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那两个字
前几天跟我学生时代一个寝室的老四聊天。
老四说:老五啊,昨天我差点跟你借钱,但我忍住了,我知道你肯定不能借我,所以我跟老二和老七借的。
我就问他:多少钱啊?
老四:"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一万二,我都奔四的人了,一万二都没有,这么一想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口。然后我管老七借吧,老七说因为疫情我这工程一直压着呢,根本没周转,我只能借你一万,那两千我真的死活拿不出来了,然后老七又跟老二替我借了两千……你说这叫啥事儿啊!我这一个月才三千多,我还他俩就得还好几个月……"
我就纳闷:干嘛就一万二,啥钱啊?
老四:"交保险啊。"
当时我还是没懂,因为老四是我们寝室唯一一个在体Z内的人,我以为他的保险应该是公家给交的或者说在工资里直接扣除的,他也给我解释了一下,但我一直都不喜欢这类事务性的内容,也没仔细听,囫囵吞枣地理解为这笔钱必须在一个特定日期内缴纳,否则就要影响今后,不得已才借钱的。
然后我就问了一个问题:保险是保障今后的,你这眼皮底下都没法保障,为啥要给今后交钱啊。
当时我也是脑袋一秃噜就随口问了个我认为很在逻辑上的问题,其实没有讽刺的意思,但也就是这个问题把老四给噎住了:
“对啊,我咋没这么想过呢……我这一下连续好几个月都没保障了,我干嘛要给今后操心啊……唉,还是你们生意人脑子活,我这一天天在办公室都呆傻了!”
我说你们也是的,怎么日子就过得这么穷呢,借钱都借出人体蜈蚣来了……
老四就在语音里叹气:唉,啥也别说了,就是在办公室呆傻了!天天就是开会开会写材料,脑子里也不合计别的啊,也不像你什么人都接触、什么行业都干过,你脑子活啊!
话都让老四说完了,本就是他夸我,我就不好再张嘴给自己贴金,但老四没有让话题停下来:
“唉,刚上班的时候也不想在这行业里久待,合计自己还年轻,以后时间还长,年轻就是资本,什么时候换不行呢,但没想到啊,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就一眨眼的工夫啊,眼瞅就四十了!四十岁的人还能干啥啊,全都把时间浪费了!”
我就和他开玩笑:我给你指一条阳关道,你去找个富婆,把自己嫁了就行了。
老四:“我倒想过!但是岁数在这摆着呢,身体不允许啊!”
我说你是不是sa!你不行,但你可以把老七和老二塞给富婆啊,他俩行不就完了吗!
然而老四没反应过来:“哦……但是……这里面跟我有啥关系啊?”
我一字一顿、一本正经地告诉他:“然后,你只要,跟老二和老七,谈一个分成比例,把富婆给他俩的零花钱,按比例分给你,这样,你就可以躺赚了啊,躺赚难道不香吗?为什么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啊?”
老四在语音里嗷唠一嗓子:“唉我去!我咋没想到呢!哎呀我这脑子啊……真的,都在办公室呆傻了这么些年!”
