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DAY1:初见西湖如梦幻,风孰与高常相伴
2016年12月20日,下了高铁,便直奔住地,为了方便出行,在杭州选择住在南宋御街附近。
从宾馆出来已经是将近15时左右,为了能抓紧时间,直接打车前往于谦祠墓。路上,和司机大哥闲聊天,问我为什么来杭州,我说来旅游,主要目的就是想去拜谒于谦墓,对此司机大哥很是诧异,毕竟我的这种表现和普通游客差的太远了,对此,我也只能莞尔笑之。
由于于谦祠的位置在西湖三台山的半山腰,下车还要走好长时间,但是置身于密林之中,空气都变的清新而又舒适,也算是意外收获。
徒步行走约二十分钟,才走到目的地,白墙灰瓦的建筑,朴实无华却又颇为出众,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很有点世外桃源的风采。正门上匾额为“于忠肃公祠”,楹联为“两袖清风昭万世,一轮明月耀三台”,名副其实而又实至名归。

进门之后便是正殿,匾额为“百年一人”,殿门两侧楹联是林则徐所撰:“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于谦对明朝的再造之功着实是公论,正殿后面还有一副楹联“双手扶明托日月,一心救国壮山河”,慷慨激昂,概况了于谦一生的功绩。


后殿正中是一座于谦全身立像,于公威严肃立,双目炯炯,正气凛然,楹联为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中两句诗“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头顶高悬金字匾额“丹心抗节”,据说是盖章狂魔当年下江南时候题的字,和北京于谦祠的题字内容是一样的,再加上徐帅题写的《石灰吟》,于公铜像仿佛站在德胜门之上,那样坚毅,那样无畏,令人肃然起敬。


出了正殿便是一个“万古流芳”展厅,里面有于谦生平专题展览,还有一副于谦的奏章,字体刚毅有力、沉稳内敛,俗话说字如其人,古人诚不欺我。


于谦祠并不大,后面还有一个碑亭,系历代名家题字内容,以及祈梦殿一座,据说善良百姓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香火也是盛极一时。


出了祠堂便是墓地,长长的神道,环绕着青青松柏,再加上细雨绵绵的天气,阴沉沉的,让人觉得有些低落,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牌楼,上面写着“热血千秋”,楹联为“远望岳坟千古并推双少保,近邻花港一抔永镇三台山”,沿着神道向前,每一步都很沉重,回想他的关键时刻的艰难选择,回想他面临危机时刻的坦荡胸怀,无愧于墓碑上的每一个字——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那一瞬间,我很有跪拜行礼的冲动,但是,对于民族英雄的崇拜,让我选择了三鞠躬的方式表达我的敬意,空无一人的祠墓,让我感受到于谦“血不曾冷、风孰与高”的崇高气节,他的事迹不会被人遗忘,他的生命已经故去,可他的精神必然长存于世间。



出了于谦祠,顺着西湖漫步,雾蒙蒙的湖面,如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显得幽静而又神秘。



走了大约半小时,来到了张苍水先生祠(“西湖三杰”之一,抗清名将),祠堂很小,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好山色”的匾额,很有内涵和深意。


从张苍水祠出来,沿着西湖走了将近四十分钟,便到了雷峰塔,由于旧塔已毁,现存的塔为翻修建筑,里面居然还有电梯!!!有点意外,方便是方便,但是少了点儿历史的味道,再加上今天又是大雾,站在高处一片雾蒙蒙,啥也看不见,有点儿遗憾。



从雷峰塔下来,在蒙蒙细雨当中漫步,那叫一个酸爽,走了好久好久的路,才到了目的地,杭州酒家(现在是杭州著名美食店),人很多,由于走路太多,颇为疲惫,自己吃掉了一整条西湖醋鱼,这道菜真是绝了,肉质鲜美而且酸甜爽口,小笼包汤汁浓郁、口感绝佳,最赞的是一道名叫风呺干的小零食,米浆做的薄薄的锅巴,再配上糖霜,简直是神一般的搭配。
饱餐之后,漫步回南宋御街,由于不是旅游旺季,人并不多,略显冷清,今天走了大约六万步,太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