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忠诚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人类社会形态从氏族部落形成开始,忠诚的意识就逐渐形成了,起初是由血缘关系的亲情而产生的依赖和信任,是族人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忠诚”的内涵更是越发饱满清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彼此间获得忠诚的渴望更加强烈,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从贤达智者到凡夫俗子皆如此,可见忠诚的重要性。
把“忠诚”二字分开理解,敬心守义、笃信秉实。“忠诚者,人之正道也。”忠引百德,孝领百善。忠诚是传统美德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人行于世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并把它作为褒奖某人品格的最高荣誉,古今中外皆为此是。对待家人我们要忠诚,家庭才能幸福;对待事业我们要忠诚,事业才能兴旺;对于爱情我们要忠诚,感情才能长久;对待朋友我们要忠诚,才会值得信赖;对于信仰我们要忠诚,内心才能坚强!所以,忠诚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引导人们向善从真的内在源泉。
坚定的信仰是忠诚的强大驱动力。人做任何一件事必须相信他是真的,是能够实现的,才会尽全力去争取,否则就会敷衍了事或是踌躇不前,这样何来信任?忠诚更是无从谈起。忠诚一般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忠于某人或某组织以其言行唯马首是瞻,另一种是忠于信念和精神甘愿肝脑涂地而无悔。第一种很容易办到,只要做他喜欢的事、说他爱听的话就行,不免有阿谀奉承之嫌。这种忠诚很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质淡化,甚至转为背叛。另一种忠诚就难得多了,要求我们不仅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还要敢于挺起胸膛捍卫所忠诚的信仰。当我们每个人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忠于党的那一刻,就表明我们的信仰是马列主义,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们忠诚于党的实质就是忠于共产主义信念。无数革命先烈与前辈的实际行动已践行了这一真理。陈云同志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把是否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我们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人民立场作为我们根本的政治立场,这才是一名党员对党纯粹和高尚的忠诚。
无私奉献是忠诚的客观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从人民立场出发,用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废寝忘食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实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工作标准,不仅要有容人容事、心胸坦荡的豁达,还要有无私忘我、勇往直前的勇气。“贫穷和两极分化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创新的实践道路上,我们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犯错误,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就会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不计较个人得失与荣辱;就会有积极的态度去纠正失误与偏差,不推诿塞责。落实到实处,就是要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高度负责,容不得半点误差,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群众的诉求当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是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就是对党最无私的忠诚。
忠诚在方寸。方寸之心只要装着党、装着人民、装着祖国,那我们的心胸就能容得下万里山河。我们就能昂扬抖擞的为党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就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