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在想什么,以及,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相信的,是先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认真看待,然后得到比较多对人对己的了解,然后比较靠近幸福。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
看电视只是听“道”,要读书才能知“道”、学“道”、做“道”、掌握康永的说话之道。
1用转述别人赞美的方式来夸别人,可信性更高。
2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例如:你老是觉得你是可怜虫,别人都在欺负你,你确实就会常常说出可怜虫心态的话。但不只如此,反过来也一样:你每句话都说可怜虫才会说的话,说久了,你就会是可怜虫。说话所具有的暗示性,在一点点揭露你的本来面目,你所说出的不好听的话真的是你的本心吗?
3如果遇到别人的邀约是自己不情愿去的地方,你可以选择提供另一个方案,说着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其中很简单的一个原则是: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4当你与别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不用硬要对方认输认错。这对事情的进展没什么帮助。你可以语带保留,可以迂回地提醒,如果对方不是过于白痴,应该听得出你的立场。反过来,当你遇到了很强势、非逼你认输不可的人,如果认个输并不会伤害到你的原则,我就建议你一笑置之,把那个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这会显得你度量很大,对方也会很乐意跟你进一步合作。智者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领土的国王。”国王的特色是什么?国王就是偶尔会乐意听听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意见刚好和国王自己相同的时候。但既然每个人不论大小,个个都是国王,那当然每个国王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朕、我也朕,实在不可能大家都刚好同意彼此的想法。
5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不是时刻盯着对方,而是观察他对某个东西喜欢与否,是否会有其他的需求,让人感觉跟你在一起如沐春风般的舒适和被重视。
6转移注意力转移话题法。对方不管说的是你心目中觉得多么无聊的事,只要你愿意让谈话继续,就请你忍住,不要说出这么GAMEOVER的话来。遇上对方提起了一个你完全不想接的话题,不必急着要抵抗,而是轻巧地把对方热衷的话题,连接到一个很生活的方向,就行了。
7话题卡住。有些人本来防卫心就很强,或者天生个性冷淡,你再怎么努力找话题跟他讲,他就是淡淡地回答你“是喔”“真的啊”,这些都是会让你卡住的回答。那我建议你明快有礼地说清楚该说的话,说完就可以闪了。但如果是你在意的人,谈话却卡住的话,其实不必用力挽救,另开一个话题即可。谈话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同时听着你讲话,脑子里却一直惦记着三分钟前你讲了什么烂话题,这又不是期末考,教授在听你做报告,遇到会卡住的话题,就让它摔破在地上,用脚扫到沙发底下结了。
8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他就越有力气和你聊下去。问问题,最好有“退路”,也就是说,就算对方回答了你,你自己应该也有些相关的有趣的事可以讲,要不然,你的问题就应该是其他你有话可说的题目。
我建议的发问方式,可以是先问两三个像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具体问题,把对方有兴趣聊的范围给摸索出来,再用申论题往下问。被你的问题所引导的人,其实不太会察觉你在掌控什么,因为气氛很愉快,因为人都想找到知已,人都想被了解,每次愉快的谈天,都像灵魂被按摩过一样,会让你以为“终于遇到知己”了。但要小心那些有明确目的,要利用你的人。
9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最高原则非常简单: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字。本来不断说着“我昨天……”“我觉得……”“我买了……”这些句子的自己,忽然变成一个不断把话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的、超级上道的人!
10如果问题很尖锐,可以试着把心里假设的事,倒推回去两三步来问。在公事上,必须问出尖锐的问题时,我建议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
11适度的挑衅,绝对能让谈话热络。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被探讨,而不是被一个完全没原则的人敷衍了事地点头称是,应付过去。
12不想交浅言深的话,应该避开的地雷。地雷有哪些呢?第一,对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对不熟的人说的,比方说:财务状况、生什么病、感情状况、小孩的成绩等等。第二,是对方很容易有强硬立场的,谈起来容易起争执的。好友谈话,必须谈得深才有意思。但这事急不得,等到交情够了,再深入地谈吧。
13想知道后来怎么了吗?——悬疑式说话。只要你跟朋友转述—件事的时候,每讲个几句,就稍稍停一下,看你朋友会不会问:后来呢?如果有这样 追问,就表示你叙述事情的方法是吸引入的;但如果你停顿一下,你朋友却想都不想,就把话题转去别的地方,那就表示你讲得很没意思。你可以找机会改个方法,把同—件事用别的顺序再讲一遍,看你朋友这次会不会问“后来呢?”
14要学会”适时重复对方句中的关键词眼“你只要略分一点听力,勉强抓到几个比较具体的字眼,就可以交差了,何乐而不为?有些人认为,一直保持谈话的热度很难。我的建议是:完全不必担心问题的深度,一律问大白话就可以最捧的问句,最可能激发对方继续说下去的问句,多半是这些“为什么?…怎么会?”“真的喔?…我都不知道耶?…’那怎么办?…’后来呢?…’原来是这样!’”
