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笔记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针对的是英文写作,但一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中文写作的参考。这里总结一些我觉得实用的:
1、书写让人产生疑问,从而有兴致读下去的开头。例如,《解析彩虹》中,“我们都会死,因此都是幸运儿。”我们会死,所以是幸运儿?悖论的严酷带来好奇。
2、好文章能通过想象理解。如《背叛斯宾诺莎》:“另一只手颤巍巍地拿着一大片西瓜,小嘴张成圆形,努力与西瓜相交。”写出嘴巴的形状和与西瓜相交的画面,不用“可爱”、“迷人”这些现成的词,而是直接描写可爱、迷人的场景,让读者通过想象画面理解特性。
3、运用身体图像。如《他乡暖阳》:“害怕在庄园主妻子附近做错一个手势就会被吊死在橡树上的男工。”不是压迫,不是暴力威胁,甚至也不是私刑,只是一个骇人的身体图像。我们甚至能看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4、突如其来的简洁结尾。突如其来的结尾、页尾的延伸空白,或许比想象中更有力量。
5、作者须先了解真相,再将其变成文字,而不能利用写作的过程组织和厘清思路。(这一点我觉得很关键,但未必那么绝对,有时写着写着心意改变,也可以停下来想一想,找一找接下来的路,像唐诺说的,“书写是思想步步为营”的过程。)
6、不要滥用元话语和路标。你绝不会向同伴说:“我将与你说三件事。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是一只啄木鸟刚刚飞到了那棵树上。”你直接说就是了。不是说作者应该完全弃用路标。哪怕是随意闲谈也会用到一些路标,如“我给你讲个故事”“长话短说”。正如写作中做的所有决定一样,路标的数量需要你做出判断和妥协:太多,则读者因为阅读各种路标而停滞不前;太少,则读者茫然不知自己将被带往何方。
7、不要用引号做自我辩解。例如,她是一个“学习很快的人”,能够自学几乎所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仿佛是在说:“我是想不出更好的表达方法了,但不要以为我用这些词就是轻浮,我真的是个严肃学者。”
8、不要情不自禁地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这些缓冲垫包括:“几乎”“显然”“比较”“相当”“近乎”“部分”“主要”“大概”“与其”“相对而言”“像是”“这样说吧”“有点儿”“有那么点儿”“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而言”。如果有人告诉你,莉兹想从西雅图搬走,是因为这个城市下雨。虽然他没有加上量词(如“经常下雨”或“有时下雨”),你也不会认为他是说西雅图天天时时都在下雨。有时作者除了缓冲别无选择。这时最好给陈述加上限制条件,说清在哪些情形下该陈述不成立,而非总给自己留后路或对自己的真实意思含糊其辞。
9、摆脱知识的诅咒。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如何解除知识的诅咒?想象有个读者越过你肩头看着你写,是个良好的开端。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可以解除知识的诅咒,那就是当心路上埋伏的那些特殊陷阱。由于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和爱好太熟悉、使用那些行话太多,所以它们会从指尖自动流淌出来,而我们忘记了读者可能并未加入我们学到那些行话的俱乐部。
10、慎用缩略语。对于写字不经过大脑的作者来说,使用缩略语是一种诱惑,因为可以少敲几次键盘。只是作者忘记了,他们为自己生命所省下的几秒钟,代价是偷走读者的许多分钟。
11、把文稿给读者看看。为了挣脱知识的诅咒,我们必须超越自己的预测能力。就像工程师说的,我们必须形成一个闭环,从读者的世界里获得反馈信号,也就是把文稿给那些与目标受众相似的读者看,看看他们能否看懂。你请的评论者甚至不必是目标读者的代表样本,只要他们不是你就够了。把文稿给你自己看,最好是等到连自己都不熟悉文章内容的时候再看。如果你像我一样,你会发现自己在想:“我那时这么写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意思是怎么连贯下去的?”而且,你会不止一次地自问:“谁写的这篇烂文章?”
最后,我自己近期的心得:没有哪一种高明的写作方式可以掩饰思想本身的拙劣。
宝殊知白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春天是一种动荡 (11人喜欢)
- 不对任何人有指导意义的病中思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