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波尔图:艺术的熔炉
艺术在波尔图的灵魂里野蛮生长。
艺术在波尔图的灵魂里野蛮生长。
虽然我也喜欢里斯本,但里斯本身上的“人味儿”显然过重了点。
所以我想先讲讲波尔图的故事。

去波尔图是在人生计划中,却不在时间计划里。我特别排斥那些摆在货架上的景点,所以我的旅行目的地大都意外地闯进我的生活。
很惭愧的说,作为电影专业的学生,波尔图国际幻想电影节的名字我还是去年才知道的,与布鲁塞尔国际奇幻电影节,西班牙锡切斯电影节齐名的世界三大奇幻电影节之一。奇幻,也是波尔图给我的第一印象。
如果你去过柏林,一定知道从空中俯瞰下去,方正统一,这是一座用公式精准丈量的城市。而波尔图是用想象力塑造的。绵延的山坡,迷人的海岸线,高低纵横,错落无序也是想象力得以无限延伸的自然基础。
从里斯本坐火车前往波尔图,大概三个小时。火车一向是国外自由行的首选。相比于飞机只能睡觉的窘境,欧洲火车途径的总是最黄金的风景线。葡萄牙处在欧洲大陆的最西端,绝大部分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这也奠定了它大航海时代与殖民主义的雄厚地位。火车一路沿海岸线行驶,碧海蓝天如同电影一样显现在巨大的透明窗户上。

人少的时候,我的小癖好是只做两人的旅行。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失”,总会有一个人或多或少处于被冷落的位置。两个人的旅行从来都是最妥当的。这次也是。波尔图的二人行很随性,订两张票,订一间房,拎着两个背包就可以出发。
四月末的波尔图,刚刚错过了奇幻电影节,春夏相交,不热不冷。
火车到达波尔图的时候正值日落,夕阳的光从路易斯一世大桥的另一面斜射过来,缆车在杜罗河上穿行,这座小小的城市竟有一种磅礴的美。
波尔图的奇幻来源与它的宽容,这座城市就犹如新式融合菜,将殖民时期世界各地的风情调和成一杯鸡尾酒。欧洲古典的哥特与巴洛克建筑,色彩奔放的南美主义,更令人惊讶的是东方的青花瓷文明,再加上现代与当代的新派艺术。神秘,混沌,明媚,让这座城市成为了众多魔法小说的灵感之源。

放下包裹后,就让自己在城市里瞎转转。不用看地图,也不怎么会迷路。
旧城区保留着文艺复兴的气质。夕阳将至时登上波尔图的牧师塔,可以看到最美的波尔图全景。红顶的老城区,杜罗河对岸的新城区。历史似乎停留在这里,城市如故,唯一变化的是来往的过客。

瓷砖是葡萄牙的一种艺术特产。葡萄牙蓝,源于阿拉伯传入的瓷砖画技术,经年的蓝白色混合,形成了类似于东方的青花瓷文化。波尔图的圣本笃车站,大教堂都由青花瓷画装饰而成。悠闲的时候,可以读读画上的故事,都是这座城市的历史。
很多慕名而来的波尔图游客,大都因为几张彩色房子的照片。杜罗河畔的彩色房子,让整座红砖白瓦的古典城市,新添了一股南美风情。这几年陆续有很多城市因为彩色的房子而走红,意大利的五渔村,威尼斯的彩色岛,英国的布里斯托,哥伦比亚的瓜塔佩,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彩,是一种奇幻色。人们对彩色趋之若鹜,就像一种神秘力量,或者心理暗示。彩色的世界仿佛最符合英文之中的“Wonderland”。乐园,明媚的欢乐。
古典,融合,是波尔图的第一色。


1991年,J.K罗琳因为母亲的逝世来到波尔图,成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坠入爱河,结婚生子,专注写作。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波尔图的文化深深渗透进了哈利波特的故事中。
将近一百四十年历史的莱罗书店,是新艺术运动与哥特风格的融合,被誉为世界最美的书店之一。红色地毯的木质旋梯,教堂般的彩色天窗,书架上的石雕头像,古典的书架成了罗琳笔下霍格沃茨学院的原型。而作者更是在Café Majestic写下了整个系列的第一章。
艺术融合的波尔图魔法不仅塑造了哈利波特,还成为了宫崎骏画笔下《魔女宅急便》的城市原型。魔法,神秘,是波尔图的第二色。

