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小朋友住进来为什么让我不舒服
很久没有坐下来写一篇超过140字的文了,打开豆瓣写日记的这一页,最上面的“添加标题”就难住我了,我也不知道这一篇的标题是什么,或者说这一篇里我会胡言乱语些什么,只是感觉最近心里的想法很多,需要一个出口,现在、这里就是那个出口了,是梳理、是自问,或者,仅仅是倾倒。
对于一个习惯独居、远离家人、朋友四散各地的人来说,日常趣事或囧事、快乐与烦恼大多一个人消化,这是与不愿承受亲密关系的责任而伴生的不可避免的状态,我知道。
最近萦绕于心的一件事是,一个30年来每年只见一面的亲戚小朋友在毕业之后,因为要准备所在城市的某些考试,而暂居在我家。理智上的我非常愿意帮助她,因为曾经的我也希望在自己身处异地的时候有一位亲戚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情感上的我总觉得不太舒服。这几天我总在试图自问,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不太舒服,是长久独居的习惯让你不能适应多一个人的生活,还是最近经济窘迫让你无法承受多照顾一个小朋友。从她跟我说要来住到现在她已经住进来2天,我还是没彻底明白这种不舒服从何而来。
我一直认为让一件事情或心情过去的方式就是直面与体验这件事情或这种心情,所以我试图从生活细节梳理出不舒服的理由。
首先,是居住环境的变化,原本被划分为厨房储物的一部分现在变成了她的床,原本储存在这个地方的东西就不得不见缝插针塞在了家里的其他位置,加上家里原本的储物空间已经被用完,小朋友带来的一个箱子和一个大袋子就不得不裸露在外面,这种空间用途的改变和杂乱的状态让本就讨厌酷热夏天的自己感觉随时要崩溃。看来物理空间对人的心情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至少对我。
其次,就是最近窘迫的经济状态了吧,开年到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学生数量大幅下降,课量也随之减少,刚好转一点的个人经济又转头向下,而且不知道小朋友要住到什么时候,也让我有点慌。不过小朋友住进来的这2天,非常积极地购买了食材,看来是个懂事的小朋友,所以经济这一点也许不成问题。
然后,是这位小朋友的说话方式总有一种强撑的轻松,也许孩子自己心理上也有些别扭吧,加上我们几近陌生人的关系和我自己心理上的不舒服投射到环境中,哇哦,大型尴尬现场,而且还是如此close地生活在一起,写下来的当下我都觉得好窒息(捂脸...)
最后,是我自己内心的矛盾让我分裂,是理智上的白莲花和情感上的自私鬼让我分裂,理智上想帮助她就像帮助过去的自己,但私人空间被入侵被共享、私人生活被迫展示以及尴尬的社交都让我难受。
大概就是这样吧,这样剖析下来写下来有帮助吗,好像也并没有。理智仍然想做白莲花,杂乱仍然杂乱,尴尬仍然尴尬,但似乎也没什么办法,人已经住进来了,还是自己愿意让人家住进来的。
啰嗦至此,废物如我想出来的解脱自己的方法是,觉知、然后接受自己每一种当下的心情吧。烦恼来临就经历烦恼、平静来临就经历平静、愉悦来临就经历愉悦,就把这一次的“同居”当作一次觉知和内观的修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