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以为友情是“易碎品”;长大后,才懂得其实是“耐碎品”
我想……回想这一生时,我宁愿发现自己迷恋易碎之物、虚度光阴,也不愿兢兢业业、终生力求道德完美。 ——尼尔·盖曼《易碎品》
前言: 尼尔·盖曼在《易碎品》中所讲的故事,会让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都不寒而栗。切记:要看两遍!第一遍在反转中背脊发凉,第二遍在伏笔里细思极恐!《易碎品》为2007年轨迹奖、英伦奇幻奖获奖短篇小说集。该书中收录的《绿字的研究》为雨果奖、轨迹奖双奖作品,好评如潮,惊艳世界。 尼尔·盖曼是当代大师级幻想小说家,1960年生于英国。也是政美文坛耀眼的新星,同时也是幻想文学的比名词,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集28项重磅文学大奖于一身,尼尔·盖曼为读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 从《美国众神》里的新旧神纷争到《北欧众神》里对神话的全新演绎,从《星尘》里浪漫而奇幻的仙境之旅到《乌有乡》里栩栩如生的下伦敦世界,盖曼被斯蒂芬·金称作“故事的宝库”。 《易碎品》收录了尼尔·盖曼写作生涯中的怒凡创意,既有福尔摩斯大战旧日支配者,也有《黑客帝国》背景下的矩阵大战外星人……盖曼将其怪诞精彩的想象融入现实,又以其独特绝妙的写作手法令读者背脊发凉。当福尔摩斯遇见远古神祇,当《黑客帝国》的矩阵里出现外星人……翻开《易碎品》,在尼尔·盖曼的世界里感受真正的细思极恐。 说实话,这虽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但篇幅很长,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本长篇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显得特别吃力,好几次我都看不下去,直到现在我写这篇文章,都不敢说,自己已经领悟书中内容,但为了赶写这篇书评,我不得不硬着头皮上。那么下面,我就从小说的标题入手,解读《易碎品》背后:小时候,以为友情是“易碎品”;长大后,才懂得其实是“耐碎品”。 01、人易碎,梦易碎,心易碎 《易碎品》这本书的灵感,是作者在梦中突然想到,起床后马上提笔记下的。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何意义,因何人而发。多年后,他策划这本故事集时,本想管它叫《人们应该知道我是谁,也知道有我们存在》,这句话出自一期周日版《小尼莫》。 但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写着写着,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的还是第一人称,可大多数怎么写也无法成形,还有的故事必须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总之写完之后,原来那句话已经不合用了,可又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好。碰巧这时,他听了一首专辑,竟在歌词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句子。“易碎之物”,用来做标题不错,毕竟易碎的事物实在太多。人易碎,梦易碎,心易碎。 小时候,我们常用鸡蛋做实验,测试其耐受力。事实证明,每枚蛋都是一座小小的花岗岩堡垒。也有人说,蝴蝶恰到好处地拍翼,能在大洋彼岸引起飓风。人会心碎,可心肌也是人类全身最强韧的肌肉,一分钟七十次心跳,一生如是,无止无息。即使是梦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极难消灭,常伴左右。 蝴蝶,禽蛋,人心,梦境,乃至芸芸众生……故事和它们一样,易碎而脆弱,所有内容不过二十六个字母和标点符号的集合罢了。口耳相传的故事更加难以捉摸,靠意念与声音维系,抽象虚无,看不见,摸不着,一旦说完便消失。 02、友情是易碎品,也是耐碎品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则问题: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孤单? 深以为然。小时候,我们以为好的友情是“易碎品”,于是小心翼翼,规避冲突,生怕失去任何人。经历后,我们才明白好的关系是“耐碎品”,可以卸下所有伪装,释放所有的棱角与愤怒。 在亲密关系中,友情似乎是最脆弱的一种,它远不如亲情那样亲密;也不如爱情那样浪漫,因此当我们成家立业后,重点都回归家庭后,友情便容易孤立无助。但友情又是一种特别的关系,可以贯穿我们的一生,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乐趣。 爱因斯坦曾说,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以古人晏子为例,晏子本身不是一个轻易与人结交的人,但是如果他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全始全终。连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对晏子的交友之道心存敬意,因为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朋友,但能够全始全终的却非常少,新朋友不断增加的同时,伴随着老朋友的不断流失,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与朋友越是熟悉,就会越是放纵自己的言行,反而对朋友的要求更加苛刻,这种矛盾的心理往往就成为朋友间发生嫌隙的祸根。