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波尔图,增加了第三种原色。
从老城区坐公交车前往新城区,现代与当代艺术的气氛愈加浓烈。花园是波尔图的城市特色。
绿色,自然,充满现代感。挑对季节的话,市中心附近的水晶宫花园是城市绿洲的绝佳代表。海鸥是老城区上空的领主,而孔雀则是水晶宫花园的主人。
进一步驶离老城区,最值得造访的就是拉维斯当代艺术馆。当代艺术在大众中的口碑并不好,过分挑战人体工学,唾弃叙事性,追求所谓的“少即是多”,让当代艺术显得不近人情。但近几年兴起的互动艺术,增添了体验感,拉近了这种艺术与年轻人的距离。拉维斯当代艺术馆的展览则大大发挥了这种互动性。

从市中心出发,上车买票,大概半个小时车程。
简约,漆白色的规则扁平建筑。
自然,绿地树林环绕。
花园,艺术馆,还有别墅。
阿尔瓦罗·西扎的设计让艺术馆呈现出远离喧嚣的开阔与疏离感,落地窗与自然融合,突然出现的透光口在博物馆中形成错落的阴影。入口往往显得低调,因而每进一个展厅都是迎面的惊喜。艺术馆中包含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各种现代及当代艺术作品,各种世界级的临展是最值得一看的。
艺术馆后花园也是展览的一部分。绿色植被笼罩着巨大的雕塑,如同现实世界的小人国。花园中的装饰艺术别墅并不值得进去,但别墅外观与花园组成的简约风格却别有风味。这里不过是波尔图现代风格的一个缩影。


涂鸦艺术是波尔图的另一个现代特征。欧洲对于街头艺术有极高的开放度。布里斯托成为了涂鸦之城,游玩布鲁塞尔也以寻找街头涂鸦为乐,更不用提柏林墙了。布里斯托的涂鸦极具大众审美,而布鲁塞尔的更有艺术家的个人特质。波尔图的涂鸦则强调某种与城市的融合度,它更像是对于城市的补充,高大,隐匿,在楼房的缝隙间,填补空白的缺陷,与街道形成和谐的色调。
在波尔图旅行,更多是探索。景点打卡显得没有意义,因为这个城市的美总是藏在细节中。

舌尖,味蕾。
也许你们阅读这篇文章,等着的就是这个部分。
即使没去过葡萄牙,也一定听说过葡菜。大航海时期开始,葡萄牙向世界传播了它的饮食文化,在澳门便能吃到正宗的葡萄牙美食。
在葡萄牙,你大可以放心地走进每一家小店,踩雷的风险是很低的。传统的葡萄牙菜以海鲜为主,酱汁大章鱼,龙虾芝士乌鱼面,咖喱海鲜,或是海鲜焗饭都是最传统的选择,像三文鱼牛油果碗,水果牛肝等新派菜则大胆地将甜与咸结合,激发食客新的想象。
小巷中的“Brunch”也是充满创意,南瓜摩卡,本尼迪克蛋与酸奶水果碗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摆盘。必须提一下的,是波尔图的湿三明治。这是我们晚上十点也一定要出门寻找的美食。三明治加上芝士,用特殊的汤汁浇湿。汤混着面包与肉,极具特色。葡萄牙的菜就像葡萄牙的城市一样,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跨类别食材的搭配控制在尺度之间,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从摆盘到味道,你只会一遍遍惊叹。


同时,你也会惊叹于自己的食量。我就创造了一天五顿饭的记录。
下午茶的选择一定是蛋挞。葡式蛋挞的味道只能留在葡萄牙,一旦长途跋涉或是放进冰箱,味道就会从天堂跌落地狱。葡挞的味道是很热情的,不是香精的冲,而是食材与烤具的香气。皮的酥脆,馅的香滑,是一直吃都吃不腻的。
在波尔图,一定要喝一杯波特酒。杜罗河上放着酒桶的船是这座城市的风景。加强型的葡萄酒,略高的酒精度数,六欧元一杯,餐前纯饮,甜度高的,可以配着甜点吃。也许微醺之中,吟唱着爵士乐,就能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奇幻,是波尔图给我的第一印象。
融合,是波尔图给我的第二印象。
而离开波尔图,再让我形容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我真的不好说,也说不好。在波尔图,任何一个形容词都变成了可能。即使再来波尔图,我一样可以发现更多隐藏的城市秘密。
所以这最后的印象,就是可能吧。

文案:Olga君
摄影:Olga君(部分除外)
© 是Olga君啊
出品:OLGA 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