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中的典故释义(四)》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6、23
三十一 杨素 与 谢安
杨素帅师杨子渡,谢安拒敌谢公墩。
隋杨素,隋开皇10年,帅师自杨子津入,击朱尊问于京口,即杨子渡。乃古津渡口,在今江苏江都县南,有杨子桥,自古为江滨要津处。
晋谢安,字安石,陈都阳夏人。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南下时,他任征督大都督迎战。使弟谢石、侄谢玄等拒敌。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曾居于谢公墩,山名,在今江苏江宁县北。后来,宋朝的王安石也曾经居住于此山。王安石《临川集》有《谢公墩》诗,云: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三十二 桃叶渡 与 杏花村
有客泛舟桃叶渡,何人携榼杏花村。
桃花渡,古渡口名,在南京秦淮河畔。相传因王献之以歌送其妾桃叶而得名。王献之《桃叶》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元-虞集诗有:″水深桃叶渡,风急竹枝歌″。
杏花村,有二说,一说在山西汾县,因有一口古井,俗称神井。井水味如醴,甘馨清冽,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的水源。 另一说在安徽贵池杏花村,因有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村名与安徽贵池杏花村同。
三十三 杜默 与 包拯
三三嗳,九九寒,杜撰对包弹。
杜默,宋朝人,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者为杜撰。
包拯,宋朝人,曾任龙图阁学士,故称包龙图。在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人称包弹。戏剧中,有″关节不到,阎罗包老″之说。
三十四 召 伯 与 潘 安
陕右棠高怀召伯,河南花满忆潘安。
召伯,周成王时,周公、召伯共辅国政。陕以东的地方,周公主之;陕以西的地方(陕右),召伯主之 。陕右多棠梨,据说,为召伯时所遍种。
潘岳,即潘安,任河 阳令时,在县中满种桃李,一时传为美谈,有″河阳一县花″之称。北周庾信诗有:″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以来满园树″之诵。
三十五 三苏 与 二陆
西蜀三苏来日下,东吴二陆起云间。
三苏,北宋苏洵及苏轼、苏辙父子,四川眉山人。文章皆擅天下,名震一时。人称三苏,其中苏轼,苏东坡成就最高,在诗、词、文、书、画诸方面都有重要地位。
二陆,西晋陆机、陆云兄弟,吴郡吴人。二人入洛阳,以文才名重一时。其诗文辞藻宏丽,讲求排偶,开六朝文风之先。
三十六 苏轼与韩愈
苏子月明游赤壁,韩公雪拥过蓝关。
苏轼谪居黄州时,与佛印、黄庭坚等人,月夜泛舟赤鼻矶,据说此处石壁是天然的赤色。苏轼睹景兴怀而作《前赤壁赋》。
韩愈的侄子韩湘子,幼有仙迹,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出外数年不返家。一年,突然回来,书写了一副对联而去。联为″去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没过多久,韩愈贬谪潮州的蓝关。途中遇雪,韩湘子冒雪而来,叔侄二人宿于蓝关驿舍。
三十七 巢父 与 陶潜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爱小儿怜。
巢父,名许由,唐尧时期的高士。尧曾经以天下让许由,他却隐遁到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躬耕。后来尧又召他为九州长,许由以为这是污染了自己的耳朵,于是就到颖水之滨去洗耳朵。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曾为彭泽令。一天,郡遣督邮到了彭泽县,县吏告诉说,应当整冠束带迎谒。陶潜叹息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像乡里小人!″后来就归隐务农。
三十八 杜甫与边诏
杜甫清宵立,边诏白昼眠。
清宵,冷清的夜晚。杜甫因思念家乡,诗有:″思家岁月清宵立″。
昼眠,白天唾大觉。东汉桓帝时尚书令边诏,字孝先。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以文学知名,教授数百人。教课时,常常白天睡大觉,他的弟子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夜读书,昼贪眠″。
三十九 埋笔冢 与 烂柯山
智永埋笔冢,王质烂柯山。
隋 书法家智永,王義之的七世孙,山阳(今绍兴)永寺僧人。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虞世南得其传授,影响了初唐时期的书学。相传,他学书时,曾积存废笔十八瓮。然后把瓮埋土成坟,人称″埋笔冢″。又传唐 长沙僧怀素,善草书,自言得″草圣″张旭三昧。弃笔成堆,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晉时,有名叫王质的人,入山伐本,見童子数人弈棋而歌,因置斧听之。不久,弈棋的童子催他归去。王质这吋一看,自己砍柴的斧柯巳经烂尽。他回到家中,熟知的亲故巳全都不在世了,才知道离家有数十年了。
石室山,一名烂柯山。柯,即柄。
四十 陶弘景 与 温峤
入山逢宰相,镜台婚状元。
南朝梁武帝时的陶弘景,道教思想家,隐居于句容的句曲山。梁武帝吋常驾临问陶弘景以国家大事。人称″山中宰相″。
晋 温峤随刘琨北征,得一玉制的镜台。温峤丧妇后,其姑母有女,遂以玉镜台为聘礼下定。关汉卿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玉镜台,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