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线县城女孩的7年留意生涯之独立新生活
今天终于考完了研究生的最后一门课程,所以可以稍事休息,继续更新日志了。
如果有人问我,留学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我会回答: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看待世界的眼光
19岁出国,带着我的小小行李箱,装着对未来满满的期待,那个时候,大概就是可以把梦想当成面包啃的日子吧。记得《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波特曼饰演的小姑娘问里昂,生活一直这么痛苦,还是只有孩子的世界如此,19岁的年纪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大概也是对这个世界,求知若渴,但也渺小的存在。出国的决定,让我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和不快乐。后来想大概如此,人生才能成为被称之为人生吧。
我从来觉得让一个人维持快乐的,不是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是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富足,我经历的快乐,来源于自己,也来源于身边的人。而那些不快乐,我觉得大部分都来源于自己,人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自己,对他人我们没有资格去要求什么,懂得这件事后,才能看开很多事情。长大这件事,就是突然遇见了某些事,某些人,他们让你的心脏在疼痛中长出了荆棘,渐渐成为身体里的铠甲,还能开出漂亮的花。
从哪里开始写我的独立新生活呢?应该是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崩溃的经历说起吧。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人生孤独等级排行榜,10个等级里的事我完成了7件,也算是实力攻榜了。而我的崩溃经历就是榜单排名第二,一个人搬家,搬家是留学生涯里的必修课,而我修的大概是这门功课里的最难学会的一章了。当终于所有的箱子,杂物,搬进宿舍的那一刻,看着一地狼藉,心绪复杂,这一年,一个人万里孤身闯荡,一切都是未知,没有知心的朋友,没有最爱的家人,一切好像很虚幻且迷茫,而此时家人打来的一通电话,一瞬间百感交集,眼眶通红看着父母在手机那头深深叹了口气,我别过头偷偷擦了泪水,我说没事,我还要收拾行李呢,先挂了。沉默中蹲在地上开始收拾行李,却打湿了好几个纸箱。这一刻,成长的咸涩,是心灵里第一次独立的味道。
而经济上的独立新生活是在第一次拿到奖学金开始的吧,匆忙的留学准备,导致大一第一年经历了很多的迷茫,和挫败。但我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改变现状,我的家庭在为我承担很多的压力,所以我从一个校友那了解到学校的奖学金机制(也可称为助学金),申请的条款是必须每年要达到相应要求的学分成绩,然后提交家庭收入证明,再等待审核。那个时候,我语言特别不好,其实很担心自己没有办法达到学分要求,而且面对复杂的申请程序,其实我心里是没有底的。但是想要独立生活,对于没有工作收入的我来说,奖学金成为了唯一的办法。过程很艰难,但好在结果是好的,大二开学我收到了奖学金通过的通知,但更重要的是,同时我收到了奖学金机构的学生公寓申请通过的消息,学生公寓是一个比奖学金更严苛的竞争,因为能提供的靠近大学的学生公寓非常有限,而租房是每一个学生生活成本里最大的开销,一个小小的单人间通常靠近大学城的区域都是400欧(至少3k rmb一个月起),而奖学金机构的学生公寓是免费提供的,只会在奖学金里去除一部分作为管理费,所以,虽然崩溃,但在搬进宿舍的那天开始,终于不再需要父母的资助,而是真正的靠自己生活了。
学生公寓不仅解决了我的住房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我一个完全融入国外大学生活的环境,我们是两栋小区封闭式的公寓楼,房间的分配是系统随机的,每套公寓大概是三房一厨两卫的结构,三房里通常是一单间,两双人间。就像是爱情公寓和和美剧Friends那样,但我们不是混住制,单套公寓里只住男生或是女生。于是我们有了相对独立的集体生活。我的房间是双人间,我的室友是政治关系专业的学霸,她是一个阿尔巴尼亚小姐姐,会说5国语言,法语,意大利语,英语,阿尔巴尼亚语,西班牙语,当初还选修了一门阿拉伯语。一度我觉得她可以转去外语系。我们常一起做饭,一起学习,晚上聊我们成长经历,我们在一起住了3年,中间她去法国交换了半年,现在她已经研究生毕业了,留在了意大利做旅游相关的工作。在公寓里跟在大学一样,几乎没有遇到其他中国人,于是我彻底融入了国际大家庭的生活,每到周五晚上公寓的活动室就会举办party,生日,毕业,各种主题趴,我们自己拎着对面小超市买的廉价啤酒,在活动室里聊天,跳舞。学生时光的快乐,大抵就是如此了。