15带来惊叹号,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未必是好印象,但似乎比起完全被忽视.还是比较好的事吧。
16交谈不是有奖金的竞赛,别急着抢答。在很多时候,说话的人并不喜欢被别人帮忙。
17赞赏,观察对方最渴望的部分。东张西望就能看到的东西,当然就是对方愿意让别人看到的东西,可能也是他渴望被人提到或问起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推理能力就很重要了。
18自问自答,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想。
19人能够集中精神“听事情“的单元,每单位只有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在每十五分钟之内,对方如果能听进去—件你要告诉他的事(只有—件喔!)剩下的十三分钟或十二分钟,他可以听些不要紧的闲话、扯谈、八卦、你问我答之类的。这样过了十五分钟后,你可以再开始讲下一件事。而如果你是演讲一小时,也不必硬邦邦地把六十分钟除以十五分钟然后认定你的听众,就一定可以记住“四“件事。依据我的经验,一场演讲能让人记住三件事就很好了。剩下的时间,你就是逗他们开心。只要你体谅听讲者容易恍神,给他一些乐趣,以及两到三样有用的讯息,他就会觉得你是个非常好的演讲者,下次还愿意听你演讲。
20乐在其中,跟长辈“凑趣”。一个做晚辈的人,一定也可以对他的“长辈“调整心态,以长辈的乐趣为乐趣。
21如果碰到对方爱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阵线,你只能让对方尽情宣泄他的不满。但你要控制一下,不要忘形地加油添醋,不要为了讨好对方,就夸张地攻击别人。只要你努力疏导对方的情绪,对方就比较可能把你当朋友,但你也不至于讲很多不该讲的话,变成日后他去搬弄是非的把柄。对方充满怨恨时,宁愿做无害又可爱的小丑,不要逞强当强出头的英雄。因为他只需要推心置腹的“感觉“,而不是生死之交。
22听到烂话题,就像默默地闻到有人放了—个屁一样,既不必抓住不放,也不必追根究底,大家面带微笑,让它自动消失就好。
23如果你只是客人之一,而且并不是主客,那你最好不必巴着主人讲话,也不必要主人一定细细观赏你的伴手礼。你最好当个融入派对气氛的好客人。要先离席,悄悄和主人报告一声,特别熟的朋友再说一声,就够了。
24一个找人帮忙时的重点是「大事化小」。每次找人帮忙时,都不像是来「求她」的,反而比较像是要邀她「一起做一件有益于双方的事」。不要一次就一股脑的把整件事丢在对方头上。最好是把需要对方帮忙的事,拆解成很具体的,听了不会一下就失去耐心的、一个一个小步骤,然后先提出最小的要求,比较不会被立刻拒绝。
25求饶有诀窍,让人不原谅你都难。先发制人,一开口就把对方捧上天。把对方说成“最体谅的“、“最宽厚的“、“肚量最大的“、“最开得起玩笑的“等等。应该是把自己的过错, 所造成的麻烦,先在自己脑子里过滤一下,然后,想一下可以采用的补救措施大概有哪些,接下来,就是勇敢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犯了什么错有多清楚这样的错给对方 带来多大的麻烦添了多少困扰。对方骂到 一个段落时,你再献上你想的解决之道,让对方感觉你不是百分之百的混蛋。
26因为人说话,常常是“语带保留“或者“话中有话“,你只听字面的意思,就做决定,恐怕机会就跑掉了。对方未必不想告诉你,但他有难言之隐,他的用字遣词、态度、眼神,可能会泄露线索给你,这时你就要抓得住那线索, 才能循线找到原因。
27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就回一句赞美,这就叫社交。如果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只是很礼貌地回说“谢谢“。这样是落落大方,也很好,不过这一招通常比较适合天下第一美女或天下第一富好,这类人常常被赞美到麻痹了。
28在简讯里写上对方的名字,虽然有点麻烦,但这小小的麻烦,可以造成不小的差异,收到你简讯的人从此会把你的姓名放入脑海,在未来的某—天,当你要请她代为引荐某人,或者要跟她打听某件事的时候,这个简讯所造成的差异,可能会发挥关键的作用。人这么喜欢自己的名字,当别人给你写电子邮件、跟你讲电话时,如果三不五时提起你的名字,你专心而且认同的程度都会因此大大提高!你也可以用这招去对付别人。做社会运动的高手,在为弱势族群体争取权益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让冷漠的社会大众,认识这个弱势群体中的某一个人:认得他的脸、叫得出他的名, 一旦做到这点,大众也许就不会像原来那么冷漠。一旦这群人当中,有一个人在你眼中是有面目的、有姓名的,那他的故事就比较容易打动你,他就不再只是面目一片模糊的抽象名词了。同样的,你也不能把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同学、同事、朋友),当成是面目模糊的抽象名词。
29如果初次跟人相遇,对谈话的方向没什么把握,那不妨来一点观察加推论,应该比较能抓对方向。你做了这样的观察和推论之后,如果你必须取悦他,那就跟他聊,让他展示自己。如果你不必取悦他,那起码你听他讲话的时候,会比较懂他的逻辑。能这样想,也许比较不会太快上当。
30练习关心别人,而且表现出你的关心,我觉得是非常值得 的。因为你生命中必须有你最在乎的人,你才会活得有滋味。而对那些你最在乎的人,你一定会关心,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你的关心表现出来,让他们收到。
31把话用你有感觉的方式讲出来,不要偷懒地依赖你那个行业里所有业界人士讲话的套路,即使不流畅、多费字句,都没关系的。你如果常常说话,你就会发现,如果你讲了「具体的事」而不是「抽象的道理」,听的人比较爱听,也比较听得懂、记得住。说话,无非是表达自己、打动别人。为什么口才流利的人,有时候一点都不讨人喜欢?可能是因为他们讲话很空洞,只在乎自己说得爽,从来不在乎听的人是什么感受。听的人,如果对你失去信心,你的山盟海誓、夸夸其谈,都只是空洞的声音而已。想要「言言有物」的人,最好能想想那个「物」是什么?才会抓得准自己该说多少话,在什么时候说,说完了以后要做什么。说得多,或者一直说,都比不上说得 准,做得到。人跟人沟通常有障碍,有时候对方就是跟你不同世界,怎样说都说不通,那也就只能尽力而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子,尝试得越多,才越可能完成。我觉得语言最美的时候,就是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彼此相互需要的时候。靠语言确认了彼此的存在,此时语言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