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的洗脸盆和贵族的潘趣碗

贾樟柯在电影《江湖儿女》开场不久,就请观众喝了一盆极有趣的鸡尾酒叫:
“五湖四海”

十几瓶不同的酒一起倒在搪瓷脸盆里,有茅台,有汾酒,有二锅头,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酒,它们在那一刻,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出身,没有你我之别
世俗所设定的价值和阶层,在情义面前,毫无意义
贾樟柯的江湖世界,就在这搪瓷脸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江湖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喝酒就是这种关系中的重要仪式,通过这样的仪式,一群人形成了一种契约,在这个意义上
搪瓷脸盆的存在无异于一种礼器
然而事实上搪瓷盆的确是一种礼器
197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之后,中苏交恶,文化大革命进入后期,中美终于开始对话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赠送一套上海搪瓷三厂生产的熊猫搪瓷盆。回国后,尼克松把它陈列在白宫,作为访华纪念
搪瓷盆作为礼物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就像礼器的铭文一样,搪瓷脸盆的所承载的政治意义只多不少
例如光绪十六年出土的西周大克鼎,鼎的内壁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一名叫克的贵族,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嘉奖

而这样政治性嘉奖的功能,搪瓷盆却能够更好更轻易,更大规模的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讲,搪瓷技术无疑是礼器界的印刷术

当然搪瓷盆的功能还不止于礼器,它还是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的载体,是权力的对于私人空间的一种延伸
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搪瓷缸就被列列数为权力的意向之一
审问的人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扎着武装带坐得端正笔直,有如塑像。桌面上摆放着暖水壶,和印着领袖语录的搪瓷口缸。

王小波看见搪瓷茶缸,也就像看到了伸向他的权力的触手

中国是没有西方一样的贵族的(当然单身贵族除外) ,但西方的贵族和中国的大佬有个共同点就是:
喝酒都喜欢用大盆

而除了喝酒都用大盆的默契之外,在大盆的礼仪性用途上,西方则有一个非常有西方特色的使用方法:
除了可以用来调制潘趣酒之外,还可以用来作为家庭的洗礼盆,家中的老老少少都会用同一个大碗来施洗礼 因此,它也成为了欧美家庭生活中必备的重要物品,哪怕再贫穷的家庭也都会拥有一个这样的大碗。

正如中国的搪瓷成为世俗权力的延伸一样,西方的潘趣碗则也成了宗教权力的延伸
潘趣碗之于西方就像搪瓷盆之于东方一样,虽然二者回响在不同的时空 但是本质上都曾是家庭生活中一种图腾般的存在,成为一个放置民族特质的容器

而其中有趣的是,不论是大佬的搪瓷盆还是贵族的潘趣碗,都是地地道道的的
中国制造
18世纪出口西方的潘趣碗因为口径巨大,只有中国的工艺才能实现
而中国的搪瓷工业自从20世纪初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
在这两点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自豪
是时候一起喝中国制造的搪瓷盆潘趣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