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工度假经历
查看话题 >日志 | 我在新西兰打工03: 我会要你们记住
结合亲身经历的逃单、斗殴事故以及我的小观察,简单聊聊我是如何快速适应新岗位。
打工三周,晴天雨天、午班晚班、餐厅档口都干了,清晰感受到自己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迈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也得到manager的口头认可,被给予越来越多的机会,很快就有望单靠打工收入cover 两个人的生活费。内外的正向反馈令我忍不住想捋捋自己是如何在“前厅服务生”这个毫无经验的岗位给自己开了个好头。

1. 明确起点
| 身型
因南半球在冬天,除了头都裹得严严实实,我的健壮变得隐蔽,视觉上给人四体不勤,弱不禁风的假象。
这一点一开始manager就隐晦地表示过担心,说我看起来力气不是很大的样子,怕我体力跟不上。我当时就笑着说,放心吧我是肌肉体质,而且我长期练习瑜伽,其实身体很好。我知道这话听上去很虚,毕竟不太可能当场倒立给他看。但更不可以在听到这句明显是担忧/顾虑的话语时毫无反应。我给出了回应,描述了事实,信几分是他的事情,时间自然会让他看到答案。
| 气质
从小在城市长大,又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百般呵护,成年前基本没干过家务。后来在异乡工作生活多年,仍然有种谜之“笨手笨脚”的气质(此外还自带一种“很好偷”的气质……)。唉。这可能就是仙女的代价。

| 经验
过去的兼职仅限于家教、科研、辅导、卖课,全是脑力工作。没有任何餐厅酒吧打工经验。排除连锁快餐,惠灵顿的餐厅只吃过不超过十家(太贵,还不一定好吃,平时都是自己做)。酒吧去都没去过,更不必提喝酒了。
总之就是这份兼职我一开始就没什么优势,甚至非常有拖油瓶的潜质。所以更要感谢友人的推荐,否则凭我的身型气质经验,根本无法得到这样的机会。
2. 摸索目标
明确自己在这份岗位的起点并不是为了打击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树立更合理的子目标。我的起点低,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子目标开始。就好像打扫男女厕所这种看起来“我不太干得来“的事情,我越是看起来不太行,就越需要在这样的“小事”上全力以赴。
我的工作目标通常由外部评价、自我实现两部分构成。对于外部评价,我一直以“值得信赖”作为终极目标,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对上级、平级、下级或客户。对我而言,“值得信赖”是至高无上的评价,甚于能力强、思维牛、效率高、沟通好。而论及自我实现,我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做出美感”。我喜爱那种将工作做成艺术品的心态:在过程中获得愉悦,从执行里享受自在。顺序上基本上都是先赢得信赖。后期再做出美感,自娱自乐。
那么先把目光放到“值得信赖”上。头一个要明确的是,赢得谁的信赖?让谁觉得值得信赖?“前厅支持”这个岗位的利益相关方不复杂,无非经理、同事、后厨、客人。我不期望他们跟我MECE地列举对我的期许123,他们没有这个义务。所以需要自己不断摸索。可行的方式是,主动观察、聆听和发问。
🔘 目标1
第一次周末班结束的复盘,经理把我们叫到一起。对我和另一个新人提及一个做了几个月的姑娘Eva,“你们今天是第一次周末上班,还不太熟,做事没什么章法。你看Eva也没有做很长时间,但她就已经比较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也不用我说”。这句话,我记下了。
目标1(来自经理):像Eva那样,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用经理说。
🔘 目标2
第三天上班,正好经理出去一趟,前厅只有我一人。忽然进来三个亚裔面孔,一位戴眼镜的男客人开口就说:“我们是CITANZ的。”我大吃一惊:同胞啊,我刚上班第三天,业务还不熟练呢,你们怎么就来了呢?招呼好他们坐下后,他们问我:“你们老板呢?”我说暂时出去了,一会就回来。又问“Bonny呢”我心想,Bonny是谁?只好尴尬回应”不在,今天就我。“虽然彼时还不知Bonny是男是女(其实是男的),和他们有多熟,但能让客人点名,我觉得总不至于是臭名昭著吧。所以我又记下了。
目标2(来自客人):像Bonny那样,做好客户服务,让客人印象深刻。
🔘 目标3

