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钱哪儿去了?
历史的尘埃,落到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
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巨大体量的医疗投入,遥遥无期的经济衰退,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的对抗中,我们注定会失去太多太多。
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钱袋里本就羞涩的资产必定也在悄然转移。

那么,通货膨胀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
百科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个极端的栗子:
假如,现在世界上只剩下最后2杯奶茶,每一杯奶茶定价5元钱,而甲和乙两人恰好都有5元钱,那么两人就都可以买到一杯奶茶,皆大欢喜。
但是,甲私自涂改钞票,将原先的5元变成了15元,甲乙二人的总资产变成了20元钱,但是奶茶还是只有2杯,这时,每杯奶茶的价格就要飚升到10元钱。
结果就是,甲买完奶茶以后手里还剩5元钱,而乙却再也买不起奶茶喝了。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来表征通货膨胀的程度。换成我们易于理解的概念,就是手头上资产缩水的幅度。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讲到“我国2019年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2.9%”。这说明什么呢?无论以何种形式的投资,只要收益率超过2.9%,那么你就跑赢了通货膨胀,反之,你的资产则在亏损贬值,年初的100元钱到了年末就只能买价值97.1元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CPI数据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亲民,因为在CPI的构成中,居住类分项占比仅为17%,这与火热的地产经济格局明显相悖,因此,这个数据对描述我国的通货情况就显得不那么客观了。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另寻方法计算通货膨胀率了。
来,我们上公式!!!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
两个专业术语:
1.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我们视其为钱的总数量)
2.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内外的净要素收入。(我们视其为物的总价值)
现在,让我们对比一下两组数据:(PS:均可从东方财富网站data.eastmoney.com查询获得)
2020年第一季度各项指标同比增长情况:
通货膨胀率(1)=(CPI)+4.76%=4.76%
通货膨胀率(2)=(M2)+9.10%-(GDP)-6.80%=15.90%
第二类数据看起来削微有些惊人,但从实际感受来看,或许残酷的才是最最真实的。
疫情之下,任何渠道的投资都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想要获得15.9%的收益率来冲抵贬值,困难还是不小的,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理性、慎之又慎。

好在,国内的疫情日渐平稳,经济发展也在加速恢复,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毕竟,任何苦难的日子都只是暂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