人们心情不好时,总爱对亲密的人发脾气,而一旦不注意交往的细节,言谈举止过于随便,就常常口不择言,伤害到彼此的感情。然而,晏子却能够对朋友全始全终,这是因为他用“久而敬之”四个字维系着每份友情。 诚心,可以帮人交到真朋友,但是不加维持,真正的朋友也会离开。这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与朋友交往时,尤其是当发生矛盾时,要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能强求对方。古代先贤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要正人,先正己,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约束他人。 人生就像是一台戏,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台词和意图也不尽相同。当你感觉到跟对方的差异时,要看对方是不是能够成为你的朋友,也或者对方值不值得你为了守候这份友情而付出。如果确定对方可以是很好的朋友,那么即使有一点差异,也要学会保留,学会尊重;如果确定彼此不是同路人,没有什么相处的必要,那么就应该大胆地割舍掉这份情谊,不做无畏的挣扎。 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才能成为朋友。但每个人都会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他今天对你来说是益友,那么你可以继续维护这段友情,如果他今天对你来说是损友,那你就要抱着“只是同流不下流”的态度,尽量规劝他改过向善,如他不听你的规劝,那你应果断地远离,斩断这份友情。 0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交朋友的好处,没有人不知道;交朋友的坏处,没有人不担心。交到一个好朋友,等于交了一场好运;交到一个坏朋友,比发生一起火灾还可怕。聪明人先选准人再交朋友,不聪明的人先交朋友再选择人。所以聪明人很少因交朋友带来麻烦,不聪明的人却经常因交朋友带来怨恨。 唐朝诗人孟郊曾写有《审交》一诗,专门分析了结交好、坏朋友的差别。诗中说:“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君子芳杜酒,春浓寒更繁;小人權花放,朝在夕不存。唯当金石友,可与贤达论。”意思是说,如果与不可交之人结交,到了中途,就会出现诽谤,遭人议论。君子之间的交往,恰如那陈年佳酿,天气越冷,饮之愈觉香醇;与小人结交就如同權花绽放,早上才开,晚上就谢了。只有与那些可以肝胆相照的人结下稳固的交情,才有资格跟贤达之士坐而论道啊! 简单点说,就是如果人们交到坏朋友,其坏处不仅来自这个朋友本身,还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非议。相反,如果人们交到好朋友,不但受人称道,也会吸引更多的朋友。 如何识别某个人是否可交呢?现代有人将人分为三等: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这是在劝告人们:要尽量结交有本事没脾气的一等人,包容有本事有脾气的二等人,远离那些没本事有脾气的人。 将这种看法和孔子的识人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本事没脾气的人,是最值得交的朋友。但这种人极难得,偶然看见一个,不妨主动结交,千万不要错过。没本事有脾气的人,要尽量远离,以免惹祸上身。假使见到朋友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你不能见死不救,但必须把握给人忠告的三个原则: 1.在说逆耳的忠言前,先多说顺耳忠言,肯定对方的优点,然后再说上规劝的话,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正如《菜根谭》所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顾及对方的自尊心,不能因为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就理直气壮地坦率陈言。 2.让对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的好意。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 3.选择适当的场合。原则上讲,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方式进行,以免让对方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总之,在对朋友给予忠告时,只要能让朋友明白你的苦心真情,即便是他最后决定不听取你的意见,也不至于怨恨你,毁坏彼此的友情。 结尾: 《易碎品》反正是稀里糊涂看了两遍,但许多内容还是没法理解,大师的作品委实深奥难懂,可能是因为自己学识有限,还不太看得懂世界名著。看着看着,总感觉自己在做梦,就像进入了聊斋志异似的。第一次看,《易碎品》只告诉我:小时候,以为友情是“易碎品”;长大后,才懂得其实是“耐碎品”。这是我现有的心得,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再看,又会有不一样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