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莫奈在巴黎—橘园美术馆
1849年11月14日,克劳德·奥斯卡出生在巴黎拉菲特大街45号,5岁时随父母移居诺曼底的勒阿佛尔,15岁展露绘画天赋,未满19岁回到巴黎学习绘画,在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之后他便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莫奈:印象画派的领军人物。

巴黎的美术馆中藏有大量莫奈的画作,最集中的当数奥塞美术馆、橘园美术馆和玛摩丹美术馆三家。奥塞美术馆于1986年开幕,改建自一座1900年投用的火车站。馆藏涵盖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西方绘画、雕塑、装饰和建筑设计在内的艺术品,这当然也几乎涵盖了莫奈的整个绘画生涯,在这里能清晰的看到画家画风的变换和不同时期对光影作出的不同研究;橘园美术馆是由一座建于第二帝国时期的拼凑风格的建筑改建而成,最初就是为了向公众展览莫奈捐赠给政府的4幅双联画和4幅三联画,这八幅巨幅睡莲在莫奈生前便同意捐赠给国家,但直到其去世后作品才陈列馆中;玛摩丹美术馆是一座私人博物馆,位于巴黎16区毗邻布洛涅森林。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莫奈画作收藏,这得归功于像维克多莉娜·多诺普·德默琪(她捐赠了《日出·印象》等一大批印象派画作)和莫奈的小儿子米歇尔(他捐赠了所有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画作)的无私。在巴黎的一周内我跑遍了这三家博物馆,难得近距离的享受一场盛宴!
我最先去的是橘园美术馆,这里离我居住的酒店很近,步行可到,这里也离卢浮宫(隔着杜伊勒里花园)和奥塞美术馆(隔着塞纳河)很近,三座博物馆大致呈三角形分布,门票都包含在博物馆pass里面,但不建议一天看完,因为这确实是个体力活,而且步行太久就很难在其中享受到观赏的乐趣。
去橘园美术馆的那个早晨,天难得的放晴了,我顺着歌剧院走到玛德琳娜教堂,在协和广场方尖碑的指引下很快就找到了橘园美术馆。

这是一栋奶油色的古典建筑,展馆在2006年经过改建后重新开业,游客现在能从加建的天桥上直接进到美术馆核心的两个椭圆形展厅,这里展示的便是巨幅睡莲系列。进到一号展厅,你第一眼见到的定是悬于东墙的《绿色倒影》。这是一副两联的巨作,夏日里没有一丝阳光照射在湖面,湖面映射着周围茂盛的垂柳,几丛睡莲浮于水面。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让人宁静的氛围,这得益于画面中大量使用的蓝色和绿色,这样的色调容易让人产生置身于夏日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后漫步在吉维尼的荷塘边的感觉,脸上有风,风里带着虫鸣,而刚刚泛上来的潮气里带着青草的味道。



南北两面墙上的分别是三联画《早晨》和《云》,由于表现的都是相同时节的光景画面上都浮动着让人赏心悦目的粉色,不同的是《早晨》表现的时间似乎是太阳微露的时刻,湖面中央泛着些许微红,而大柳树下的部分则还沉静在蓝色的安静的夜里,这是晨昏交替时难见的色彩变化。而到了《云》这里,天光渐亮,云朵呈现出一种由金到粉再由粉变紫的梦幻,像是只有酣睡刚醒,迷了眼才能见到的风景。而这画中睡莲却正是一个个没睡醒的样子,花苞紧裹只等着阳光来把她们唤醒。




这时回头看,你会看到这一系列中色彩最为浓烈的画——《夕阳》。画面左边阳光低低的斜照在头顶的柳树上,日落前的阳光没什么威力,微微的散着金光,透过薄薄的柳叶散发着一丛丛的嫩绿和鹅黄,配上早已被染红的天空,这一小块画布就汇聚了夏日里最多彩的一个瞬间。再看旁边,睡莲都藏在柳树巨大的阴影里,偶有几片反射着这最后的一丝天光。环顾这小小的展厅真是能看尽吉维尼花园的四时,而这正是印象派画家最主要的特征——对光的捕捉。



二号展厅同样展示着两幅三联画和两幅两联画,其中有三幅都是以柳树命名的。《早晨的垂柳》和《清晨的柳树》位于两侧长弧,《两颗柳树》悬挂于正对门口的短弧墙上。这三张画表现的都是夏天清晨光景的湖面,除了其中一张特别说明是clear morning的在用色上更单纯以外,在光线的表现上都大同小异。构图上都采用相似的手法,利用柳树的树干或是纸条将画布分割开来,同时形成强有力的竖向线条以和表现湖面及其倒影的横向笔触相区别,《两颗柳树》也许是柳树枝条不够多,画家在处理湖面倒影时更多的是采用了一种短促且模糊的点状笔触使得湖面更显平静。在这三幅画里莫奈任性的挥霍着那些如梦似幻的色彩,各种复合的蓝色和紫色,粉色、淡黄和灰绿让人沉醉到屏息。




相较于这三张柳树,《树影》显得就不那么浪漫了。整张画笼罩在浓浓的阴影里,湖面除了树的倒影没有一丝天光,树影在紫色、棕色和墨绿色之间影影绰绰,没有太阳的睡莲在蓝绿色调间被重复描绘,那些复杂的复合灰调让暗影里的花也发出了微弱的光。不愧有人称这里是印象派的西斯廷礼拜堂,这八幅巨作可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了,她们耗尽了画家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大约最早在1914年4月份莫奈便决定“从事某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时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可能曾建议他的朋友把这些“大装饰”捐献给国家。随着一战的深入,莫奈表现出了在普法战争时期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要捍卫自己的作品。在一战的四年中,莫奈一直在钻研他称之为“大装饰”的画,而刚一宣布停战他便写信告知克列孟梭,他打算捐赠两幅装饰面板给国家,之后捐赠的数量一直在增加,而为这些捐赠品建造美术馆的选址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直到1921年的4月6日,画家、艺术与教育部长和建筑师才终于达成一致,选定橘园。一年后的4月12日,最终的捐赠契约才予以签订,1926年4月,莫奈似乎是完成了对“大装饰”的最后润色,并不再去碰它们了。“但他还没有送它们离开的力量。”8个月后这样的力量不再重要了,莫奈在一个周日的午后安详离世。当年的圣诞节前,这批装饰面板被送到了巴黎,并在1927年的5月对公众开放。
下篇:《莫奈在巴黎—奥赛美术馆和玛摩丹美术馆》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67944705/&dt_d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