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
最近,北京新发地确诊病例的出现让似乎已经慢慢淡出国人视野的新冠病毒又重新成为人们的下饭谈资。
每当谈起病毒病菌,感觉自己了解但是又说不清它们到底是什么。
我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看到几篇还不错的相关文章,内容肯定不太全面、也没那么严谨,但好在通俗易懂有趣,现整理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病毒到底是什么?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也就是说病毒连完整的细胞都没有。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核酸是双链结构,所以稳定而不易变异,例如天花病毒、乙肝病毒等。RNA病毒的核酸是单链结构,很容易变异,例如非典的SARS病毒、此次的新冠状病毒、艾滋病毒、多种流感病毒等。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别的生物细胞中,摄取其营养物质才能生存,被寄生的生物一般称为宿主。
病毒的毒性到底指什么?
严格来说,病毒本身并没有毒,因为只有宿主生物好好的活着,病毒自己才能生存。所以病毒在侵入生物后,会尽力去适应宿主,以求和谐共处。
通常处于潜伏期内时,病毒基因随着宿主细胞的繁殖而繁殖,此时细胞内病毒数量增加不明显。人体一般不会表现出感染症状。
当病毒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严重影响了宿主自身细胞的营养代谢和功能的时候,寄生区域细胞不得不向免疫系统求救。
于是免疫系统组织大量免疫细胞,围攻被感染的细胞、吞噬病毒。这场免疫细胞与病毒的战争表现在人类身上,就是俗称的炎症。
大敌当前,免疫细胞要扩充军队,此时去做血检,会发现白细胞数量往往超出正常水平。
为了消灭病毒,免疫系统会适当提高体温,因为病毒在高温环境中的活力和繁殖能力下降,而免疫细胞的活力增加,这就是发热。
同时由于战争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增加各个器官的负担,所以病毒感染发炎时,人体通常都会虚弱无力。
以上都是普通病毒入侵后的常见症状。
还有些独特的病毒,比如艾滋病毒,它们直接寄生在免疫细胞中,免疫细胞眼睁睁的看着却无法攻击,坐等其长期潜伏而不断壮大。随着感染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正常的免疫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免疫力不断降低,对所有病毒病菌的感染,都毫无招架之力,最终死于各种感染疾病。
还有不常见的症状,比如炎症因子风暴(学术上称作“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面对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有时会做出错误指令,对感染病毒的细胞和器官采取无差别攻击,导致大量正常细胞死亡,造成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直至人死亡,这叫做免疫过激反应,临床上也叫过敏症。
总之病毒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实际是人类自身免疫系统防御病毒攻击时产生的副作用。
最后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无症状感染。由于每个宿主自身的免疫能力不同,有的宿主在病毒入侵后,自身的免疫系统会限制病毒的寄生区域和繁殖规模,但不会围剿它。宿主就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同时成为该病毒的携带者,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何战胜病毒?
首先最基础的是人体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以皮肤、粘膜等为围墙,阻挡大量病毒。
第二道防线:各种体液构成的“护城河”,如唾液、泪液、胃酸等,无数病毒在强渡“护城河”时,会被体液溶解杀死,飘尸在护城河里,最后被排出体外。
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识别“非己”成分(外来异物)的能力,并将其围攻、吞噬,进而清除。
但是,天网恢恢疏而有漏,仍有少数病毒通过不断变异等伪装骗过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进入细胞内。
对于已经进入细胞内的病毒,除非能识别病毒并区分健康细胞和感染细胞,将病毒和感染细胞杀死,才能治愈病毒性疾病。但是,现有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这样,任何杀死病毒的药物必然杀死感染细胞和损坏正常细胞,这是病毒药物很难绕过的坎。
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类自身的免疫细胞和抗体。
人体免疫细胞与病毒的作战中,全胜,就产生了抗体,把病毒清除;全输,就表现为重症;各有胜负,就是轻症;和平共生就是病毒的携带者和宿主。
例如,人类免疫细胞与乙肝病毒的抗争中,就因为个体免疫功能差异而有不同表现。即:免疫细胞全胜,人体就可以清除乙肝病毒,产生抗体;全输就是大三阳;各有胜负,就是小三阳;相互妥协而实现和谐共生,那就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抗体是人体在感染某种病毒并康复后,免疫系统把对这种病毒的作战攻略形成记忆并保留下来一种蛋白质。再次感染同种病毒时,抗体能将其快速有效的清除。
所谓疫苗,就是把病毒进行灭活处理,让其不能繁殖或生存,然后注入人体,让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通过一场实战演练,形成抗体。
最后给大家推荐樊登读书会里面的《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这本书,听了之后相信大家会对我们自身的免系统有更具体的了解。某站还有个动漫《工作细胞》,也是专门讲免疫细胞的,可爱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