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分享——是“自私”的一种表现吗?
案例分享
轩轩今年4岁了,在妈妈看来,他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但唯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是:不喜欢和他人分享东西。
有一天,妈妈带轩轩逛超市,回来的时候买了他最喜欢的芒果,还买了一些上学必备的文具。
回到小区的时候,正好碰上邻居带着女儿豆豆散步回来。
妈妈想给豆豆拿个芒果吃,刚准备伸手去拿的时候,被轩轩一把抢过来。
妈妈和气地告诉轩轩:“轩轩,快叫阿姨,给妹妹拿个芒果吃好不好?”
没想到,轩轩嘟着小嘴,告诉妈妈:“妈妈,不行,这是你给我买的芒果,要不然你把我们买的文具送给妹妹吃吧!”
“文具又不能吃,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怎么这么自私,连个芒果也不给妹妹吃!再说了妹妹比你小,做哥哥的要谦让妹妹呀!”
妈妈觉得如果不管教孩子的话,会让邻居觉得轩轩很没家教,于是开始教育轩轩。
最后,轩轩开始哭起来,但就是不肯送给妹妹芒果。
豆豆妈见状,连忙对轩轩妈妈说:“豆豆对芒果过敏,不能吃芒果。”
然后拉着豆豆回家了。
轩轩妈妈觉得挺难为情的,边教育轩轩边带轩轩回家了。
后来,轩轩也经常这样,依然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爸爸妈妈觉得他太自私了,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其他人连碰都不能碰一下,否则他就会嚎啕大哭。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让人头疼,怎么这么自私呢?”然而,幼年时代表现的自私是一种正常行为,大多孩子都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东西。但是像轩轩这种4岁后,仍然不想与他人分享东西的现象,说明孩子自我意识很强。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在行为上就表现为“自私”,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其实,幼儿阶段的自私大多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行为,但是如果从小就被父母或者他人打上“自私”的标签,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从而变得真的自私自利。
如果一个孩子4岁多了,仍然不懂得分享,不与其他人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父母就要引起重视,教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01
不要随意给孩子打上自私的标签。即使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也不要说孩子自私、小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随时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当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父母时,父母一定要接纳,并将开心的感受传递给孩子;当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他人的时候,父母要加以鼓励,表扬、夸奖孩子,并且告诉孩子这样做,你可以结交到更多小伙伴。
02
转移孩子注意力。当孩子护着玩具,不愿意和其他人一起玩的时候,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来吸引他。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转移到了玩游戏上。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要想玩游戏,就要先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你的玩具。”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学会取舍。
03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分享的乐趣。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结交一些小伙伴。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与小伙伴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比如,拔河、跳绳、老鹰捉小鸡等。这些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也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渐意识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这样,孩子在循序渐进中就会逐渐意识到要想拥有更多的朋友,就必须要大大方方地对待自己的朋友,从而感受到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