(T后面的数字代表桌号 PX前面的数字代表人数 蓝色人名是预订人 红色人名是server 我是CH或者CA)
第二周上班的周五,我卯足了劲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当天我一共负责四桌,分别为8号、9号、12号和门二。其中门二和8号开始得早,结束也早。我顺利收钱,用绿色蜡笔画上了大大的P,表示已经结清。但9号和12号时间相对接近,两边几乎同时上完菜。由于9桌客人主动过来说要结账,我赶紧拿着移动POS去收钱。
(插一句,店里一共两个POS,一个是移动的,另一个固定在吧台。对于饭菜,我们通常是上齐后到桌前收款,所以需要手持移动POS;对于酒水,我们通常用固定收银机立即收款,收完才开始制作。)
当我收完9号的钱回到吧台,准备马不停蹄开始收12号,发现!我去!!放在吧台的12号单子不见了!!!

在吧台一阵寻觅,终于发现原来经理正拿着12号的单子,在用固定POS机收钱。也就是12号桌的客人正好在我收9号的钱时,主动到吧台来结账。
这时12号的单子上已经划掉了6个人头(总共10人),表示已收了6个人的钱。经理看我回来了,于是把单子转交给我,让我继续收钱。我赶紧把第7位客人的钱给收了,平复自己的情绪。第8位客人是亚裔,我记得特别清楚他们全桌只有他一个人单加了一碗米饭。毕竟看起来都是黄皮肤,我友好地给他报账,收钱,告别,深深呼出一口长气。
接下来就只有最后两个人了,她们是12号桌最早点餐的两个姑娘,其中一个还是预订这桌的本人Bella。我抬头一看,
WHAT??
她俩人呢?

此时12号桌已经空空如也,刚才最后结账的8号亚裔客人也已离店。我慌了,赶紧到后厨找经理,急得跳脚。当晚我服务的四桌一共26人,除了这一桌都非常顺利,原以为会是个非常完美的FridayNight。结果最后给我整个逃单!
这谁扛得住啊!
这时Clinton拍拍我的肩,示意我不必慌张,然后从容地打开预订簿,找到Bella的电话直接拨过去。半分钟过去了,没人接,于是他直接留言,说明天会再联系Bella。
无论有意无意,客观事实上她们就是逃了我的单。经理对我说,像这种情况,我应该提前观察:”你负责的桌子你要关注。转给你的时候12号桌已经有一半的人付钱了,那你就要开始警惕起来,看剩下没付的人是不是都在,如果发现有人不在,你不能让最后一个付钱的那个人走,你要让他帮你找到不见的人,或者他帮忙把钱给付了。“
当时略有些委屈。我的确是一直心系自己负责的所有桌的,当时也是想好了收完9号就收12号。从排桌图可以看到,9号桌两面是墙,收9号钱时我正好无法看到12桌的情况。没想到那么巧,12桌自己就主动到吧台付款了。这个情况出乎我的意料,使我一时乱了阵脚。说白了还是经验不足。
当晚复盘经理把这个情况作为反例跟大家分享,提醒大家都要提防逃单的情况,一定要多长个心眼,还打趣地说我这是刚来第二周,如果以后还让客人逃掉,补偿就要从我们自己的工资里扣。
我真是好皮实一人。

