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迷失在寂寞都市的梦呓—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中的音乐
潮湿:迷失在寂寞都市的梦呓
一、引言:音乐与电影的邂逅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可能成为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电影《重庆森林》台词)在这个喧闹的钢铁森林的确如此,对于王家卫电影中音乐的参与同样如此。在王家卫的执导下,或许是一段朦胧的光影镜头、或是一段暧昧而不可得的浪漫,又或是迷失在寂寞都市的青年,都有着与之暧昧的音乐旋律,一段音乐成为镜头、情节或是人物的独特符号,镶嵌在我们的记忆中。
二、光影与音乐:潮湿的耳边传来了潮湿的王家卫
王家卫的世界是潮湿的,潮湿的仲夏与闷热的窄巷,在暧昧昏沉的光晕下,用梦呓般的语言宣泄着那些潮湿的记忆。而王家卫的语言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光影,一个便是音乐。正如影像中的忧伤、迷离,音乐也有着后现代的迷失感、朦胧感,其中包含的母题都是寂寞都市中的流浪与迷失,以及都市人之间的疏离感。孤独、忧郁、迷失是王家卫惯常的主题。
王家卫在镜头和音乐语言的运用与结合可谓极致,他在电影中使用过拉丁、探戈、摇滚、爵士、迷幻电子、民歌、戏曲、舞厅老歌等诸多类型音乐,其中既有中国地域音乐,又有时显露出南美特色、南亚特色等而具有异国色彩。
《春光乍泄》中张国荣和梁朝伟伴随南美桑巴舞曲或是探戈的缠绵,音乐的错位和颤音暗示着爱情的错位与凄迷,暧昧中又有着心碎。《花样年华》中每次周慕云和苏丽珍邂逅之时,古巴爵士经典《Quizas Quizas Quizas(也许 也许 也许)》便会伴随渐进的脚步响起,靡靡伤感的旋律、沧桑的男中音里是爱情的试探与矛盾,让人怅然若失;梅林茂的华尔兹“回旋曲”《Yumeji’s Theme》以悲伤的旋律预示着悲剧;尾声时点播周璇于1946年的作品《花样的年华》,反讽着主角复杂的爱情,也营造着富有时代感的气氛。《2046》中王靖雯的爱情被父母反对,响起的贝利尼的歌剧片段《诺玛》唱尽哀伤;而迪恩·马丁的轻佻香艳的舞曲《Sway》写照着周慕云纵情酒色的一面,皮尔·拉本的《Sysiphos at work》用下坠的节奏与音色显露他逐渐平静的情感,梅林茂的《迷失》中沉重的琴声、无力的管乐声则是他寂寞与迷失状态的写照,同样是梅林茂的《波罗奈舞曲》这首环环相扣的圆舞曲则是周慕云情感反复变化的写照,不同的音乐塑造着人物的各面。
在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中,音乐始终是重要的一环,他的影片有典型的MTV[ 现代的电视音乐节目,以音乐同画面完美的结合来赋予音乐一种新内涵。]风格,很多镜头运用MV的影像技术。可能是情节的符号,是平行情节的重复,或是暗示悲剧性;可能是人物的符号,是一个人物的主题音乐,或是塑造着人物的各面;也可能是情感、场景的符号,是一个情感氛围的烘托,寄托着复杂的主题。
三、寂寞都市的迷失与梦呓:《重庆森林》中的音乐
在《重庆森林》这部我最为欣赏的电影中音乐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庆森林》,一部由王家卫执导、于1994年在香港上映的文艺电影。由两段爱情故事组成。第一幕中,编号223的警察(金城武)失恋后患上失恋综合症,在与金发女杀手(林青霞)擦肩而过又在酒吧离奇邂逅并有了一夜温情后,原以为爱情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有保质期的他迎来短暂的温暖,但他们的感情还是就此终止了。第二幕中,快餐店新来的店员阿菲(王菲)爱上了常来光顾的编号663的警察(梁朝伟),拆开他的空姐女友(周嘉玲)留在快餐店给他的分手信,阿菲知晓他的心情并偷拿到他的钥匙,趁他不在时常潜入他家,在“梦游”中帮他打理房屋,终于有一天被663撞见,663感受到感情的回归,约阿菲见面却得知阿菲去了加州。一年后阿菲成为了和他的前女友一样的空姐身份,回到快餐店,发现663此时已成为快餐店老板。