不想继续聊下去了,虽然是玩笑话,但玩笑开得干巴到这地步,想开个车吧可连二挡都挂不上,那还有个啥意思呢。
无独有偶,大半夜我跟我妹聊了一个小时。
我妹是主动找到我聊天的,确定我没睡觉之后开始跟我倒苦水,倒了半天大概意思是——都说什么“男怕选错行”,但现在看来,女也怕选错行了,赚了这么多年死工资,后悔当年毕业的时候没听老师的话去学金融,因为刚了解到,当年听了老师劝去学金融的一个同班同学已经很发达了。
我妹的口吻跟老四十分相似:本以为随便找个工作吃几年青春饭做跳板,有点社会经验了就往高处爬,但没想到这一杆子就扎到泥里、再也上不来了,一个岗位一干就是10年,再过几天就是33岁生日,每个月那几千块钱还完了房贷就是饭钱,下个雨车都不敢打,有几个滴滴的优惠券都要算着花,觉得活得太憋屈了,也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懒,当初怎就忘了先凭青春饭做跳板的想法,结果现在都33了,明年34了,后年就35……
我脑子里想的是“你哥我36那年就提前退休了”,但觉得这机灵抖得太恶心,就忍住没敲出去。
然后她自己就继续絮叨:
我妹:“真的,我现在只想暴富。”
我:上班的就别想暴富。
我妹:“把希望寄托在买彩票。”
看到这话我就很晕厥,我以为她被自己学金融的老同学刺激到了,终于想跳出来了,然而紧跟着一句竟然是这么个极小概率的事件。
我也只能”激励”她:那你努力吧,你得比马云都努力才行。
然而我妹心里很清晰:“不,心灵寄托而已,我是不会努力的,所以只是想暴富。”
我都不知道是我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她说话表达有问题了,就只能中性地夸一句:行,挺冷静。
我妹接下来的话让我一下就笑喷了:“穷能使人看透一切。”
我说,得了吧,真看透一切的人不会穷。
然而她很赞同我的看法:“穷的原因还是懒,不动脑也不动手,最初的方向就是错的。”
我还不厚道地补刀,其实是想接着今天她难得下决心给自己撕伤疤的时候,让她干脆再疼一点,也许就发生质变了。
我引导道:谁给指的阳关道呢?
我妹没有直接回答,还是自言自语的语气:“而且打工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在不断被社会的XX势利下,慢慢对升职的绝望,对知我的否定。所以,现在的我只想吃喝玩乐,并没有什么上进心。”
她还挺清晰的,这种清晰度加上她的语气,我怀疑她当时在对镜小酌。
我就赶紧把她从莫须有的镜子前拉开:别说你了,我那个刚上大一的最小的弟弟(我舅的儿子)跟你说话一个语气,虽然内容不一样,但就是这个态度。
我妹:“但是我到大学毕业的时候至少还是斗志昂扬的呢,都是办公室把我圈得忘了自己是谁了。”
好么,又是办公室,就像前后两个海鲜市场一样,同时指向这一个证据,似乎都可以盖棺定论了。
我说,你啊心里挺清晰的,特别清晰,但就是不够狠心,再就是动力不足,不光自己动力不足,周围的动力也不足,但凡你咬咬牙跳出来,然后再有个人推你一把拽你一下,你也就出来了,出来了你也就不想回去了。
我妹:“嗯是这个道理,我月薪4000的时候就只能想象如果我月薪4万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但也就是在月薪4000的基础上想,但今天不一样了,我是真看到月薪4万的老同学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了,完全超乎我想象,真的,贫穷能限制想象力是真的,太穷了连做梦的内容都会被人笑话,其实都不用别人笑话,我自己都会笑话自己……
看她是真的被触动到什么了,机会难得,我也就继续推动了一把:现在网络上啥没有啊,什么人的生活偷窥不到啊,非得看你同学么。
我妹:“那不一样,真的,看别人,那些人你都不认识,但自己同学一下就感觉可近了,一下子很多过去感觉虚幻的东西就会变得特别真实,就觉得,我的天,原来之前看到的网上的那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啊!只有这种真实才能让自己醒透。可能这么说你是理解不了的,因为你这么多年到处跑,什么都干,你接触的人多、生活方式也多,见识也多;我不行,我这10年看的就是那几张脸,别人的生活根本看不到,时间长了真就以为所有人都跟我们一样了。”
之后,我妹又扯了些关于养孩子的事,就去睡觉不聊了。
短时间内两段谈话,两个人都提到“办公室”,其实办公室作为一个实际的物理存在有些无辜,说白了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安乐窝。躺在安乐窝里容易,睡一觉也容易,睡醒了或者被吵醒了的概率也很高,但这都不是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即便被吵醒了,很可能也是继续在床上躺一整天,压根就不会起床、洗漱、吃饭、出发……
都是躺在床上,睁眼和闭眼,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时代,每个周一的早上都会进行一种仪式,那个仪式上都会放一首歌,那首歌最最开头的两个字,就是“_______”。
学生时代十多年,无数个周一、无数次地唱出那两个字。
然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