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高畑勋的动画作品
查看话题 >随笔:宫崎骏与高畑勋

最近正在补齐吉卜力动画室的所有动画电影,所以很难不避免到一个永恒的话题:宫崎骏和高畑勋。
在吉卜力动画室的所有作品中,宫崎骏独自扛起半片江山,共11部动画作品,第二是高畑勋-5部,剩下的所有导演,都没有指导过达到3部以上的动画作品。虽然这应该并不是铃木(吉卜力的主制片人)和2位导演的愿望,但是吉卜力工作室这30年来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为两位动画导演拍电影。到21世纪后,宫崎骏的统治力更加强大。
我看过两部关于完整的关于创作《幽灵公主》和《辉夜姬物语》的纪录片,从这两部动画作品的制作上其实可以看出两个动画导演间很不同的处事风格,但要制作一部动画电影,对两人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宫崎骏是一个集才华和努力为一体的“超人派”,自己画分镜,自己确定人物,自己考核所有动画上的动作、颜色,主题,真正的全才型的导演。当然,制作一部动画还是需要集体的劳作,我觉得要让我来进行他们工作室的加班,我应该接受不了,而宫老经常和年轻几倍的员工们一起画到晚上12点,早上又早早地来上班,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我相信很少人能坚持的下去。
相反高畑勋没那么勤快,介绍他最多的都是说上班压点到,躺在沙发上起不来。高畑勋可以做到这些,还有可能是因为--他不会画画。很多人都不知道,高畑勋是东京大学法语系的学生,所以他来动画界也是打破了自己的安全区域。因为是学法语,高老所接触到第一批动画作品是来自法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畑勋比宫崎骏年长5岁,当时一起在东映动画工作时,高畑勋提拔宫崎骏为自己的作画师,他们一起制作了《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三千里寻母记》等等,直到制作《红发少女安妮》后宫崎骏的翅膀硬了,他离开高畑勋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鲁邦三世》,在这部作品后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独立长片《风之谷》,这就是一切传奇的开始。


高畑勋在初期其实和宫崎骏的名声不相上下,他们两个人连续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吉卜力的一个鼎盛时期,做到了1988年《龙猫》和《萤火虫之墓》同日上映,比较起2013年的《起风了》和《辉夜姬物语》的同日上映计划失败告终,其实这更能令人怀念起25年前,原来这两个人是如此年轻气盛。不过从商业角度出发,铃木为什么要安排两部作品同期上映呢?这样不是抢票房吗?其实我不是很理解,不过铃木在发布会上如此解释2013年的同映计划说:“因为两人是竞争关系。”在高畑勋先生去世之后,铃木先生再次故作轻松的说:“你们把两人的关系想得太美好啦,它们是对手。”
可能有一定的逗趣之意,但宫崎骏和高畑勋虽然是同一个动画室的领旗人物,但是在工作上他们一直视对方为竞争对手,铃木能在官方场合能如此坦诚,其实也能说明两个人是良好的竞争关系。高畑勋在初期为宫崎骏的《风之谷》、《天空之城》担任制片人,宫崎骏也为《岁月的童话》担任制片人,但是自《岁月的童话》后,两人都不再参与对方的作品,估计是自知对方和自己的意见不和,又是工作室同层次的主要创办人,不好在进行创作上的插手。
如果单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宫崎骏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永远都可以按照进度表来做工作,即使是《幽灵公主》在将近完工后又增加了原画的任务,宫老也是带头在工作室里与员工们一起奋战。而高畑勋则总是让人担心,铃木在纪录片中略带调侃的说道:让高畑勋参与制片,成本永远都可以严格的把控,但是自己拍电影,钱老是被他提前花光。


在《幽灵公主》和《辉夜姬物语》的纪录片中其实可以对两位导演的风格略知一二,《幽灵公主诞生物语》是全方位,按照绘画,动画,配音,宣传四大部分进行纪录,全方位的展示宫崎骏带领的《幽灵公主》团队的工作状况。在《辉夜姬物语》中却很难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拍,因为总是出现“我们分镜还没写完,其他人员暂时休假吧”“这样的宣传我不同意”“又要拖档期了”这种事情发生,铃木直接在发布会上吐槽:“大家好这是《辉夜姬物语》电影的制片人西村义明,06年他开始参与这份工作,到现在他已经结婚了,生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都上小学了(然后这部电影还没上映)”所以会出现到2013年10月份(《辉夜姬物语》上映日期2013.11.23)高畑勋还在参加配乐的录音。有记者问西村:这真的是高畑勋先生的最后一部电影了吗?西村回答:最后的了。想想真的很无奈。