图 1 电影《重庆森林》海报
(一)音乐之于电影:人物的符号
王家卫选择的音乐是和人物融为一体的。在这部电影共有四个主要人物,第一幕中的警察(金城武)和女杀手(林青霞),第二幕中的阿菲(王菲)和警察(梁朝伟)。他们都是迷失在都市森林中的寂寞个体。
1. 金发女子(林青霞):冷酷而迷魅的杀手
林青霞出场时选取陈勋奇的《太空内的快活》,急促的节奏,配以迷离的镜头、戴着墨镜疾行的脚步。在她追杀印度人时响起陈勋奇的《追逐一班形而上列车》,具有金属感,节奏紧张、躁动不安,如同箭在弦上。这两首编曲迷幻而浓烟的科技音乐便成为了林青霞的主题音乐,塑造着神秘、冷酷而迷魅的杀手形象。

图 2 女杀手(林青霞)
2. 编号223(金城武):悲伤而孤独的失恋者
失恋的金城武的主题曲则是陈勋奇的《汗、雨、泪》,当他想要走出悲伤而在雨天跑步至大汗淋漓,在悲伤而寂寞的意境中,汗水、雨水、泪水交织,哀伤被这一感性的纯音乐进一步放大。

图 3 警察何志武(金城武)
3. 阿菲(王菲):梦中人
第二幕中王菲的主题曲是本部电影最为知名的音乐,是60年代美国的街头黑人音乐《Califonia Dreaming(加州梦)》,四声部歌曲,金属曲风,流露着加州阳光摇滚的气息。低音提琴的反差和音、小号中音点缀、流水吉他摇曳而流畅,改编后加以爵士舞曲的感觉。王菲出场时,在快餐店柜台顶着短发,伴随唱机里的音乐摇晃身体,伴随运动的镜头形成流动的芭蕾式节奏,如同在梦游,自由而随性。(图4)这首歌曲与王菲形象中的自由灵魂完美融合。在小吃店时伴乐尽情舞蹈,是对自由、流浪的向往;在产生感情却又畏惧表白时,再次响起的音乐体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矛盾,有一种俏皮的歇斯底里;在偷偷进入警察家中播放时又如同在沉醉梦游。这采用了电影配乐中的平行手法,强化了音乐的符号意义。

图 4 快餐店前摇摆的阿菲
另一首她的主题曲是改编自爱尔兰小红莓合唱团的《梦中人》,“梦中人, 一分钟抱紧, 接十分钟的吻。陌生人, 怎样走进内心, 制造这次兴奋。我恍似跟你热恋过, 和你未似现在这样近...”这首歌恰好是王菲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第一次出现在她凝望警察663喝咖啡时(图5),这时663是她的梦中人;而第二次出现在王菲在房子打扫时,如同在梦游,这时王菲是梦中人(图6)。最后二人久别重逢(图7),这首再次响起,轻快的节奏中是两个“梦”的相遇,充满幸福。这首既是王菲的主题曲,又是二人情感的见证。

图 5 阿菲凝视警察663

图 6 在警察家中摇摆的阿菲

图 7 久别重逢的阿菲和警察663
(二)音乐之于电影:情节、情感、与场景的符号
上文所提到的《梦中人》是王菲与梁朝伟在电影中情感关系的见证外,还有很多歌曲是情节、情感或是场景的一种符号。而《Califonia Dreaming(加州梦)》则不仅是王菲的符号,也体现着那时青年对爱情纯真的向往、对加州以及更深层次的自由流浪的向往,这种虚幻的情感与现实中的复杂因素存在着矛盾,这也正是这部分的主题。
在第一幕中多次出现酒吧这一场景,酒吧的主题乐为《Things In Life》,爵士风,节奏轻快跳跃,有着挑逗、轻佻的感觉。贴合着年轻男女在酒吧中缠绵的场景,摇曳迷人,遐想无限。酒吧中的音乐,或是阿菲在唱机中放的音乐,电台点播的音乐,这些属于有源音乐,即环境音乐,采用机械物件或者场景作为中介而使其自然融入。而在女杀手穿梭在充满印度贫民的贫民窟时选择的则是摇曳的南亚鼓点与女声吟唱。在她追杀印度人时,采用地铁的呼啸、汽车鸣笛、混响处理的枪声配合打击乐和电声营造紧张的背景音乐以契合。

图 8 酒吧中的依偎
另外,还有一首爵士乐《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分别在梁朝伟和前女友在家中暧昧时,与他发现真相后去见阿菲时。这首节奏舒缓,暧昧迷人,充满爱和欲望,正是这两段关系中相似情感的见证与载体,运用了平行手法。
四、结语:音乐于电影主题中的统一
音乐之于电影,是人物的符号,也可以是情感、情节和场景的符号。在王家卫寂寞都市中迷失与寂寞的人物群像中,萦绕着与之契合的暧昧而又朦胧、疏离、忧郁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