虽然被说,我还是特别淡定,还举手提问:如果当时我人没回吧台,是其他人帮我收钱,结果被逃单了,那怎么办呢?其他人也不会认得出来我那一桌的客人啊!
经理说:“这个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很少见。最好的情况是像JAX那样,点菜的时候直接就收钱了,就不存在后面的各种情况。但你们刚来还没那么熟,写好了菜还要回来查菜单算价格。不像他每个菜一看就知道是多少钱,马上就能算出来。“
大概你也猜到了。我又捕捉到了。
目标3(来自经理):像JAX那样,对菜品价格了如指掌,掌握点菜收钱一体化的技能。
就这样,通过观察、聆听、发问,我在前两周的工作中摸到了来自相关方期望的轮廓,明确了自己模仿的对象以及学习的重点。
目标1 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用经理说。 目标2 做好客户服务,让客人印象深刻。 目标3 对菜品价格了如指掌,掌握点菜收钱一体化的技能。
3. 用心体会
进入新的岗位/公司,若定位是个人贡献者而非团队管理者,我觉得都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适应期、熟练期和自如期。
| 适应期 DO IT RIGHT
这个阶段结束的特征是,知道当下该做什么,且可以遵循相应的标准去执行。
这三周我都处于适应期。尽管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处于适应期之中最亟需提升的是单线节奏感和多线优先级意识:服务一桌客人时,从客人进餐厅到离店,以恰当的节奏完成一整套服务;服务多桌时,明白如何对任务优先级排序,最大化餐厅利益和客人满意度。
对于单桌服务,我认为比较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东亚人的饮食文化与洋人不同,以下这几点对两者的服务有重要差异。
餐具——洋人主要用塑料的,东亚人主要用瓷质的;
茶水——洋人直接上一瓶白水,东亚人首先问要不要热的茶水;
点餐——洋人基本每个人只点自己的,所以要分开记点餐,东亚人通常一点就是一整桌所以不必分;
上菜——洋人要把每道菜精准地上到点这道菜的人面前;东亚人不需要,但上菜时需要注意加上公勺公叉;
收餐——洋人只要有人吃完自己那一盘,服务生就可以直接询问是否可以收餐盘;东亚人不太习惯吃的过程中被收餐盘,因此过程中即使餐盘吃干净了,除非客人主动提出,不应主动收盘。
而如果开启周五周六的HARD模式,对多条线优先级排序能力就需要整体提升一个LEVEL才够用。一个服务生至少负责两桌客人,10人是小桌,20多人才是正常,有时一桌也能30人,多的时候可能需要负责四桌。因为客人来的目的主要是喝酒聊天high,往往不爱点主菜,多半只点几个前餐“小食”达成最低消费,比如炸云吞、炸春卷这种。动辄一桌10+份云吞,5+份煎饺,另一桌10+份春卷,5+份虾饺,再结合有时有人点了令人头秃的拼盘(有春卷、云吞、煎饺等等),上菜极度容易崩溃:可能后厨出餐数量不对、可能传菜的时候菜被其他人拿走了,总之可能数就对不上。即使对上了,一个人只有两只手,一次最多也只能端3份,还要端到具体点这个菜的人面前。来来回回来来回回,还要盯着有没有客人喝醉了,防止逃单打架之类的。
上周六我遭遇了literally的干架。当时我负责的那个桌18个人里一个姑娘也没有,但点餐的时候小伙子们都很友善。点完我就忙活着给他们催菜上菜。因为有自带的红酒,所以等菜期间他们就开始喝了起来。Clinton观察了一会儿跟我说,
我看那桌boy已经喝high了,劝你赶紧去收钱,不然一会儿可能收不上来了。
我不明所以点点头。但是移动POS正好在JAX手上,他也正在给一桌20+的客人结账,我实在不便中断他,于是继续传菜上菜。过了一会儿我看他收完了,正准备去拿POS,结果发现Eva又拿走了移动POS,正在收她那个6人桌的钱。我心想那就再等一会会儿吧,也就6个人,于是转身回厨房传菜。
等我再从后厨出来,情况急。转。直。下。
前厅里两个185+的白人小伙砸不知为何,劈头盖脸就打了起来。不是推搡,不是骂架,是直。接。动。手。
我吓得赶紧躲在吧台角落,拿出手机就开始录像(第一反应是要留下证据,谁知道如果报警会不会用得上)。距离他俩大概有个10米远吧,中间隔着好多客人,可以说是非常安全了。也因此,细节我看不清楚,只能感受到他们打得非常认真……
经理和男服务生们飞快冲过去各种拉扯,加上当事人各自的同桌伙伴,终于把两个大高个掰扯开来。
看到这里,大家千万不要惊慌。事实上当时在场其他客人也都完全不惊慌。打架之时客人们都拿出手机录像拍照,两分钟之后大家就注意力回到自己桌上,恢复吃吃喝喝唱歌跳舞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只剩下两位当事人各自坐在椅子上擦血休养。其中一个是我那桌的,一脸鼻血,就是因为鼻子被打了一直在流血,不知道鼻骨有没有被打断……身边不知道为什么多了一群姑娘安抚他的情绪(我也很迷)。

