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压,你做过哪些奇怪的事情?
查看话题 >每天都记录时间
每天从起床到睡觉,把你当天做的每件事情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写上每件事花费的时间。
这个方法就是: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是从《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上学到的。
本书的作者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不一而足。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相当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来看,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而这一切,得益于他在26岁时独创的“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这个方法我从几年前看完这本书后就断断续续沿用至今,对我而言,它不是教人如何提高效率,在一天的24小时里做更多的事情,相反的,它是让人做更少的事情。
这个方法对我的作用是让我发现我的时间都用在什么事情上面。

比如,我最近个人状态不好,工作上也由于项目被砍了,所以这半个月来,基本都在摸鱼。没事看看豆瓣、刷刷微博,再逛逛小红书,看完之后好像也记不住什么,跟没看一样,但是时间一晃好几个小时过去了......
但是通过“时间统计法”,当我知道我待会要记录刚刚做的事情,以及这件事情花费的时间,我就会觉得,不能再刷了,要不然这几个小时的“荒废”时间将会载入我自己的史册。所以通过这个方法,更好地帮助我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在做什么事情,应该带着问题去寻找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浏览信息。
这种跳脱出来,观察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正在感受的感受,佛家上叫做:自我察觉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对我而言,就是帮助我更好地自我察觉。

这个方法除了帮助我极简信息,极简掉那些不该做的事情的同时,也引导我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这也许是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也有可能无解。
但对于我们这一代出生在信息泛滥、物质泛滥的人来说,可能一生要学会的重要课题不是学会如何选择,而是学会如何放弃。
比如看到自媒体都在宣扬的“如何让月薪三千的人,通过写作月入三万”、“如何拍摄vlog成为百万博主”,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写作或拍vlog,也不擅长写作或拍vlog,但看到大家都在做,如果出于焦虑也跟着做了,只会越做越痛苦,越做越怀疑人生。
最近这俩个月的时间,我也慢慢地在放弃一些事情,不想写稿赚钱,那就不赚呗,不想更新“垃圾”娱乐文章,那就不更呗。
思考过后,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干嘛非得通过这个方式让自己“主业3000,副业30000”呢,告诉自己自我探索的路上它就是这么的曲折迂回的。
最重要的是,让苹果长成更好的苹果,让梨子长成更好的梨子。
就像《奇特的一生》书里面讲到的: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的建树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2 22:53:18
-
学外语做什么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8 18:40:08
-
豆友23734494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7 10:32:39
-
凉心市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9 19:46:06
-
么么哒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3 21:50:47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7 17:55:39
-
暖宝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6 21:45:26
-
方小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5 10:43:5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4 11:57:03
-
星星亮晶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2 12:39:57
-
仙度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2 12:36:01
-
淹不死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2 12: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