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本质不是年龄,而是自我修复能力的下降。#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著
1、鲁迅先生曾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伤逝》里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爱的情感依附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人这一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死了,爱就没有了。人只有先活下来,才有其他可能。
2、疾病治愈首先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核心和关键,其次才是医学的支持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3、中国外科学泰斗、普通外科专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创始人裘法祖先生打过一个比方:治疗就像过河。医生和病人都以彼岸为目标,由医生背着病人过河。但是在渡河的过程中,只能制定一个大概的路线和方向。是否会遇到暗流、波折,是否能顺利到达彼岸,何时到达,谁都不知道。
4、所有严重的慢性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被发现的。
5、真正的健康是暴露于病毒、细菌的危险之下,还依然健康。
6、三种方法可以帮我们建立或维持良好的免疫力:
(1)认真打疫苗。
(2)善待共生的细菌。
①少用抗生素。健康的人不要经常性地使用含杀菌剂的任何洗液或者漱口水,细菌没惹你,你也不要主动攻击细菌,它和你不是敌人。
②别“过度干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周遭的环境不要过于干净,要让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触,多和宠物接触。
③多吃膳食纤维的食物。苹果、梨、魔芋、黑麦、黄豆、青豆、枸杞、石榴、椰子、冬菇等都是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④少吃糖。糖不仅可以让人变胖,而且可以引起肠道菌群发生改变。
(3)正确看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不严重的感染。疾病的价值在于让人锻炼出日渐强大的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只有见多识广,才能锻炼出各种本事,才能真正变强。

7、年龄是引发癌症最大的高危因素,癌症是长寿者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就像时间的老朋友,如果我们越来越长寿,那么这个老朋友登门造访的概率就会越高。
8、19世纪的法国医生卡萨尼斯说过一句话:人与血管同寿。用心脏外科医生的话说,给心脏搭桥换上新血管,替代已经不能完成工作的血管,就是给病人争取一个20年的机会,再让他们继续改善生活方式,继续好好吃药。
9、真正的威胁不是压力,而是你处理压力的方式。
10、来自《柳叶刀》的关于应对压力的建议:
(1)对抑郁、压力等精神问题来说,锻炼永远比不锻炼好,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
(2)挥拍类的球类运动(如打羽毛球)和有氧体操是最能使身心受益的运动;游泳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但降低精神负担和解决精神问题的功用相对较弱,骑单车则相反。
(3)对普通人精神健康最有利的是团队锻炼、骑单车和有氧体操。
(4)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60分钟,少于45分钟,效果减弱,大于60分钟,没有更高收益,还会产生负效应。
11、病人说疼就是疼,病人说有多疼,就有多疼。
12、衰老的本质不是年龄,而是自我修复能力的下降。

13、35岁以上、吸烟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女性,不推荐用口服避孕药。
14、未来一定会来,让它准备好了再来。
15、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馈。——雨果
16、医学院的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们一句话:“如果你听到马蹄声,先想马,不要猜斑马。”因为马常见,而斑马不常见。马蹄声法则说的其实就是概率问题。
17、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1)避免高危因素:
①基因;
②慢性病毒或细菌感染;
③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钙、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类摄入过多,高钠饮食、含糖饮料过度饮用等。除了饮食结构不合理之外,饮食过烫也是常见的高危因素。
④肥胖。肥胖增加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和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2)保护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
①适度节食,可以清除身体里的衰老细胞和衰老物质,延缓心血管老化;
②尽量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睡眠过少和过多,都会影响健康。
③适量运动。与不运动和肥胖的人群相比,持续锻炼(相当于每周>150分钟快走)和体重正常的人群,平均寿命会增加7.2年。
(3)进行疾病早期筛查。
18、如果没有我的参与,一切与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