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月 绍兴
想卸下每日忙碌的自我,摘掉逢人就笑的面具。想找回那个在角落安全做着自己的自己,内心平稳,相信着未来可期的自己。给自己几天假,等等还在身后徘徊的自我。按下暂停键,停下来。 周五不早不晚,太阳不算强烈,我背上简单行囊,搭上15路公交,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我投了一元的硬币,听见哐当的一声掷落。公交晃晃悠悠,接上地铁。过点的地铁人流稀松,我仰着头,带着口罩,闭起眼,坐到终点。 把自己从城市中解离。买张票,身体跟着列车,来到绍兴。 一路什么也不曾多想,路人偶尔上下,不交谈,不迎合,我一个人,活在当下,朝一个点,有一个方向却没有地图。 人生是不是也如同这样,没有地图,到一个点,跟着随性闪过的念头,不需要刻意安排,任由外界带你到未知的地方。浑然不觉的顺理成章,真的很放松。
来绍兴的选择是对的。小城不大,游客不多,司机操着绍兴普通话,能懂则懂,不懂笑笑而过。一路北站直达鲁迅故居,水乡和古城,恰到好处的结合。燥热的午后,阴凉处镇民闲坐,游人三三两两,偶尔路过导游带着群人走过,有跟我一样独行的旅人,看门口买黄酒冰棍和酸奶的冰室;看大婶排着精致糕点的小铺;吸睛的咸亨酒店和孔乙己牌匾。我看见一家名为“一石居”饭店,店面自诩简简单单,只是绍兴家常;我抬脚入室,只一桌打牌的闲散人。女掌柜斜躺木凳,我发声点餐。 要了碗茴香豆和一份糟鸡。第一次吃,味道很普通,有点咸,就着下午两点剩的米饭,像极了朴实无华的生活。上下颌一张一闭,机械化,我停止对食物的判断,只是感受味蕾上简单和豆香和酒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就这样活在当下,喂饱自己的饥肠辘辘。 结账出门,迈入鲁迅故居。 我喜欢古朴的连廊,荫庇的大树,简约的院子和靠背的木凳。弯曲的木制廊道,带着我游人的身体与思绪,顺延着鲁迅成长的轨迹,早起晨念、书房苦学、一餐一饭、偶有院子嬉闹、时听先生怒责,书屋刻早,而后弃医从文,成一大学家。 “踏莽原 刈野草,热风奔流 一声呐喊 痛毁灭 叹而已,十月噩耗 万众彷徨” 从前读不懂的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堂上,时空转换,娓娓道来一个满怀希望成长却遥叹社会依旧新兴青年的心路历程。满心的无奈和愤然,终究就剩一声叹息。像孔乙己搬被人遗忘在历史的车轮中…… 踏出故居,被三轮大叔的揽客声止住。穿着红T恤的大叔,热情的推荐古城的另一游览路线。我笑笑摇摇头,罢了罢了,何不随他心意。遵循这他的建议,上了乌篷船、游了古街道、三轮车的咕噜在古镇的石子路上摇摇晃晃、颠簸出一片祥和的小镇生活。摇乌篷船的老爷爷,身材纤瘦,手摇出岸口,而后双脚有力的划桨,一上一下的水圈在水流中散开,端坐船头的桨夫,仿佛随时都要唱出歌来。我转过头,他看着我笑,阳光从桥下穿过,洒在他嘿呦的脸上,棱角分明,顿生生活的热气。 乌篷船的尽头,是沈园的入口。 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你听过吗?我16岁上下,看别人的笔记里写着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传颂了几代的恋情,是否从沈园的围墙内传唱而出呢?我没有进去,只是想起曾经被诗句触动当年的自己,居然在一时兴起抵达的小城里,偶遇了。 三轮大叔带我逛遍古城小街小道。蔡元培故居、王羲之的题扇桥和洗墨池、满屋酒香的黄酒作坊和会稽山阴兰亭作诗……诗酒年华,煮酒话今朝,绍兴可真是穿古越今的文人城市,可品可谈可赏可叹,你看古人,再看今我。 我还在烦恼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