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丨请给我讲讲过去美好的时光
《传奇英雄故事》是一本小书,属于“读小库”的系列。说其小,一是面向的受众群体是青少年,二是这本书书页不多,图文72页。对于成年人来讲,《传奇英雄故事》的阅读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分钟。不过要是把玩这本书的话,一天,一周都可以,甚至可以是更长的时间。当然,把玩的就不单单是这本书所讲的三个故事了,封面、插画、装帧、故事本身都可以在细细端详之下,产生出另外一种美。

故事往往都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远得让我们失去了时间感。正是这种有意的缺失,故事获得了意外的合理性。它不具体到什么世代,也不会影射什么人或事。故事在开始讲述时采用这样的时间设定,为想象力的恣意张扬带来了足够的风。一个好的故事不会将说教作为讲述的目的,好的故事应该是想象力的好兄弟。我们可能从来甚少意识到故事的目的。如果说一个故事的确是讲述了一段精彩绝伦的经历的话,且不管这种经历到底有多离奇和古怪,但不得不说,一个故事所需要的想象力才是这个故事得以流传下去的动力之一。对于人有限记忆来讲,只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才有被不断被讲下去的可能。而这种深刻,多半应该是这个故事中具备的想象力。《传奇英雄故事》中包含的三个故事《勇敢的小裁缝》、《漂亮的圆饼》、《龙的羽毛》除了表现智慧、谋略和勇气之外,还应当有想象力这种轻易表现不出来的品质。故事中文字表达拓展出来的空白,将由想象力带领故事中的主人公完成。更为重要的是,想象力最终将带领故事回到日常经验中,想象力的天马行空为故事的讲述不断的承转接续,却不会将故事本书超越听故事的人所知晓的一切。一个好的故事不在于如何讲述,而在于让听故事的人能听得懂,又从来没听过。《传奇英雄故事》中的小故事---“漂亮的小圆饼”可能是一个读起来稍显乏味的故事,但却有一个最精彩的结尾。一个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谋略”为这个故事制造了巨大的反差。
在印刷术易如反掌的今天,将文字印制成为文本早已不是多难的事。不过,图文并茂的书还是不常见。图与文在表现手法上的本质不同,会造成图与文之间始终存在不那么融洽的相处。试想一下,如果用图画的方式来讲述《传奇英雄传奇》的文字故事,它最容易陷入哪一种不足呢?或许不是别的,乃就是想象力。既然是有关英雄的传奇故事,它发生在一个没有名姓的时间里,如果用不脱离日常经验的的写实图画来描绘一个超出日常经验边界的故事场景的话,那么可能造成的阅读感受就是:一次又一次被故事催生的想象力一旦试图翱翔,就又被写实图画一次又一次的射落下来。
“读小库”的《传奇英雄故事》使用的方式是用大幅画作在读者的眼前横冲直撞,文字在每一页的书页中只占据了不多的版面。非常巧妙的是,《传奇英雄故事》的插图使用了一种淡淡泛黄的背景色调,像是这本书来自很久很久的以前。更重要的一点是,也是这本书让人难以释卷的原因是,《传奇英雄故事》的插画配图要比故事本身更加得天马行空,尤其是细腻的画风是实在有些过分了!只会恨自己学不会画不来。
这本只有72页的书,一句到位的评价就是:它同时具备美和想象力。
如果《勇敢的小裁缝》、《漂亮的圆饼》和《龙的羽毛》只是作为民间经典故事也一样会流传下去。故事不乏讲述,它匮乏的始终是听众。”读小库“的《传奇英雄故事》所匮乏的也许还是听众。通常,一个讲述想象力的故事总会受冷落,不是人们不喜欢想象力,而是想象力让人们不明白。《传奇英雄故事》的文字平实直白,故事也始终不曾逃脱”意外之外,情理之中“的圈套。不过这些故事中,还是能读出”想象力“的影子来。再加上那些超现实的插画,总会让一些人在阅读这本书时离开现实一下下。

故事的特质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在另外一个故事中找到些许回答,来自童话《寿命》:
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准备给万物的生命,这时驴子走了过来问道:
“主啊,我将活多少年?”
“三十年,”上帝回答道,“你满意吗?”
“啊!主呀,”驴子答道,“那够长了。想想我活得多苦呀!每天从早到晚背着沉重的负担,把一袋的谷子拖进作坊,而其他人可以吃面包,他们只知用打我、踢我来的方式鼓舞我、振作我。请把我从这漫长的痛苦岁月中解放出来吧。”
上帝很同情它,就减了它十八年的寿命。
驴子心中宽慰地走了。接着狗又来了。
“你想活多久?”上帝问,“三十年对驴来说太长了,但你会满意吧!”
“主呀,”狗回答说,“这是你的意志吗?想想我将怎样狂奔,我的脚决不可能坚持那么久,当我一旦不能叫了,除了从一个角落跑到另一个角落,我还能干什么呢?”
上帝见它说得对,减了它十二年寿命。
接着猴子来了。
“你一定愿意活三十年吧?”上帝对它说,“你不必像驴和狗那样干活,却可以享受生活。”
“啊!主呀,”它回答,“过去也许是这样,但现在已大不同了。如果天降小米粥,我可没有勺儿。我总是干些发笑的勾当,比如做做鬼脸逗人发笑。如果他们给我一个苹果吃,我就大咬一口,不过它是酸的。悲哀常常藏在欢笑之后!三十年我可耐不住。”
上帝仁慈,减了它十年。
最后人类出现了,他是那样地开心、健康而又充满生命力,他请上帝指定他的寿命。
“你将活三十年,”上帝说,“够长了吗?”
“太短了,”人说,“当我刚建起我的房子、在自己的灶上烧火时,当我辛勤栽培的树木刚开花结果时,当我正准备享受生活时,我却要死了!哦,主呀,请延长我的生命吧!”
“加上驴子的十八年。”上帝说。
“那还不够。”人回答。
“那再加上狗的十二年。”
“还是太少了。”
“那么,”上帝说,“我再给你猴子的十年,但不能再多了。”
人走了,但还是不满意。
这样人活七十岁,起先三十年是他的本份,但瞬息即逝,这阶段他健康、快乐,高兴地工作,生活也充满了欢乐。
接下来是驴子的十八年,这时候,生活的负担压在肩上,他得辛勤地劳作养活他人,他这种忠实的服务换来的却是拳打和脚踢。
然后是狗的十二年,那时他失去了利齿,咬不动东西,只能躺在墙脚忿忿不平地低吼。
这痛苦日子过后,猴子般的生活结束了他最后的一生。这时,他傻头傻脑,糊里糊涂,成了孩子们捉弄、嘲笑的对象。
这个有些突如其来的故事来自《格林童话》。这个故事没有给人留一丝的情面,留给人的结局只有捉弄和嘲笑。不论我们如何会心一笑地接纳这个故事,它带来我们的都不是童话故事中应有的结局。事实上,从另一个方面讲,是这个内敛故事在每一次被人读起时,都毫不犹豫地嘲笑着那个读它的人!换成更直白的语言就是,我们以为读到的是故事,却从未意识到读到的是自己。
自己的故事自己读,或许这就是故事的特质吧!尤其是在一个人识文断字之后……..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