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声能优化听力?
撰文:吉利恩·克雷默(Jillian Kramer) 作者:中国数字科技馆

科学家经常在人工的无声环境中测试听觉处理过程。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背景声,比如键盘敲击声、闲聊声和汽车的喇叭声等。最近,研究人员们试图在一定的背景声,特别是相对平稳静态的白噪声环境中研究听觉处理过程。 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的神经科学家塔尼亚·里纳尔迪·巴尔卡特(Tania Rinaldi Barkat)表示,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的相反,白噪音非但没有干扰小鼠的听力,反而使它们更容易区分相似的音调(声音的频率)。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快报》(Cell Reports)上,巴尔卡特是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 区分钢琴键盘两端的音符很容易,但对于相邻的两个键,即使最敏锐的耳朵也有可能难以分辨。这取决于听觉通道处理最简单的声音,也就是纯频率音(pure frequency tones)的方式:相近的神经元会对相近的音调做出响应,但是每个神经元都有自己响应程度最高的特定频率。而某个神经元对不同音调的响应程度,则构成了调谐曲线(tuning curve)。 研究人员发现,播放白噪音会使小鼠大脑中神经元的调谐曲线变窄。巴尔卡特说:“简单地说,当我们以某种强度持续播放白噪音时,如果加入了一个新的音调,神经元对这个声音的响应会降低。”因此,当能够区分某一频率的神经元数量减少时,大脑反而可以更好地区分相似的声音,因为相邻干扰的情况减少了。 为测定小鼠是否可以区分两个相近的音调,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行为测试法。 在测试中,啮齿动物会对某一特定频率作出反应。研究发现,小鼠与人类相似,可以轻松区分差异较大的音调,但难以区分相近的音调。而当研究人员把相似的音调混入白噪声时,小鼠能够更好地将两者区分开来。随后,研究人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观察了在播放白噪音时,小鼠听觉皮层的神经活动。此外,他们还通过直接刺激某些神经元的方式,实现了与白噪声相似的作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神经学家基肖尔·库钦波特(Kishore Kuchibhotla)表示,今后的研究应该着重于探索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 他还补充说:“这些现象是否与人类的感知系统相关?如果相关,关系是怎样的?对于这些问题,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或许,研究这种现象可以优化人们的听觉。哈佛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家丹尼尔·波莱(Daniel Polley,并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对于听力受损的人,增加噪音并不能帮助他们改善听力。但是,知道如何抑制听力受损患者大脑过度兴奋的状态,或许有助于他们在噪音中听到声音。当然,这可能也有助于缓解其他的相关症状,比如耳鸣或者听觉过敏(对高强度声音的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