但高畑勋的魄力在哪里?他是除绘画之外的全才,他在从事动画导演40年,他精通法语,精通音乐,但最重要的是,他懂得自己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即使他不会画画,他也可以通过指挥别人所达到他所想要的效果,不提《萤》《岁》和《狸》,《山田君》和《辉夜姬物语》的风格都是打破常规观念的动画风格,而且其实他做到了。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掌握着别人没有的资源。
其实高畑勋在吉卜力的前三部作品都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只是《山田君》的亏损实在太惨烈,不仅仅打击了工作室,也打击到了他自己。其实可以用公司经营的方式来看待,《辉夜姬物语》的纪录片详细地介绍了高畑勋所面临的打击,因为吉卜力的作品基础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线条风格,所有的工作人员所习惯的也是这种风格的绘画,你要改变绘画风格听起来容易,实际上你改变的是这个公司吃饭的风格,所以当时工作室的内部一片混乱,估计宫老一直也对此耿耿于怀。

再说回《幽灵公主》,听了铃木敏夫对电影宣传的一套,让人确实是启发很大。铃木说:以前拍动画就觉得很好玩,票房其实对他们而言并没那么重要。但《幽灵公主》这一次是铃木对待宣传工作最认真的一次。他不仅和电影院线谈判,让《幽灵公主》可以保持放映规模,还与东京的电视台合作进行宣传,确定了《幽灵公主》的宣传方式,宣传标语。为了突出宫崎骏“与前面作品不同的史诗巨作”的点,在预告片中加入暴力元素;与东宝放映负责人施压,保证其放映的规模等。宫崎骏和它的《幽灵公主》可以创造日本的新票房纪录,除了作品本身令人震撼外,铃木的远见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幽灵公主》的成功和《山田君》的失败后,两人的差距一下子被拉大。但因为宫老的票房吸引力太过于恐怖,所以才可能有了高畑勋最后的绝唱《辉夜姬物语》。谈起辉夜姬物语,就不得不提一下制片人的问题了。铃木在说到两位导演的新动画作品在同时进行时曾说道,他实在没有办法同时管理两个导演的作品,稍微偏向哪一个人际关系上都不好处理,所以才有了西村义明的加入。其实在高畑勋做完《山田君》后在制作动画方面完全属于半退休状态,但是宫老的脚步完全没有停止,《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金鱼姬》,一直到《起风了》。其实照我而言,铃木和宫老的合作已经完全熟门熟路了,本来就忙,何必吃力不讨好的又参与进另一个导演的作品呢?所以西村可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份工作不仅比宫崎骏那份辛苦多了,还受到相当的质疑(档期延后),被传奇导演和传奇制片人压来压去,当然,他还要维护这个21世纪后早已处于工作室边缘的高畑勋导演。
但其实铃木非常给高畑勋面子,他专门为高畑勋创造了“第七工作室”,我刚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个为创造《辉夜姬物语》的技术部门,但其实这是给高畑勋又创造了一个“吉卜力工作室”,所有的全套设施、人员都给了,只是工作地点不在吉卜力本部。再简单点说,这个“第七工作室”就是为高畑勋创作电影专门建的一个工作室。如此瞠目结舌的奢侈程度,是为了符合《辉夜姬物语》绘画风格才采取的措施,这个世界上能做这么贵的动画,这么任性的给一个老头一个这样的工作室,也就吉卜力能干吧。但如果没有宫老这样的票房怪兽,高畑勋也很难再找到投资。
宫老的表现力很强,对外非常有亲和力,所以你能在网上看到数量繁多的关于宫崎骏的纪录片,相比起来高畑勋的就少很多,目前我也就见到《辉夜姬物语》这样完整的纪录片。但是其实他们两个互为吉卜力的表里,谁都不可或缺。

大师之间的情谊是怎么样的?高畑勋到宫崎骏家里,宫崎骏开口就问:原画还剩多少?上色了吗?听到还剩几百张时,脸上马上显露出一种“尼玛你都拍了多久了怎么还做不完?”的样子。高畑勋在电视机前吐槽宫崎骏:一个动画导演,仅仅因为自己不拍长篇动画,有必要天天开发布会说自己要退休吗?你是不是要和演唱会一样搞什么退休巡回演出?宫崎骏吐槽说我跟他没有交集了。他们做完《山田君》的那天,我去工作室,发现工作室里弄得乱七八糟,他这人就不知道要收拾。其实这就是平常人的世界啊哈哈,动画的意义和艺术都是给外人看的,到这几个人头上,对对方的印象里应该还是这种如同事般琐碎的小事吧。
在回顾完吉卜力工作室的全部动画作品后,特别是两人的最后两部作品《起风了》和《辉夜姬物语》,实在感慨虽然两人都是功成名就的70多岁的老头了,但是对动画的想法还是不断在突破。《起风了》是宫老最贴近现实的作品,电影中的的压抑和冷静不像是他以前作品中的风格;《辉夜姬物语》的制作难度远高于《山田君》,又是高老较少碰的奇幻题材,题材宏大又以悲剧结尾,仿佛又看了一遍《源氏物语》。


动画片比起真人电影,可能会缺少一些“深刻”、“黑暗”等字眼,但是动画片的目的,不就是让人唤回对生命的期望、对童年美好的想象吗?说到这里,两位大师就是在用动画的形式勾勒这一种美好、纯真的事物。忍不住想看宫老的最新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