再说到工作上的事情,因为靠奖学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无法对未知的生活和意外有所保障,一个人生活,总是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额外开支,有固定收入和一些存款总是更好的,所以在我做完中文学校的暑期老师后,继续留在了那里,负责周六日的课外辅导班,但这样工作时间大大缩短,所得的收益也变少。最终在圣诞节前我辞掉这份工作,此时的我账户里有了一些存款,于是圣诞假期我计划了一次旅行,去了向往已久的威尼斯,那个据说有一天会消失在地球上的城市,2014年12月的威尼斯很冷,但是这次的旅行,让我更加想要去看看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不一样的世界。
15年开始了,这个时候的我认识了一些学校的学长学姐,大家都分散在不同的科系,机缘巧合下,我加入了我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联合会,担任副秘书长一职,也由此获得了一个中国在意官方某相关机构的实习机会,这是一个带薪的实习,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很难得的机会,锻炼能力和开拓视野。当时我提交了自己的个人简历,然后面试,等待结果。最后我如愿的进入了一个文职岗位实习。从此我开始了每周20小时的实习工作生活,工作时间是自由调控,每周上报自己可以来岗的时间,然后调节。尽量不会耽误自己的课程和学习。这一份实习工作,一做就是4年(中间有换过几次岗位),这种官方实习是无法转正的,但只要你想继续工作,在领导的同意下是可以续实习合同的。3个月到半年一续。在这段实习期间,我锻炼了个人能力,学到了职场,待人处事的方法,也遇到了很多情况,但都一一走了过来,满怀感激。



大二是突破的一年吧,不管是在生活,学习,还是经济上,我大概每年能获得奖学金加实习工资一共10万元左右的收入,并且学费全免。记得我的第一份奖学金到账的时候,第一笔支出,是给我爸买了一台iphone 6 plus,之后给妈妈买了保养品,给弟弟买了手表。那种可以为家庭付出的满足感是非常难忘的。我开始学习打扮自己,刚到意大利时我买了人生第一套化妆品,我记得是一个腮红和眼影,在H&M买的,总价不超过200人民币,因为当时那是我唯二能逛得起的店。背的包永远是一个丝芙兰活动给的赠品背包,第二年,我开始逛科颜氏,欧舒丹,MAC , 开始买品质好一点的衣服,第一个奢饰品一副Prada的墨镜在打折季买的,半价一千出头(人民币)。也开始更多的跟朋友出门聚餐,下馆子,尝试各种美食,甜点,去电影院看听不懂的意语电影,或许这些听起来很正常,但在第一年的时候,都是不敢做的,我不敢去餐馆,怕看不懂菜单,点不了菜,怕付不起账单,任何需要较多语言操作和额外金钱支出的活动都是拒绝的。没有能力没有资本,还好当时的我依然活的坚强向上。因为远方有帮助我,关心我的家人,朋友。而大二的我,成长了,独立了,还有一丢丢的小膨胀了,但都不影响我想成为更好的我。学会爱自己,不自卑,大概是我成长中艰难的一步。所以之后的留学生涯里,我努力每年都拿奖学金,努力工作,渐渐的那个自卑的县城小姑娘慢慢的变得开朗,积极,拥有了朋友,和真正的生活。一步一步从什么都不懂,变成一个可以为别人提供帮助,从每个月开口问家人要生活费,到可以用自己的钱为家人购买昂贵一点的礼物。从不敢出门,不敢说话,不敢表达自己,到可以肆无忌惮的大笑,一个人独自出国旅行,跟朋友为一些个人观念争执。一个县城姑娘的成长轨迹,便是如此了。





为了写这篇日志,一直在翻看早些年的朋友圈,找寻回忆,看到了一个充实,又臭美的自己,发了很多自拍,很多跟朋友的合照,很多美食,也有很多旅行。旅行大概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爱好,这些年下来,我没有真的存到可观的存款,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旅行,去了很多不同的国家,地方,遇到很多可爱的人,这些旅程,教会我热爱生活,放宽视野。对我来说,旅行是7年留意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下篇日志跟大家分享我的旅行吧,那些一直在路上,遇到的快乐,浪漫和感悟。也谢谢大家喜欢我的日志,我才有动力一直写到现在。希望看日志的你,可以开心,快乐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