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实观摩到这样拳拳到肉的真干架。说内心毫无波澜是假的,但轮不上我感慨唏嘘——还没收钱啊!!!
我按耐住自己的情绪,拿着移动POS机四处寻觅那桌boy到处追账——打架一开始他们就知道今夜他们没法按照原计划high 了,转眼大半人马不知道去了哪里。最后我只追回了一半的钱。

又是一个不圆满的夜晚。继被两个姑娘逃单后,再一次没能把手上的桌结清。
事实上当晚还有一场架,但人家那桌就非常得体。首先,他们已经结完账了(没错,就是有经验的JAX,一早就吧帐结清了)。其次,他们非常理智地相约在酒吧外干架。然后他们才闲庭信步走出餐厅,一记左钩拳右钩拳表示惹毛自己的人有危险。所以基本上没有引起餐厅里任何恐慌,也没有打碎任何我们的餐具(我那桌客人参与的干架碎了很多餐具),只是吸引了一些吃瓜群众在餐厅里观战。
一夜见证两场干架,也算是见过了大世面?也因此,我更加明白了在这里做服务生真的没那么容易。当负责多桌客人时,不仅需要以常见的思路平衡客人满意度,更要根据这桌人的精神情绪状态灵活调整工作优先级,最大程度避免餐厅的损失,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在适应期遇到的所有情景都是宝藏。没有经历、见证那么多的正向模范和反例教训,我只是“知道”要做什么,并未真正“理解”。而好好把握适应期,就可以快速领会到这个岗位的正确操作方式到底是什么,难点在哪里,特殊应对怎么做。先做对,再做好。
| 熟练期 DO IT SMART
这个阶段结束的特征是,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同样的任务,可以比新人/同期做得更高效。
我想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但也不远了。这个阶段打算做的事情包括熟练地一次拿6~8个红酒杯(现在拿6个还有点勉强),熟练地点餐收钱一体化,甚至调鸡尾酒等等。我还在观察之中。

| 自如期 ENJOY IT
这个阶段结束的特征是,不假思索地自如应对各种状况,有余力支持、协调团队其他人。
这个阶段目前略遥远,没太多可说的。我相信自己能很快达到,届时再分享给各位吧。
如果有朋友未来也需要转换全新角色,想问问我有何忠告,假如只能说一句话,我会要你们记住的是:瞄准榜样,用心理解。
如果有朋友未来也想要体验打工,想问问我有何忠告,假如只能说一句话,我会要你们记住的是:注意安全。

下凡打工录 04 >>100天华丽的冒险,百感交集。 下凡打工录 02 >> 鸡飞狗跳的我,群魔乱舞的客人。 下凡打工录 01 >> 一名七年经验的脑力工作者的转型。

移居新西兰这一年,我好吗? >> 诗,远方,苟且。 我们与善的距离 2019 - 2020 >> 善意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在巴厘岛学瑜伽01 >> 参加RYT200瑜伽教练培训的日常时光。 在巴厘岛学瑜伽02 >> 我到底学到了什么?证书是怎么拿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