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1
重新回豆瓣主要是因为tag功能,能刷着首页推荐一直看下去。至少豆瓣的人都是言之有物,不像微博,看热搜习惯性点评论,却全都是傻子。
杠简直是人类的本能属性吧,有人天生不会杠的吗。感觉要很努力才能控制在负面情绪下的负面反应的释放,而微博是主动营造负面氛围.. 很好奇以引战为工作的那些人的心理状况,救救孩子!
最近日常主题是买买买,买一大堆东西,家用电器到日用清洁,当季衣服和化妆品,家居用品。略烦,要一直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比较、挑选,判断,我现在已经可以做到退货秒决定且需要退货的商品也不多。今年上一笔大额消费是理发卡充值,再上一笔是云顶季卡,再上一笔是海淘的雪镜雪袜啥的一堆小件。很久很久没有买日常的东西了,食物不算。生活就是修行,购物是对加速做决定的过程和资源合理配置的修行。下一步想试试描述日常,每天记的日记是梗概的,结构化的,想描述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每天一个,修行结构到具象这个过程。
新看的小说里提出一个“锚”的概念,例如信徒是神的锚。那日常生活就是人的锚点吧。作为一个比较讲究投入产出比的人,在做某个动作时就会想一想这是不是我的锚,是就投入,不是就撤回。就像买买买这个动作是被朋友影响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被金钱和贷款绑在大地上。
最近还以两周一次或一周一次的频率做咨询,职业咨询和心理咨询,主要是聊职业的事情,也会说很多别的。虽然我都会记笔记,也有好几次沟通了,大多内容都模糊掉了。有几个关于咨询师的印象是高光时刻,比如高光时刻这个词,是从他那里学到的。
我的咨询师是个很会讲道理但不太会举例子的人,也许和理工科的背景有关系。他推荐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本能改变一生的书,还有一本德鲁克的书还没看,改变不想要那么多那么频繁。最后一个绝对的高光时刻是,某次咨询之前,他在前一次咨询建议的一些动作我都没有做,在沟通前几天发信息给他说不太知道怎么往下聊,就好像没做作业不知道怎么上下一节课。
他说这个没事,我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上级。
很厉害,超级厉害,直戳哦。我也想成为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