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老派的瓦格纳之声——聆听迈耶尔(Waltraud Meier)
原载《音乐周报》,迈耶尔不仅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瓦格纳演绎者,她的艺术也真正能让人联想起歌唱家黄金年代的前辈们。
张可驹
瓦格纳歌剧的魅力独树一帜,这些作品本身独特的写法也对歌唱家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瓦格纳歌唱家”被单列一类,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需要大号的声音,但戏剧女高音/男高音并非都适合唱瓦格纳。迈耶尔(Waltraud Meier)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瓦格纳演绎者,她的艺术生命很长。
这位歌唱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她的高峰阶段同洛林•马泽尔指挥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为RCA灌录了一张瓦格纳歌剧选段录音。聆听这张唱片,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享受,更能得到某种“提示”——迈耶尔的演唱说明了很多演绎瓦格纳作品最为本质的要点。

虽然这款录音中的演绎本身是如此优秀,却还是需要指出其中某些选段的主人公,其实并非迈耶尔在舞台上演出的角色。说来,迈耶尔这位歌唱家也真是颇为传奇。她原本是次女高音,可在极为科学地运用声音的前提下,歌唱家不断探索自己演唱能力的边界,终于成功地拿下了一些重要的英雄女高音,或瓦格纳女高音角色。而且她不仅拿下了这些人物,还缔造了真正具有示范级水平的演出。其中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伊索尔德。
毫无疑问,这是瓦格纳歌剧中的至难角色之一,无数歌唱家视为畏途,迈耶尔却成为她的年代一位标志性的伊索尔德。由此,似乎让我们想起歌唱家那位伟大的前辈莫德尔(Martha Modl),一位同样由次女高音转为划时代瓦格纳女高音的大家。


然而,相对于莫德尔一路唱到布伦希尔德的做法(她是富特文格勒特别钟爱的布伦希尔德扮演者),迈耶尔为自己划定的范围要小很多。因此,前述这张唱片中的布伦希尔德的牺牲场景,就是歌唱家单单在录音室中放手一搏的例子,舞台上的迈耶尔要谨慎很多。
这样一来,是否会减损这份录音的魅力?恰恰相反,迈耶尔的演绎最可贵之处,是她对于字句的清晰处理,非常细致的分句与人物表情的刻画。换言之,这是一位音乐表现相当细腻的瓦格纳女高音。这种细腻的品质,绝非不恰当的柔弱,而是对于吐字行腔揣摩透彻透彻之后,再将其带到作品应有的力度与情境之中。

不知从何时起,唱瓦格纳仿佛就是同“雄壮”、“大声”联系在一起,应该就是伴随着瓦格纳歌唱家凋敝而开始的。诚然,瓦格纳要求歌唱家同如此庞大的乐队抗衡,有时更对人声的强度与持续力提出极限挑战。可毕竟,这位历来被视为文采斐然的作曲家,亲自撰写了那些剧本,对于文词的用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忽视。
可惜,到20世纪后期,某些还算有代表性的瓦格纳歌唱家在其演绎中,有时也难以顾及吐字之细致,乐句之丰富表达性等等。这并不奇怪,如果作品本身都堪堪能够应付,甚至偶尔疲于奔命,那么很多事情自然难以顾及得上。可你听早期的瓦格纳名家,譬如弗丽达•莱德尔,或弗拉格斯塔德,她们都是既能唱得轻松,又能将作品表现得十分细腻。与此同时,这些歌唱家也往往擅长艺术歌曲。这样的传统,在迈耶尔身上复活了。
听她演唱《汤豪瑟》中伊丽莎白的名段,《神圣的大厅,向你致敬》(Dich teure Halle, grub ich wieder),光辉的音色与从容的力度正在她适宜的范围。

表现著名的困难段落,《漂泊的荷兰人》中森塔的叙事曲,迈耶尔以惊人的力度变化来驾驭原作的跌宕。与此同时,即便在录音室中,她也绝对节制地运用声音。强音的绽放一步到位,激情充沛,在整体的音乐表现中足称点睛,却从不追求粗壮的质感,由此避免了“撑”与“推”的感觉。
以清晰的吐字把握唱腔,才能真正刻画好人物的内心戏,此处的森塔是典范之演。具有同样品质的,正是迈耶尔的拿手好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一幕中的《他们怎么笑我唱的歌曲》(Wie Lachend Sie Mir Lieder Singen)。这样口齿伶俐的表现,正映衬出以大声音、大线条带过细节刻画,对演绎瓦格纳是多么不可取。迈耶尔的演唱即便放在尼尔森现象级的伊索尔德面前,也有其分量,不至为后者所压倒。

布伦希尔德的牺牲场景真是美妙,虽然明知是单单属于录音室,却不能不让人击节赞叹。迈耶尔对语言的细致把握,配合挥洒的戏剧性,有时真让我想起莫德尔在富特文格勒指挥下的光辉形象,虽然她还没有完全表现出那位前辈的自由度。
不过整张唱片最让我感动的段落,还是《罗恩格林》中的埃尔莎之梦,那种单凭开头的一句唱(吐字、音色与线条的结合),就能把人牢牢抓住的音乐表现的魅力,全然是黄金年代的景观。马泽尔虽然在RCA的录音中留下效果张扬的瓦格纳演绎,此处却为歌唱家留出很恰当的空间,绝不促使迈耶尔格外用力,同样是专家之笔。
比照欣赏音频,请移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L-8XQn4xkYHh6TzCWeN8lA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我们谈论艺术中的“暗面”:爱乐者们演出的拉赫玛尼诺夫,为何值得关注? (6人喜欢)
- 最近三场不容错过的钢琴独奏会 (7人喜欢)
- 当夜长评:希格诺四重奏(Signum Quartett)呈现真正德国式的室内乐美学 (9人喜欢)
- 谈谈水蓝与国交的组合的上海首秀 (2人喜欢)
- 这些不难买到的好唱片(2025.5):每月推荐5款新唱片和比较新的唱片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