical Composition详细描述了计算机生成声音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贝尔电话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简称BTL)的实验为基础。

T. H. O'Beirne在杂志上介绍了格拉斯哥大学的著名产品SOLIDAC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台桌子一样大的计算机于1959年开始建造,1963年完成,它只有1K容量,30kHz频率。

和很多同时代的研究者一样,O'Beirne团队也发现计算机在精确性方面表现卓越,而且很容易为创作增添随机性手段。
SOLIDAC可以直接输出声音,只要有放大器和扬声器(有时需要磁带媒介)与内部电路连接即可。并且通过适当的编程,可以改变脉冲的重复频率,以控制音调;也可以改变重复次数,以控制持续时间。

1967年制造SOLIDAC的Barr and Stroud公司推出了一张唱片,以莫扎特音乐为素材,是随机音乐的一次探索。
“控制论的意外发现”音乐板块最不能忽略的就是Peter Zinovieff,这位出生于1933年的英籍俄裔工程师今天仍然健在。他发明的EMS VCS3合成器深受Pink Floyd、Krautrock、David Bowie等著名乐队歌手的欢迎。

EMS系列合成器有一个系列。EMS即Electronic Music Studios,是Peter Zinovieff跟两个合作者在1969年一起创立的公司。他在“控制论的意外发现”介绍了自己工作室正在使用的计算机,还有混合了不同声音来源的特别乐谱。

在展会上,Peter Zinovieff将设备的交互功能提供给参观者,参观者可以在麦克风前唱歌或吹口哨,然后计算机会根据输入的声音即兴创作一段音乐。
ICA在1968年为“控制论的意外发现”制作了一张唱片,展示了控制论音乐的实验成果。

1. Lajaren Hiller and Leonard Isaacson - Illiac Suite (Experiment 4) - Lajaren Hiller and Leonard Isaacson
2. John Cage - Cartridge Music (Excerpt) - John Cage
3. Iannis Xenakis - Strategie (Excerpt) - Iannis Xenakis
4. Wilhelm Fucks - Experiment Quatro-Due - Wilhelm Fucks
5. J.K. Randall - Mudgett (Excerpt) - J.K. Randall
6. Gerald Strang - Compusition 3 - Gerald Strang
7. Haruki Tsuchiya - Bit Music (Excerpt) - Haruki Tsuchiya
8. T.H. O'Beirne - Enneadic Selections - T.H. O'Beirne
9. Peter Zinovieff - January Tensions - Peter Zinovieff
10. Herbert BRÜN Infraudibles - Herbert BRÜN
这张唱片里有一首槌屋治紀(Haruki Tsuchiya)的作品,而这位程序员是日本计算机技术小组(Computer Technique Group)的成员,他们在展会上更为人关注的其实是对计算机图形学的探索。
“控制论的意外发现”音乐介绍(Peter Zinovieff出镜)
References:
- JasiaReichardt, ed. Cybernetic serendipity: the computer and the arts[M]. Praeger, 1969.
- Musicainformatica. AA. VV. – Cybernetic Serendipity Music[DB/OL]. [2014-06-12]. http://www.musicainformatica.org/listen/aa-vv-cybernetic-serendipity-music.php
- Anton Spice. Computer World: Why Cybernetic Serendipity Music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neglected compilation in electronic music[DB/OL]. [2014-10-15]. https://thevinylfactory.com/features/computer-world-why-cybernetic-serendipity-music-is-the-most-important-and-neglected-compilation-in-electronic-music/
- Gil Goldstein. Joseph Schillinger - A Brief Look at His Life and His Theoretical system[DB/OL]. [2016-09-02]. https://www.keyboardmag.com/artists/joseph-schillinger-a-brief-look-at-his-life-and-his-theoretical-system
- https://en.wikipedia.org/Cybernetic_Serendipity; ~John R. Pierce; ~Peter_Zinovieff
只抓住6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米哈利斯·卡科伊亚尼斯(Μιχάλης Κακογιάννης)电影流水账
- 月圆夜,伯明翰人改变世界 (4人喜欢)
- 最绝望,最快乐。希腊人佐巴之舞 (1人喜欢)
- 《G》杂志与G小组 (5人喜欢)
- 游走在伦敦街头的曲风粉碎机Cam Cole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